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困难,你们感受到了吗?

登山钓水


美国跟中国贸易杠上了,积极因素是说我们要励精图治、自力更生。客观地说,我们要准备过苦日子了,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苦日子。

外贸收缩,内需疲软,生产过剩,互联网企业跨界打劫,强者恒强,中小企业走入了一条破产不归路。

实体经济的困难,积极因素说我们要跟上互联网经济,要有互联网思维,要勇于转型升级。那只是口号层面。落实到每个公司具体的行动,落实到中小企业的当家人头上,就是举步维艰,不知方向在哪,关门不甘心,不关门侵蚀老本,拉下深渊。

钱难挣了,互联网企业却还在吹泡泡,融一大笔大笔的钱。目前小米、美团、滴滴等公司抢着去上市,更让人感受到资金的不足,它们都在收割最后一笔钱呢。

1、初创企业进入倒闭潮。

我的最深的感触是,2014年采访了一批初创企业,现在重新看它们,几乎60%都没有动静了,可能有30%转型了,也就是说重新选择了新的创业方向,还在硬撑着。

2、传统行业举步维艰。

另一个感触是,遇到在传统行业的同学、朋友,第一句话就是:钱太难赚了。看着区块链很火,那些90后动不动几千万,上亿元的赚钱,觉得不可思议。

生意难做。

3、投机迅速被打回原形。

以为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概念,可以投机一把。如今资金收紧,股市哀鸿一片,融不到资,没有钱招人,想抢区块链的一些实利,去买点空气币什么的,听说一个投资联盟,90%2018年投钱进入的都亏损了,从几百万到千万元不等。

投机是最快最容易迅速归零的,没有踏踏实实的业务,投机更是死路一条。

4、房租、赋税高。

跟自己实际相关的还有房租高,企业赋税高。成立一个小公司,一年什么没干,没有取什么业务,各种维系费用都要1-2万元呢。

房价高,租房自然租金也不便宜,绝大部分实体企业要租房,这直接抬高了生产成本。所以,楼下的饭店一拨换一拨,几十万的装修费还没赚回来,就着急撤出,耗着亏得更多。

5、大学生就业率低。

再一个较深的感触是,应届大学生就业率很低。

10多年前,我那时大学毕业,找一份工作不那么难,一个班90%以上都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

现在的情况,普通院校的就业率有60%就不错了,往大城市挤,高房价高物价是拦路虎,回撤家乡,各种消费,各种服务还没有起来,网络经济又一家独大,很难有中小企业的空间。

中国实体经济到了空前困难的时期,尤其目前技术在爬坡,资金不足,贸易又大受影响的情况下。

不知道,在这个需要咬紧牙关的时期,我们能不能坚持住?保持饥饿,保持耐心。

最后,还是要傻傻地保持乐观。


财经作家邱恒明


本文从消费,出口,投资三方面数据的纵向对比来揭示目前的经济情况,同比数据是直接除的,有兴趣自己也可以去做下。
我们来看零售消费数据吧。
2018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59亿元,同比增速3.05%。
2017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59亿元,同比增速10.7%。
2016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11亿元,同比增速9.98%。
2015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95亿元,同比增速13.85%。
2014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50亿元,同比增速12.5%。
2013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86亿元,同比增速13%。
2012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5亿元。
以上是2013年到2018年6年的数据,2011年的数据我没搜到,所以没法给出同比数据。
很明显的就是今年5月的零售数据,只有3%的增幅,而在此之前,除了2016年接近10%,其他年份都是在两位数以上。
接下来看看出口数据。
2018年5月出口1.34万亿元。
2017年5月出口1.32万亿元。
2016年5月出口1.17万亿元。
2015年5月出口1.17万亿元。
出口数据没什么增长,就去年5月还不错,增长在10%以上。
再看下投资情况。
2018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6043亿元,同比增速6.05%。
2017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3718亿元,同比增速8.55%。
2016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7671亿元,同比增速9.6%。
2015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1245亿元,同比增速11.4%。
2014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716亿元,同比增速17.2%。
2013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1211亿元,同比增速20.5%。
2012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8924亿元,同比增速20.7%。
2011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0255亿元。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2012年到2018年固定投资规模翻倍,这增速要比消费零售增速要高(16715到30359,没有翻倍),不过从2015年至2017年,投资增速已经不及消费增速了,说明内需拉动力在提升。
但是,2018年5月,消费和投资增速双降,消费增速只有投资增速的一半,由此可见今年压力之大。
每天坚持原创,已经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也希望各位能够给些鼓励,关注,点赞,留言都可以!感谢读者,感谢粉丝的长久陪伴!

