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京東商家公開叫賣可「作弊」電子秤,浙江質檢回應

淘寶網上有商家公然銷售可“作弊”的電子計價秤,“就像常說的八兩秤,實際只有八兩但稱重顯示一斤”。何先生認為,此類交易為“動了歪腦筋”的商販提供極大便利,且受眾範圍廣、傳播快、難以監管。

淘寶京東商家公開叫賣可“作弊”電子秤,浙江質檢回應

淘寶一商家標榜“可多賺錢的電子秤”。

澎湃質量報告調查發現,淘寶、京東等網購平臺上均有不少商家銷售此類可“作弊”電子計價秤,“可多賺錢的電子秤”甚至成為部分商鋪的宣傳用語。銷售地涉及石家莊、漯河、長沙、金華、深圳、重慶等城市。

5月21日,作為直接參與《計量法》修改的專家,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雲告訴澎湃新聞,銷售“作弊”計價稱的行為違法,消費者一旦發現這類情況,按屬地原則,可以先向銷售地的質量技術監督局投訴。

上述問題也引起了有關部門注意,相關清理、查處工作正在開展。

5月22日,浙江省質監局稽查處一名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此前也已關注到此問題,經核查,淘寶、天貓、京東都發現了類似情況,目前已將此情況通報阿里巴巴集團要求其清理。針對浙江省內商戶的相關查處工作也正在進行。至於涉及其他省份情況,已上報國家質監總局。

23日,阿里巴巴集團方面回覆澎湃新聞稱,目前根據監管機構要求,平臺正統一、逐步清理用於消費者欺詐的違規商品。同時對會員——特別是賣家做宣導,避免不當使用量具造成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發生。如消費者發現有違規商品,歡迎舉報。

同日,京東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目前京東在對相關商品進行全面排查,如存在違規行為,將立即下架。

商家:“可多賺錢的電子秤”

淘寶京東商家公開叫賣可“作弊”電子秤,浙江質檢回應

5月10日,淘寶搜索“密碼秤”出現的系列關鍵詞。

5月10日,澎湃新聞以“七八九兩秤”“可調密碼秤”等為關鍵詞在淘寶網搜索發現,至少有數十家店鋪在售電子計價秤。標榜“可調節7兩、8兩、9兩”“想多就多、想少就少”,甚至有商鋪在產品圖上明確宣稱這是“可多賺錢的電子秤”。

澎湃新聞注意到,調節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在電子秤上通過密碼或快捷鍵調節,另一種為遙控調節。

澎湃新聞以消費者身份諮詢了一家名為“億鑫五金衡器商行”的店鋪客服,該店鋪銷售多款商用電子秤均標註了“密碼可調”。其中,在一款售價206元的“海鮮水產防水秤”產品信息中,商家寫明“多功能電子稱使用方便…一天可以多掙幾百元,開機歸零輸入密碼直接就調”。

澎湃新聞諮詢該店客服得知,此款產品本身鍵盤上有6個檔位可以調節,“每個檔差半兩,按M1就是9兩半,按M2就是9兩”,此外還可另外設置固定值,設置後可以隨時恢復正常,具體使用方法會在發貨時附帶紙條寫清。

淘寶京東商家公開叫賣可“作弊”電子秤,浙江質檢回應

億鑫五金衡器商行客服對話

這樣的現象也存在於其他網購平臺。澎湃新聞以相同關鍵詞在京東搜索,發現也有多家店鋪出售此類可作弊電子計價秤。以“福淘廚具專營店”為例,該店售賣的“30公斤電子秤”在商品名中寫明瞭“九/八/七兩計價秤”、“掛擋遙控”等特點。

淘寶京東商家公開叫賣可“作弊”電子秤,浙江質檢回應

京東一家店鋪截圖

消費者何先生表示,自己發現這類情況時非常震驚,“看著跟我沒什麼關係,但其實這類秤流入市場後,可能會危害到每個人的利益”。更讓何先生疑惑的是,這類作假行為應由誰來監管,自己又能向誰舉報?

浙江質檢:已通報網購平臺並進行查處

5月21日,作為直接參與計量法修改的專家,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雲告訴澎湃新聞,銷售“作弊”計價稱的行為肯定違法,“《計量法》《計量法實施細則》及相關政府規章對於計量器具的準確性有很高要求,不管在哪個平臺銷售,在虛擬還是實體的環境裡,相關部門都可以依法對其(商家)進行查處”。

張雲表示,一旦發現這類情況,按屬地原則,消費者可以先向當地的質量技術監督局投訴,“一般消費者很難知道生產商,但可以看到銷售地,可向該地的有關部門投訴,都會重視的”。

澎湃新聞注意到,網購平臺上的“作弊”電子秤賣家所在地涉及石家莊、漯河、長沙、上海、金華、深圳、潮州、重慶等多個城市。

5月22日,浙江省質監局稽查處一名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密碼可調節的電子秤是不被允許的”,省局此前就已關注到線上銷售可作弊電子計量秤的問題,經核查,淘寶、天貓、京東都發現了這一情況。

該工作人員介紹,浙江省質監局首先將此情況通報給了阿里巴巴,一方面要求平臺通過設置關鍵詞等方式進行審查過濾,清理此類問題,另一方面也需要其提供店鋪的數據、信息以便做線下的查處。

“阿里巴巴已經開展清理工作,我們省局也會對屬地內的商家全部進行查處。”

查處過程還面臨取證難題,該工作人員坦言,“要一個個去買樣,核實清楚,才能把證據坐實”。此外,據其介紹,由於此事還涉及浙江以外的其他省份,目前已向國家質監總局反映,申請協調。

專家:平臺有義務禁止“作弊”計價秤

澎湃質量報告瞭解到,“作弊”計價秤一直都是有關部門打擊的重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2018年3月19日修正版)》,對於違反《計量法》製造、銷售和進口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的,責令其停止製造、銷售和進口,沒收計量器具和全部違法所得,並處相當其違法所得10%至50%的罰款。

然而,為何線上商家仍然明目張膽售賣,賣家、網購平臺各自又應該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張雲介紹,目前施行的《計量法》是1985年制定的,對計價秤作弊、造假等處罰力度不大,“老法是依據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制定的,現在經過了30多年,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我們制定的修訂稿大幅度提升了違法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現行《計量法》沒有規定銷售平臺的法律責任。張雲稱,在修法時也在考慮如何適應新時代大數據的發展。但對於平臺的法律責任,考慮到相關法律如侵權責任法有相關責任,因此沒有單獨規定。但增設了鼓勵通過在線採集、實時檢測等科技手段獲取計量數據的規定。

張雲透露,修法已對法律責任相關內容做了加強,但網絡平臺具體承擔什麼責任,尚未闡明,“若直接追究平臺連帶責任,並不合理。但是,如果平臺接到投訴、發現類似違法行為,採取進一步行動,禁止此類行為應該是其義務”。

張雲表示,新修的《計量法》已初步提交到司法部,未來或將面向全國徵集意見,後續還將進一步修改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