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排队等半天看不上医生?慢慢习惯了就好!

近来势汹汹的季节性流感,让本来就存在的“儿科医生荒”再一次成为焦点。很多医院因为儿科医生不足而限诊,有的医院甚至仅有的几个儿科医生全部病倒。

随着二胎潮的来临,对于患儿家长来说,当前最大的矛盾是孩子日益增长就诊需求和日益减少的儿科医生之间的矛盾。

在儿科门诊排队等半天看不上医生?慢慢习惯了就好!

儿科医生去哪儿了?

可惜的是,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永远赶不上某卫视《爸爸去哪儿了》节目的火爆。人们只是在焦急的门诊等候中,才会想起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医生,早已厌旧了像祥林嫂般唠叨儿科有多苦多累多穷,这样博不来别人一丝廉价的同情。看到医院像春运火车站一样人头涌动,有些人第一反应是:这医院得多挣钱啊!

做医生难,做儿科医生更难!这绝不是“做人难做名人更难”式的矫情。儿科是哑科,小孩子不会自我表达,这就增加了诊治的难度。而有些家长心情焦急,往往容易情绪失控打骂医护人员。一针扎不好就打骂护士、两天不退烧就怒怼医生的事例在临床比比皆是。医护人员得不到应有的谅解和基本的尊重,人员流失就永远止不住。小孩子体质弱,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很容易生病,相对于其他科室,儿科门诊量非常大,医生的工作量也相应增高。而另一方面,儿科用药种类少,用药量也少,科室创收基本排在医院末位,按现在的分配制度,儿科医生的收入在医院也基本排在末位。付出得多收获得少只是一方面,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往往成为压倒儿科医生身上最后一根稻草。

在儿科门诊排队等半天看不上医生?慢慢习惯了就好!

长年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让继续坚持下去的儿科医生越来越少,熬成熊猫眼的儿科医生在这个国家早晚会比熊猫还稀有。讽刺的是:你去动物园殴打一只熊猫,导致的后果绝对比去医院殴打一名医生严重得多。

熟悉西方社会的人都知道,在公立医院轮候等待几天、几个月都是常事,所以在门诊等待半天、一两天这样的事,大家会慢慢习惯的,除非你不在乎私立医院的天价账单。

在儿科门诊排队等半天看不上医生?慢慢习惯了就好!

如果您在医院碰到一名儿科医生,请像爱护熊猫一样尊重我们的医生朋友,也许那一天真的就是他(她)在医院的最后一天了。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