赵冰峰


实体经济困难,其实不仅是最近开始的。

我还记得去年的时候,和朋友去餐厅吃饭,忽然发现老板站在门口吆喝、招呼客人进门。

往里头扫了一眼,门可罗雀,几乎没什么客人。

而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同样是这家店,人满为患,排队都要排一个小时。

后来去万达,也发现,偌大一层餐厅,服务员都比顾客多!

那些投资的老板,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山东辱母案:

“2016年8月3日,吴学占因“于欢案”被抓获。民警搜查吴学占办公室时,发现了一个U盘。这个U盘储存了80 G的影像图片资料,其中3段是王秀娥裸体悬吊被凌辱的视频,还有11张王秀娥遭受侮辱和殴打的照片。”

这起事件的背后,其实就是”高利贷“、”融资难“。

当地民营企业比较多,于欢他们家企业算是比较大,一般都以纺织、钢铁粗加工为主,做什么模具的,高速路护栏的,很多人奋斗了半辈子,终于把企业做成了不小的规模,企业其实就是他们一生的心血,所有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去借高利贷做过桥归还银行贷款,就是想继续经营下去,不要征信花了,他们指望着银行给他们续贷,都特么被银行忽悠了。

当初,4万亿刺激下,房地产爆发式增长,钢筋水泥需求也剧增,然后一时被冲昏头脑,或者被银行的忽悠去贷款扩大产能,但是后来行业不景气或者经营不好,然后就欠下贷款了,然后借高利贷还款。

也有些是借高利贷搞经营,维系现金流,不让资金链断裂。

实体经济这么惨,其中一个原因还真就是房地产惹的祸。

最近不是有专家鼓吹“六个钱包”嘛。

这六个钱包都去付首付了,剩下哪有多少钱消费啊?!

所以,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个个都是资产百万、千万的穷人。

没人消费,试问,实体经济哪能好的了?!


冯起升


实体经济困难,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体经济就一直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只是现在困难更大,日子更难过而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困难,主要源于两大方面:一是收费多,二是融资难。收费多,是因为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多如牛毛,总量与税收齐平。因此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开展了治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工作。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以后,一批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被取消,收费总量开始不再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改革的力度加大,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收费才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在收费方面的负担有效减轻。

融资难,则是长期困扰企业的一道难题。过去,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总量不足,能够获得的资金有限。一个地市级城市,一年的增量也就十多亿,怎么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加上三角债的影响,多数企业资金紧张。所谓社会集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令人欣慰的是,当时由于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各种收费和融资问题,还能通过市场需求量大消化,没有出现明显问题。实体经济也基本能够维持生存状态,关闭破产现象不是十分严重。

真正让实体经济困难加大,日子难过的时间,是房地产市场放开以及城市建设进入大发展阶段,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和地方融资平台,使实体经济获得的资金越来越少。不仅如此,融资成本也越来越高。更重要的,产业资本还向房地产领域转移。即便管理层采取了很多向实体经济倾斜的政策,如定向降准、降息等,也没有能够引导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而是通过其他管道流失了。

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把实体经济困难的矛盾彻底爆发了,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更成了融资难融资贵的最大受害者。可以这样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小微企业,都资金严重不足,其他的也是勉强维持。而随着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供给侧供应质量不高的矛盾也逐步暴露,实体经济的日子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出,去产能力度的加大,这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有所缓解。所以,如何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就是解决实体企业发展困难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全面步入复苏通道的关键。


谭浩俊


实体经济困难,这是不容否定的

大家可以看一看身边,几年前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头来做成的有多少?我身边就有朋友生意失败,转而给别人打工的;也有越战越勇,创办公司倒闭三四回的,这些朋友至今还顽强地“活着”。

