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孩子,屋子亂好還是整潔好?

有孩子的家庭,有些家庭經常收拾得整整齊齊,甚至一塵不染?有些家庭凌亂,對孩子來說哪一種生活方式會更好嗎?

有個媽媽很愛衛生,家裡收拾得就像個五星級酒店,一塵不染,連孩子的玩具也不例外,整整齊齊地擺放在箱子裡,奇怪的是,孩子不經常玩。以至於這個媽媽經常抱怨孩子浪費,因為她每半年就要清理掉一大箱玩具,不少玩具還是很新的,孩子只玩過一二次就沒玩了,實在是浪費,她便經常拿去送人。孩子不愛玩具嗎?也不是,孩子時常還要爸爸買玩具。

家有孩子,屋子亂好還是整潔好?

有另外一位媽媽,家裡明顯沒有前面那個媽媽家裡乾淨,尤其是孩子的玩具經常亂放,特別是專門騰給孩子的玩耍區裡,玩具東倒西歪,從沒整齊收拾過,更沒有分類。孩子還會拆卸玩具,很多玩具已經被他“蹂躪”到“體無完膚”。這個媽媽不經常清理孩子的玩具,即使偶爾清理一下,處理掉的往往是不能送人的殘缺肢體。她經常笑稱自己的孩子是“破壞王”。

屋裡凌亂與否,跟孩子玩玩具有啥關係?

先給大家說一個有趣的心理故事。

有一棟房子,剛開始的時候有一扇玻璃窗被熊孩子扔石子砸破了,沒多久,人們發現這棟房子的所有玻璃窗都被砸破。後來房子換了主人,新主人把所有玻璃窗都修好後,熊孩子又來光顧,當第一扇玻璃窗被砸破後,主人及時把玻璃窗修好,看到嶄新的玻璃窗,熊孩子很羞愧,而這棟房子再也沒有出現第二個被砸破的玻璃窗。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破窗理論。

家有孩子,屋子亂好還是整潔好?

同樣的道理應用於家庭環境之中,如果孩子的玩具每天都被收拾得整整齊齊,在“破窗理論”的心理作用下,相比起其他孩子,這個孩子玩玩具的熱情不如其他孩子,他沒有那麼願意去破壞被收拾的整齊的環境。情況更糟的是,如果孩子每天被勒令收拾玩具,或者孩子經常因為玩具亂放而被父母斥責,就會給孩子玩玩具這件輕鬆快樂的事情帶來不良的心靈負擔,怕自己做的不好惹父母傷心與生氣,會在畏懼中慢慢喪失對玩具的興趣。

相反,如果父母對待孩子亂放亂丟玩具的寬容,家裡就像一個遊樂園而非展覽館,由於天性使然,年幼的孩子總會亂丟玩具,如果沒有父母不耐煩或不高興等負面態度,孩子往往能玩耍得更盡興。另外,父母對孩子亂拆玩具的寬容,也能導致孩子趨向於拆卸更多的玩具。對孩子的探索、鑽研、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而言,玩具能物盡其用。從玩具而來的創造力,有些孩子得到了,有些孩子卻在創造力的按鈕面前晃卻從未觸摸。有心理學家做過研究,說孩子從小房間亂糟糟的,更容易成為創造性的人才。

家有孩子,屋子亂好還是整潔好?

有“整潔強迫症”或“潔癖”的媽媽們如果不願意自己家庭環境爛糟糟的,可以選擇為孩子建立一個家庭玩具區,那個區域可以交給孩子自己創造與玩耍,今天沒拼完的玩具明天可以接著創作,來度過一個輕鬆快樂富有創造力的童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