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话:拉坡儿

拉坡儿:这句土话单词是朋友的提醒,我们就算它是洛阳土话吧。这个词语的出现有点酸楚,基本都发生在老城体育场和北端的南新安街,这里有两处“大坡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火车站转运的货物基本都依赖“架子车”,后来改造了洛阳人叫它“竑躬车”。载物时还需人力强拉,在遇到大坡儿时,一个人拉重物就很难也危险。

有人就在这里“颛宝”挂绳儿拉坡儿,一次能赚5分钱。生意好的话,一天也能整一块多吧。那个年代,我挖过土方每天也就1.25元。按照当时企业工资月薪:38.5元,这个拉坡儿工钱还算是蛮高了。

洛阳老城人的秉性很倔,饿死不要饭、穷死不出门。一般拉坡儿这个“活儿”是不干的,就连拉架子车出苦力的人一般也是外地人居多,城里人很少去拉架子车的,当时的“搬运公司”基本都是架子车或大板车,当年的老城人在这个公司也有,但屈指可数。

我的好邻居“银生”哥,不知那个年代发啥神经了,倔强的非要去东车站拉坡儿。父母怎么相劝都不行。他家姓“记”,在洛阳这个姓氏极少,“记氏馄饨”在解放前名气很大,是他家的祖传手艺,有关馄饨的精准工艺就是记大伯儿告诉我的。

“银生”哥每天带上母亲烙的饼,背上那个家家都有的“军用水壶”,绳子与铁钩都是他自己特制的,效果还不错,每天晚上他都会到俺家“汇报战果”....我母亲和奶奶都很心疼他这样的作为:半大娃子力不全啊,孩子,别干了?这家伙特犟,谁的话儿也不听,每年的寒暑假他都干几个月,贴补家用。

我去东车站接站曾见过他拉坡儿,也帮过他几次,回到家很心酸,可也没办法,当年他每个月能拿回家四、五十元,已经非常不简单啦。

“银生”哥目前在南关居住,今年也应该六十多岁了,下乡、下岗啥都赶上、啥都干过的这位老哥,这两年该歇歇了吧?已经当爷爷啦,该安享晚年啦,别太辛苦啦。

“拉坡儿”一词在洛阳老城不是简单的词语,是那个年代解决温饱的工作或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