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駿圖中的八匹馬,有什麼來歷?

周朝初年周穆王時期,趙武靈王的先祖造父,擅長馴馬和駕車,駕車本領非常高。

先秦時期駕馬車者,選拔標準比現代的飛行員還要嚴格,駕駛馬車的御者,大致有這麼幾個標準:

一、身高在七尺五寸(1米73)以上。

一架馬車由四匹馬拉著,身虧力小的人是駕馭不了馬車的。當然1米73是最低標準,大多數駕馭者身高都在七尺八寸(1米80)以上。相比之下現代選拔飛行員,身高要求在1米65以上就行,飛行員也不是越高越好,超過1米85就不能當飛行員了。

八駿圖中的八匹馬,有什麼來歷?

二、步履矯健,身手靈活,能夠追逐奔馬。

馬車的駕馭者,經常要與駿馬為伴,那些烈馬時常會脫離韁繩,這個時候要求駕馭者健步如飛去追逐烈馬,他們短跑必須跑的比馬還快,才能用套馬索把烈馬給逮住。

三、車技嫻熟,並能指揮作戰。

戰車上一般有三名成員,馭者、統帥、戎右。馭者就是駕馭馬車的人,負責駕駛戰車衝鋒陷陣。統帥是指揮官,指揮整隊人馬,並配置強弩,遠距離攻擊敵人。戎右是保鏢,手持長戟,負責保護統帥,以及近距離與敵方作戰。

八駿圖中的八匹馬,有什麼來歷?

刀劍無情,箭矢更是不長眼睛,戰鬥當中統帥可能會負傷或陣亡。於是馭者就有責任在統帥陣亡後,在駕駛兵車的同時,接過旌旗指揮作戰。

四、騎射精湛,作戰勇猛。

當戰車上的戎右負傷或陣亡,馭者就要拿起弓弩,用腿拉開強弩,駕馭馬車的同時左右開弩射擊。

造父是養馬和駕車的高人,後世趙氏家族也一直對騎射情有獨鍾,趙武靈王還開創胡服騎射的壯舉。

八駿圖中的八匹馬,有什麼來歷?

古代馬車,相當於現代的賽車。一個好的馴馬者,往往能挑選和培育良馬,再組裝成馬車,供天子駕乘。車身都一樣的情況下,馬車好壞取決於馬的優劣,造父組裝的馬車,就像現代的法拉利賽車一樣,風馳電掣。

駕車者,就像現在的賽車手。造父,相當於駕駛法拉利賽車的舒馬赫、維泰爾。造父經常駕著他的法拉利馬車,載著周穆王巡視四方。

周穆王請造父駕車,不過天子的馬車,可不那麼好駕馭。普通的戰車,由四匹馬拉著,這對馭手的要求已然非常高了。但周穆王喜歡疾速飆車,他將自己的座駕升級為八騎,由諸侯送來的八匹駿馬擔當御馬。

八駿圖中的八匹馬,有什麼來歷?

這八匹馬可不簡單,匹匹都有特色。

赤驥,火紅色,又稱絕地,足不踐土。

盜驪,純黑色,又稱翻羽,行越飛禽。

白義,純白色,又稱奔宵,夜行萬里。

逾輪,青紫色,又稱超影,逐日而行。

山子,灰白色,又稱逾輝,毛色炳耀。

渠黃,鵝黃色,又稱超光,一形十形。

驊騮,黑鬃黑尾紅身,又稱騰霧,乘雲而奔。

綠耳,青黃色,又稱扶翼,身有肉翅。

在那個人都不一定有名字的時代,這八匹駿馬可是寶貝,它們奔跑起來足不踐土,比飛鳥還快,能夜行千里。後世畫家繪製《八駿圖》,都是以周穆王八駿為原型。

八驅戰車,天下能夠駕馭之人,恐怕也就造父一個。後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他血液裡面流淌著駕馭戰馬的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