經典散文:縱居陋室,亦靜如蓮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經典散文:縱居陋室,亦靜如蓮花

縱觀劉禹錫一生,亦是坎坷曲折,前半生他位極人臣,卻因朝堂官各種變故,遭遇貶謫流放 ;後半生終辭官隱退,不再過問紅塵俗世。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不得其志,卻從未怨天尤人,亦從未因此而鬱鬱寡歡,他達觀豁達,笑看人生苦難,無論身處怎樣的困境,他亦是堅毅高潔,錚錚傲骨,不同流俗。在苦難中從未低頭認輸,而是愈挫愈勇,豪情萬千,因而才有了“詩豪”的稱謂。他自嘆:“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雖是他一生歷經種種磨難,但他卻仍舊能笑看一切風雨磨難,對自己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經典散文:縱居陋室,亦靜如蓮花

還有那憂國憂民的杜甫詩人,他的詩篇,多為沉鬱悲愴,奮筆疾書,多為體現民間疾苦,而他亦是心繫天下蒼生。縱使自己身居陋室他最先想到的,亦是天下的黎民百姓,而不是自己。“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那杜甫,雖是歷經戰亂,四處流浪,就連所居之處,亦是無比簡陋,他亦是徹夜難眠。卻不是為自己而感到悽苦,而是為天下百姓所愁苦,如果能讓這世間的百姓、將士們都能有一所遮蔽寒風冷雨的屋子,那麼即便他就算犧牲自己,就算凍死,亦是無怨無悔。

此等憂國憂民之人,何不令人肅然起敬?他雖身居陋室,陋室卻因他而顯得金碧輝煌;是他的愛國精神,是他的憂國憂民,才讓陋室不陋,反而因此成為一座可以遮風擋雨的暖屋。

縱居陋室,心亦靜如蓮花。或是同杜甫這般憂國憂民,憂百姓之所憂,樂百姓之所樂。或是同劉禹錫這般將日子過得平淡如水,亦是閒情雅緻,充實而快樂。而後,無論冷眼俯瞰凡塵煙火,內心潔淨無塵,纖塵不染。任時光飛逝,流光匆匆而過,就這般漸漸老去,又有何不好?

經典散文:縱居陋室,亦靜如蓮花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這世間最美的女子,應該有一種遺世的安靜和優雅。這樣的女子,應該有一處安穩潔淨的居所,守著一處似雪梨花,守著一池蓮荷,緩慢地看光陰在不經意間老去。

而我亦是期盼,待到老紅顏老去之時,能有那麼一座深深的庭院,將我擱置。這一座庭院,不風雅,卻素潔簡淨;不奢華,卻樸素安逸。或是栽柳種梅,種蓮養魚。任憑綠色藤蔓爬滿院牆大門,草木肆意生長。而我,可以守著籬笆修築的小院,幾樹梅花,一方竹桌,幾張桌椅,幾叢花木,偶爾於軒窗下讀書寫字,撫琴作畫;偶爾於簷下聽雨;偶爾江湖泛舟,將山河踏遍。偶爾應邀幾人相聚,坐中良宵,賞花賦詞,把話家常。

此後,任世間風塵就這樣被擋在門外,無驚無擾。而我亦是想拋撒浮名虛利,和流光攜手,用我闌珊心事,耐心地教清風識字,和光陰說禪。不去管,那匆匆流走的韶光,還剩餘多少。

惟願此後,願你能做那明心見性的女子,不被物驚,不為情困,不受世擾。縱居陋室,也靜如蓮花。珠釵散盡,亦可折梅而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