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最頭疼的外國名將,一戰滅隋軍三十萬,被韓國捧爲民族英雄

從漢朝開始到晚晴,韓國曾長期是中國的領土或藩屬國,時間長達兩千多年,無論怎樣看,都跟中國有著牽扯不斷的聯繫。由於所處的位置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中韓之間對很多史實和人物的評價可謂大相徑庭,比如對抗擊隋朝“侵略”有大功的民族英雄乙支文德的評價,便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正史當中關於乙支文德履歷的記載很簡略,韓國史書《三國史話》談到他時,除了說明他“未詳其世系”外,只是泛泛地談到此人“資沈有智數,兼解屬文”,屬於文武全才的名將。然而乙支文德到底有多厲害?一切還要從隋煬帝首次征伐高句麗說起。

隋煬帝最頭疼的外國名將,一戰滅隋軍三十萬,被韓國捧為民族英雄

隋煬帝以不尊遵籓禮為由,三次討伐高句麗

大業七年(611年),隋煬帝以高句麗國王高元不遵籓禮為由,率百萬大軍兵分三路二十四道進討,目標直指其王城平壤,其中大將宇文述出扶餘道,於仲文出樂浪道,並與其他七道相約會師於鴨綠江西岸。次年(612年),宇文述、於仲文分率大軍渡河,一路上屢破高句麗大軍,令高元君臣惶恐不安。

此時,大將乙支文德自告奮勇,到於仲文營中實施詐降計,以便就近觀察隋軍虛實。由於隋煬帝素知乙支文德為高句麗名將,所以在於仲文抵達鴨綠江前便傳口信給他,若遇到高元或乙支文德,務必要生擒活捉。

然而正當於仲文準備扣押乙支文德時,此時在軍中擔任撫慰工作的尚書右丞劉士龍卻橫加阻攔,以沒有明詔逮捕、恐失對方向化之心為由,逼迫於仲文放走乙支文德。於仲文無奈放走乙支文德,但不久又感到後悔,於是派人會追拿乙支文德,並誆騙他回營議事。

隋煬帝最頭疼的外國名將,一戰滅隋軍三十萬,被韓國捧為民族英雄

乙支文德是高句麗名將,一戰消滅三十萬隋軍

乙支文德不是傻子,所以不但沒有上鉤,反而給於仲文送詩一首勸他撤軍,以免遭受兵敗受辱之苦。乙支文德回到軍營後,於仲文再次派人勸降,乙支文德沒有回信,而是燒燬營帳,做出一副落荒而逃的假象,引誘隋軍繼續進攻。

至鴨綠水,高麗將乙支文德詐降,來入其營。仲文先奉密旨,若遇高元及文德者,必擒之。至是,文德來,仲文將執之。時尚書右丞劉士龍為慰撫使,固止之。仲文遂舍文德。尋悔,遣人紿文德曰:“更有言議,可復來也。”文德不從,遂濟...文德遺仲文詩曰:“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戰勝功既高,知足願雲止。”仲文答書諭之,文德燒柵而遁。見《隋書·卷六十·列傳第二十五》。

隋煬帝最頭疼的外國名將,一戰滅隋軍三十萬,被韓國捧為民族英雄

隋唐兩朝征伐高句麗形勢圖

宇文述、於仲文率軍渡河後,為達到速戰速決的效果,所部兵馬僅帶了五十多天的口糧,可一路上遭遇敵軍的頑抗和堅壁清野,還沒到平壤城下時,便開始陷入飢餓之中。此時,乙支文德又再次祭出詐降計,欺騙宇文述等人說,只要隋軍撤退,他必然會敦請國王入朝謝罪。所以在艱難渡過薩水(今清川江)後,宇文述便不再聽從於仲文的建議,下令所部兵馬撤軍。

然而讓宇文述、於仲文沒想到的是,乙支文德早已命人在薩水築壩蓄水,並設下埋伏,就等著隋軍“入套”。所以等到宇文述等人回師渡江時,乙支文德下令開壩放水,一下子便沖垮隋軍隊列,淹死者極多。當倖存者好不容易渡河後,埋伏在周圍的高句麗軍隨即殺出。隋軍無力抵抗,只能落荒而逃,等到達鴨綠江畔時,先前渡江時的三十萬五千大軍,竟然只剩下兩千七百人生還!

隋煬帝最頭疼的外國名將,一戰滅隋軍三十萬,被韓國捧為民族英雄

乙支文德在薩水設防,大破隋軍

文德出軍四面擊之,述等且戰且行,至薩水,軍半濟,文德進軍,擊其後軍,殺右屯衛將軍辛世雄。於是,諸軍俱潰,不可禁止,九軍將士奔還,一日一夜至鴨水,行四百五十里。初,度遼九軍凡三十萬五千人,及還至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見《三國史記》。

薩水慘敗後,隋軍已成驚弓之鳥,再無心、無膽深入高句麗境內作戰,煬帝見狀只好匆匆撤兵。此後,在613年、614年,隋煬帝又兩次率軍征伐高句麗,但此時的戰場已經侷限於遼東,再沒有深入敵鏡作戰。而乙支文德也失去“用武之地”,此後再未出現於史書當中,宛若人間蒸發一般。

隋煬帝最頭疼的外國名將,一戰滅隋軍三十萬,被韓國捧為民族英雄

韓美“乙支自由衛士”軍演便得名於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雖然結局成疑,但並不妨礙他在後世得到推崇。直到今天,乙支文德依然是韓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三位民族英雄之一(另外兩位是抗遼將軍姜邯贊和抗倭將軍李舜臣),為紀念他,韓國不僅在首都建有乙支路,把軍隊中第二高榮譽勳章命名為“乙支武功勳章”,將極精銳的陸軍第12步兵師命名為“乙支部隊”,甚至還將韓美年度聯合軍演命名為“乙支自由衛士”,可見對他的推崇之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