实体层面为何困难?我不想从太宏观的方面说,因为都被人说“烂了”:无非就是融资成本高,销路又不好(内外需下滑);有些行业还有行业壁垒,私企竞争存在障碍···这些原因说多了“都是泪”。今天我想换个角度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从学术角度,也不讲大的企业,而是探探我身边的创业型小企业,简单跟大家“聊聊天”。

先是“吃哪块蛋糕”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让你选择创业,你会选哪个行业。以前听过一个经典故事:有个以色列人在一条高速路上开个了休息驿站,专门为过往的旅客提供餐饮。日子一长,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休息站了,顾客越来越多。后来,别的以色列人看到了“商机”,不久,这个餐饮驿站旁边建起了一个加油站;再不久,旁边又多了一个洗车店。不到半年功夫,就成了一个著名的综合驿站,里面洗车、加油、休息、餐饮、住宿一应俱全,谁也不冲突。

但是,同样一条高速路,换做一个中国人开了个餐饮休息站,日子久了生意不错。别人看在眼里,都来效仿。没过多少天,旁边又多了个餐馆;又过了几天,又多了一家。不到半年功夫,一连串30几家餐馆都开在了这里,清一色,没有加油、没有住宿。又过了半年,30几家倒逼了,还剩下两家,还整天充满敌视。结果30几家倒闭的店老板回到家中,抱怨“生意不好做”。

我想说的是,这个故事虽然略有“种族色彩”,但不得不承认,现在身边的现实大多如此。根源在哪里?故事又想表达什么?我觉得肯定有朋友又会扣上“不团结”的高帽子。其实我是想说,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告诉我们选择创业不要“一蹴而就”,要带有商人的思维。看到大家都在做哪一块,看到哪个行业有前景,先不要忙着进入这个行业,应该去想一下这个行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自己可以为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什么。如此一来,进入该行业的人多了,你的“顾客”也就多了。

我想聊的第二个问题是“信任”的问题,遇到这个问题的多是合伙制企业。现在合伙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也有很多是“情怀”相同走在一起的。大家把各自的想法说出来,碰撞出火花,一拍即合,开始创业。如果失败了,吃个“散伙饭”,哥们一场好聚好散;如果阶段性“成功了”,问题就接踵而至,团队中总有人想把股权攥在手里,对别的合伙人“过分谨慎”。没有信任的合伙制就像是“纸锅”熬的一碗汤,材料不错,火候也好,就是早晚得“破”。

其实,身边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我在这里只说了两个偏典型的。引用一句话:“世间早无高手,你我又算得了什么”,既然你我都是一介草民,就不应做黄粱梦,也不能整天怨天尤人。在这个年代,大城市里,饿是饿不死的,至于怎么过的更好,一般靠头脑,一般靠勤奋


张玮昆仑宏观


尽管宏观经济有所复苏,但是实体经济的经营状况依然寒风凛冽。

债券市场频繁爆雷

信用债市场的伤疤不断揭开。2018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共有25只债券违约,其中仅仅4月17日至5月21日30多天时间内,就发生10起;债券违约主体13家,其中7家为新增违约主体,分别为亿阳集团、神雾环保、富贵鸟、中安消、凯迪生态、上海华信、中融双创,新增违约主体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情况。



银行不良攀升

债券违约潮汹涌之时,银行贷款也不能幸免。 截至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万亿元,逼近2万亿,不良贷款率达1.9%,较一季度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2013年经济下行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但2016年起基本稳定在1.74%左右。5月不良贷款率大举突破,达五年来最高水平。

上市公司卖房谋生

6月25日,宇顺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出售深圳南山区的4套房产(3200多平米),合计为公司带来7000万元净利润。2012年以来,宇顺电子已经连续亏损6年。2017年亏损1.27亿元。2018年上半年,宇顺电子预亏计-4000万元至-2500万元。宇顺电子面临“ST”风险,最终祭出了卖房的杀手锏。



6月26日,上市公司高伟达宣布,出售位于北京朝阳某大厦3717.88平方米的房地产,成交价格接近一个亿。偿还银行借款之外,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5000万元。而2018年一季度,高伟达净利润只有233万元。

