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百年滄桑,中國煤史的悲慘記憶—中興煤礦的白骨塔與大墳子

據現存的甘泉寺碑文記載,公元1308年就有人在棗莊掘窯挖煤,到明代民間開採已成規模。當時工具簡陋,生產方法比較簡單,初為單井挖取,人背煤礦上下,極為原始。在幾百年的原始生產中成千上萬的工人死於井中,如果說上海日本紗廠每個紗錠上附著一個包身工的冤魂,那麼棗莊當時的每筐煤炭當繫著一個礦工的戶體。

歷經百年滄桑,中國煤史的悲慘記憶—中興煤礦的白骨塔與大墳子

白骨塔

1899年,張蓮芬創辦中興煤礦公司。擴大了生產規模,採用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改變了過去用土法開採小煤窯的原始生產方式,1909年9月,中興公司在原舊井的基礎上擴建大井。在舊井中挖出了一些骨骸。白骨累累放在何處?1911年中興公司出資把散在各處的骨骸收撿起來,合葬在現在礦務局南的煤城路邊,修了一座高6米的六角形青磚塔,並有碑文記其事,白骨塔建成以後,中興公司的經理戴理庵逢年過節還常來塔前燒香燒紙以祭亡靈。

歷經百年滄桑,中國煤史的悲慘記憶—中興煤礦的白骨塔與大墳子

白骨塔

現在白骨塔已經維新,塔旁修了公園。每當人們茶餘飯後來白骨塔公園散步時,或是匆匆忙忙上班路過白骨塔時它總會引起人們的深思。

歷經百年滄桑,中國煤史的悲慘記憶—中興煤礦的白骨塔與大墳子

大墳子

1884年年,就害落接任中興局總力。除購買了4部機器外,在開採方法和生產技術上並沒有多大改進。再加棗莊地區採煤歷史悠久,廢年的古井很多,井中多存有大量的積水,礦物局當時沒有探測存水的儀器,沒有抽水的機器,更沒有防範並患的措施。1893年6月24日早班工人在半截筒子小窯採煤時與老井打通,古井的積水測湧竄入,其聲如雷,其勢如獸。當時在井下挖煤的工人聞聲亂成一團,拼命向井口擠,搶抓拉煤的繩子,向上掙扎。人多擁擠,4股拉煤的繩子墜斷2根,100多礦工喪命於礦井中。後來,人們為紀念這次死難的礦工,便把這座小窯填了起來,在上面修了一座墳墓,人們習慣稱之為”大墳子"。

歷經百年滄桑,中國煤史的悲慘記憶—中興煤礦的白骨塔與大墳子

事故發生後,礦局總辦戴睿藻因辦理不善被撤職,改派嶧礦轉運專員陳德浚任經理。陳德浚因淞滬釐局差務,不克分身,又請委派候補道陳寶溶接辦。1898年1月4日,因礦局南北股東鬧糾紛,山東巡撫通殤封禁礦井,至此中興礦局倒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