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保德信上半年多只产品垫底 基金经理离职潮涌现

王玉珏

受上半年股市持续低迷影响,偏股型基金 “叫苦连天”。其中,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光大保德信")面临的问题最为突出。

据北青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30日,在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57支产品里,累计单位净值出现亏损的共30只,已超半数。其中,7支基金跌幅超10%,分别为光大中国制造2025(-16.93%)、光大一带一路(-15.27%)、光大国企改革主题(-15.24%)、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13.71%)、光大优势(-13.17%)、光大银发商机主题(-12.35%)、光大风格轮动(-10.80%)。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保德信上半年还涌现了基金经理离任潮,有5位基金经理相继离任。而在去年,该公司曾经荣获“2017年度一年期金基金·成长公司奖”、“2017年度一年期年度最具成长潜力基金公司”。仅仅事隔半年,公司就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让人不得不为光大保德信的未来揪一把汗。

多只产品近六月排名垫底

据统计,在7支亏损跌幅超10%的基金中,更有三支产品的累积单位净值跌幅超15%,这其中就包括光大中国制造2025。光大中国制造2025,这支曾获“2017年度一年期年度最受欢迎权益类基金”、“2017年度一年期平衡混合型明星基金奖”等多项荣誉的黑马基金却在今年上半年意外垫底,跌幅达-16.93%。

光大中国制造2025由“ 一拖六”的基金经理何奇管理。这支成立于2015年底的混基近一年来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据天天基金网显示,该基金近一年来的涨幅为-4.38%,低于同类平均水平,排名也是落后中位。这只基金在近六月、三月、一月的表现更是“日况愈下”,不仅大幅度跑输同类平均值,基金排名被也连续评为不佳。整体来看,这支基金上半年来排名垫底,“领跑”混基。

作为混基,光大中国制造2025重仓股票,前十大股票持仓占比74.77%,分别为新城控股 (9.29%)、蓝光发展 (8.96%)、招商蛇口 (8.61%)、华夏幸福(8.02%)、保利地产(7.99%)、万科A(7.93%)、阳光城(7.33%)、农业银行(5.77%)、中兴通讯(5.63%)、中国银行(5.24%)。

光大保德信上半年多只产品垫底 基金经理离职潮涌现

其中前十大重仓中,竟有6家为地产股,在基金净值比例中占比高达58.13%。众所周知,地产股今年以来一直呈低迷走势,从一月至今已跌超20%,比起频跌的大盘状况更为惨重。可就在这样惨淡的投资大环境中,基金经理何奇曾在3月表示并号召投资者重点关注房地产板块,认为行情值得期待并重仓压注地产股。

重仓压注地产股并不是何奇一时的心血来潮。早在2017年第三季度起,何奇就为光大中国制造2025基金“豪华配置”了多支地产股,数量也在十大重仓席位中占到8席之多。然而今年萧条的地产行业不仅没使何奇转眼别处,反而让他越战越勇。重仓地产股的投资策略导致光大中国制造2025在上半年“跌”出新高度。由此看出,何奇投资风格赌性偏大。

另一边,同样偏爱地产股的董伟炜在第一季度为光大国企改革主题基金配置了保利地产、万科A、阳光城等龙头地产股,共占比前十大重仓股32.51%。在地产股的“保驾护航”下,无一例外的,光大国企改革主题基金近六月来也一路阴跌,跌幅达21.42%。该基金不仅“荣登”光大保德信公司旗下所有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增幅率的倒数第三,仅次于光大中国制造2025和光大一带一路,而且跑输大盘、垫底股票型基金。尽管光大国企改革主题前两年的业绩表现还算不错,涨幅分别为9.05%、10.50%,但从最近一年起随着地产股的衰败,该基金便开始一路狂跌,今年以来更是出现了大幅下滑,涨幅率分别为-0.1%、-15.97%。