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反而需要靠炒房创收,可见实体经济维艰。

…………………………………………………………………


史晨昱


朋友,实体经济目前之困已经非常明显、突出,我作为一个长期在金融部门的人员已感触很深,相信经济界、全体民众都有切身的感受。

目前最大的困难,横亘在实体经济之间就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体经济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现实困难。近几年国务院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多达几十项,除了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难问题,但至今这个顽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据权威机构预测小微企业融资缺口约在4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最近国务院又出台五项措施意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难问题,这不仅说明中央政府重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在于目前小微企业融资之困的形势相当严峻,贷款难、难借款应是当下小微企业最头痛的问题,也是最真实的写照。可见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到了非下决心彻底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经营陷入困境,债务违约高、纠纷多,盈利能力下降,东南沿海发生几波关门、跑路高潮,使小微企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过去几年东南沿海实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深圳、东莞、温州、福州等地小微企业因资金断链、经营难以为继而不得不关门跑路的实体企业多达上百万家,不少老板因此走上自杀等绝境,这一幕幕实体企业的悲惨史,应该很多人记忆犹新,始终难以忘怀。

可时到今日,这种现状虽有所改观,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让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脱困,不少实体企业依然在艰难的经营路上苦苦挣扎。

此外,还要看到不少实体经济因经营艰难不得不背离经营初衷,踏上了转行转产的“脱实向虚”经营之路,使实体企业整体经济前景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不少实体企业家卖掉机械设备,加入到炒房地产、炒黄金期货、炒股及其他虚拟经济领域,加剧了全社会资金及其他各种资源的脱实向虚,这对我国当前经济企稳回升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信这一切全国民众都应有切身感受,也有切肤之痛,但愿各级政府及全社会集思广益,积极参与解决实体经济摆脱经营困难的伟大实践和谋划之中,愿中国实体经济早日走出阴霾,步入稳健发展之道。

目前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各级政府进一步对实体经济加大降税减费的“让利”力度,建立各种信贷保险基金和信贷奖励制度,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兴趣和消除信贷后顾之忧,让实体经济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和活力。

同时,银行应消除信贷门第观念和“嫌贫爱富”信贷经营思维,向小微企业切实伸出信贷援手,给予小微企业“雪中送炭”。此外,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进一步在货币信贷上加大定向降准力度、对小微企业信贷不良贷款提高容忍度等等,消除银行机构对资金来源不足及不良借款增加等方面的担忧。


财经深思


我感觉到了,我感觉最近两年,钱越来越难挣了。最近两三年实体经济越来越艰难,人们普遍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

1.农民如果不外出打工,留在老家,几乎没有好事做,收入来源就变少,收入减少,甚至难以维持家庭开支。包括人情往来。

2.工作难找,就算找到了,工资不高,也很辛苦,难以做长久。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后,民生会越来越艰难。别说买房,恐怕租房都有压力了。

3.生意越来越难做,很多商铺关门或者在转让中,出租中。满大街贴满了店铺转让或者出租的广告,可是无人问津。

4.可以做的生意越来越少,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客户的争夺更加激烈,没有客户就无法活下去!


踏雪76986768


实体经济困难已经有好几年了,这种局面到现在还没有改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探究一下:

1、首先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高房价。中国的房价涨的太离谱,无形中推高了房租成本。现在很多实体经济,尤其是一些店铺,店面租金成了成本主要组成部分。很多老板辛辛苦苦干一年,房租一交,工资一发,水电费一付,到手寥寥无几,甚至有的还是负数。没有利润,谁还会开店做生意,经营一年基本就是给房东打工,不如关门自己给别人打工。就这个样子,有些房东还年年涨租。我曾见过有的饭馆装修一个月,刚开了一个月就关门转让。

2、价格战导致利润已经低到骨子里了。这几年实体经济越来越不好做,为了应付高租金,老板只好提高销售价格。但是,网购越来越深入人心,最关键的就是网购便宜。有很多人认为是网购挤垮了实体店铺,有这方面的因素,也不完全是。按理,线上和线下是两种渠道,两种不同的销售模式,商家不可能笨的选择一种渠道而放弃另一种渠道。比如像家电等大件,你仔细看,在实体店出售的商品型号,在网上根本查不到;而在网上销售的产品,在实体店也找不到。说明很多商家根据不同的销售渠道因地制宜的销售自己的产品。一般来说,研制出的新款新品,多数先在实体店推出,所以价格会贵;而网上多数都是老款或者即将淘汰的型号。但是消费者不管这些,只看价格,不看你的功能或者创新。而打价格战,受伤的不但是商家,也有消费者,甚至整个产业。商家打价格战,无疑要减少利润,利润减少必然导致创新能力减弱,品质落后,而作为销售末端的消费者,最终就成了这些产品的买单者。而没有了创新,整个产业也谈不上发展。

