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陷阱多于馅饼

大学毕业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在找工作时一定要谨慎,不然掉进陷阱后会使自身身心财物受损,记住:天上可能只会掉一个馅饼,但是会有很多的陷阱等着你。

大学生求职:陷阱多于馅饼

1、不要相信路边的牛皮癣式的小广告,而应该通过合法的、正当的、信誉好的信息渠道来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路边的招贴广告可能是非法中介机构用来骗取求职者钱财的幌子。

2、直接到用人单位求职,留意用人单位门前的招聘信息,这类信息的可信度比较高。不要把求职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人才中介公司上,事实上,有些黑心人才中介公司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收取求职者的各项费用,对是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不闻不问。

3、求职者不要轻信对方收取报名费、介绍费之类的言语,更不要交押金或者其他变相收费名目。求职者有权拒绝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可以向媒体或者职能部门举报。

4、拒绝高薪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高薪虽然诱人,但首先要斟酌清楚自己的条件和特长,看自己是否能为用人单位创造良好的效益,是否能对得起高薪。

大学生求职:陷阱多于馅饼

5、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否则会吃大亏,被骗工骗钱甚至被人贩子骗卖,悔之晚矣。

6、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求职者在求职前或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7、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事先通过熟人或者网络查查公司的信息,网络有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天眼查等,如发现信息对不上则是陷阱的可能性比较大。

8、慎签劳动合同。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求职者要 三看 :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须签书面合同,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

在求职过程中发觉被骗后应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劳动局监察大队或公安局派出所报案,寻求法律保护。并在媒体曝光以提醒后来者注意。

大学生求职:陷阱多于馅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