光大保德信上半年多只产品垫底 基金经理离职潮涌现

基金经理离职潮涌现

光大保德信于2004年4月成立,在过去的14年里成长迅猛。耗时十年,光大保德信在竞争激烈的众多基金公司中,以308.82亿元的资产规模在94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8位。截止至今年7月初,在过去的短短四年里, 该公司成长迅速并以1019.46亿元的规模排在同类基金公司的第30位。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迅速增长,给配置的基金经理人数却没有随之增长。据资料显示,光大保德信旗下有68只基金产品,由15位基金经理管理,平均每位基金经理管理着4.53只基金。结合公司之前发布的人事调整通告不难发现,其中涉及的基金经理普遍存在“一拖多”的基金管理现象。而据第三方分析师称,偏股产品一拖多,大概率是公司人员不够。不过这样做,常常会因投资策略、投资风格不同导致基金经理精力分散,管理难度加大。确实,一拖多的种种弊端在光大保德信旗下的数只基金中都得以尽显,先是通过大跌的基金业绩,紧接着的就是通过频频离任的管基人才。据北青网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至少有5位基金经理离职,离职率达30%。

第一位离职的基金经理叫田大伟。公开资料显示,田大伟累计任职时间为4年又19天,管理的第一只产品为光大量化股票。作为经手管理的第一支基金,光大量化股票以57.52% 超高任职回报率成功打响了田大伟基金经理的名号。 自2016-09-13起,田大伟接手管理光大产业新动力混合。然而在一拖二的管理下,可能还是因为缺乏管理经验,回报率曾高达57.52%的光大量化股票在2017年8月16日至田大伟离任的这段时间里再没能跑过同类平均值,基金光大产业新动力混合近六月的涨幅也仅接近同类平均水平涨幅为-6.47%。

第二位离任的基金经理是“一拖七”的蔡乐。据资料显示,蔡乐累计任职时间是3年又195天。和田大伟不太一样的是,蔡乐首次作为基金经理人就管理了4支基金。其中光大现金宝货币B是货币型基金,光大添天盈理财债券A、光大双月理财债券A、光大添天利季度理财债券A为理财型基金。蔡乐在光大保德信任职的三年多时间里共经手管理14支基金产品,然而平均每只产品的管理时间却只有1年多。在众多产品中,除了光大欣鑫混合A的回报率曾达65.29%,其余的产品收益皆为平平。于3月24日离任时,蔡乐手里的7只基金,除光大尊尚一年定开债近六月阶段涨幅大幅度跑赢同类平均值且基金等级被评定为优秀外,其余的6只基金涨幅和同类平均值相差无几。

第三位离任的基金经理是“一拖二”的陆海燕。据资料显示,陆海燕累计任职时间是2年又9天而任职光大红利混合的基金经理也巧合的为2年又6天。从数据看来,光大红利混合应该是陆海燕着手管理的第一只基金产品。在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的两年时间里,陆海燕一直管理着光大红利混合。然而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还处在和产品的“磨合期”,光大红利混合自陆海燕任职以来回报率竟低至-4.09%。经她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光大保德信诚鑫混合近六月的涨幅达-5.33%,略微高于同类平均值。

第四位离任的基金经理是“一拖六”的杨烨超。据资料显示,杨烨超累计任职时间是2年又181天,刚成为基金经理便接手光大耀钱包货币A。在杨烨超在职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共曾接手12支基金,仅次于蔡乐的14支。其中光大睿鑫混合任职回报率最高,为10.83%。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他管理每支产品的时间普遍较短,其中他管理光大增利收益债券、光大信用添益债券的时间仅为139天。据公告显示,杨烨超因个人原因于5月28日离职。此时他手里的六只基金,4支近六月涨幅为负,而另两只涨幅也不过1%。杨烨超离任的背后,究竟是个人原因还是因为业绩普遍不好,这还需要投资人自己斟酌。

第五位离任的基金经理是“一拖三”的赵大年。据资料显示,赵大年累计任职时间是2年又133天,刚成为基金经理的他便接手光大风格轮动混合。和陆海燕一样,在光大保德信的两年多时间里,赵大年一直管理着光大风格轮动混合。然而处在“叛逆期”的光大风格轮动混合自赵大年任职以来回报率竟低至-23.80%。于6月16日因个人身体原因离任时,赵大年管理的三支基金不仅任职以来回报率都为负且近六月来的涨幅也大幅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对比五位出走基金经理人的任职经历,让人惊诧的是他们初来光大保德信时都是“新手菜鸟”。本来就经验不足的“新手菜鸟”在面对“一拖多”的基金管理手法时大多都自乱阵脚,管不过来。而伴随着5位基金经理的相继离任,本来就人才稀缺的光大保德信用人形势显得更加紧张,甚至出现沈荣“一拖十一”、陈晓“一拖七 ”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