3、人力资本的上涨导致实体经济越来越难。过去很多企业就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来维持发展。随着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力成本的涨幅在所难免,而且工资多数还是刚性增长。这样就导致利润减少。所以说,现在很多老板辛苦一年,有的还没员工挣得多。

4、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塑造越来越难。现在总体来说是供大于求,消费者选择面大,品牌也很多。打价格战就是找死,不打价格战就是等死。加上电商、外卖平台的加入,实体经济日子越发不好过了。而现在的品牌塑造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不管是打广告还是到网络上做营销,钱花了也不见得有实际效果。一些没有特色的小店面,没有推广和营销,只能坐等客人上门,当然撑不了多长时间。

5、消费者的忠诚度越来越低。过去有很多老字号、百年老店,现在就很难说打造百年老店了。传统营销思维必将决定传统营销模式。而现在的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刁,今天喜欢这个,明天说不定又喜欢那个。另外就是销售的业态变化很大,现在很多外卖平台,想吃啥直接大拇指一动就送上门了。过去就近按点吃饭,过了点只能吃泡面充饥。现在平台24小时供应,再远都送上门,没法比。现在很多店面挖空心思搞“网红店”,没办法,都是业态变化给逼的。

总之,实体经济困难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只能越来越糟。


长安那片月


谢邀,坤鹏论,互联网老兵,聚焦财经大小事,理财惠及你我他!

近年来,实体经济开始逐步走下坡路,已经持续三年之久,不仅没有好转的迹象而且向着越来越糟的方向发展。以前繁华的商业街和商场如今贴出了许多出兑信息和转让甩卖的情况。以前造价几百元的服装甩卖时几十甚至几块钱就卖了,可见实体确实步入了严冬。那么造成实体经济困难的真正原因有哪些,坤鹏论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虚拟经济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并掀起了一阵狂潮,人们离开了互联网似乎寸步难行,方便了大众的学习、生活和娱乐,但也改变了以前固有的商业模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量资金流入虚拟经济。由于虚拟经济的销售模式的介入,使得整个个体零售市场发生变化。原本有多层级市场,以前的市场流程是从设计研发,原料市场,制造加工,代理,批发,最终到零售,但互联网的出现整个流程被整合了,制造工厂自己既做批发又做零售, 批发商没有了市场,现在到东三省地区的许多服装批发市场已由原来的熙熙攘攘变成了现在的门可罗雀。以前做零售的更没有市场了。经过调查,三分之二以上的零售商销售额不及原来的一半。由于层级市场被打乱,流量越来越集中到最有资本的上游那里,电商是为数不多的高增长经济引擎,但是电商的副作用很明显,扼杀了传统行业,全民网上经商,但是大家都没有赚取太多的利润。

二、高房价的影响

高房价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房地产的泡沫问题也是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高房价无疑会抬高租金,生产成本等。很多实体承受不起年年增长的租金压力而面临倒闭。而且高房价影响的不仅仅是高租金的问题。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买了一套房,穷了三代人,再不买,三代人也买不起一套房了”。所以这几年房价的飞速上涨,为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再加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车子、孩子教育经费也是不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百姓手中没有钱,自然消费水平也降低。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少,流动速度慢,自然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竞争激烈的影响

随着实体经济的萧条,很多实体为了减少开支,尽量将多余职工裁员,无业的人员越来越多,虽然互联网经济解决一部分就业,但从事这一行业的业内人士也都知道,真正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虽然实体经济不好,还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涌进这个市场来分一杯羹。那么造成的唯一结果就是供过于求,在各行业均以成熟,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一些曾经没有太多文化,靠以前能够吃苦和打拼的精神闯出来的实体店主们已经很难再适应时代的变革。

总之造成实体经济困难的原因很多,国家也提出了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支持,坤鹏论希望从事实体的从业者们能挺住,也许寒冬过后,春天就到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