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娘家?

qqstar


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個笑話。話說一個地主強搶了一個欠債農民的女兒,強行與之結婚,以此來抵清債務。結果,等共入洞房,生米煮成熟飯之後,那個女兒對自己的丈夫說,他欠咱家的錢可不能就這麼算了!

雖然是一個笑話,但是也說明了女性在成婚之後與自己父母微妙的關係。不過我想說的是,當今,不願意回孃家的女性有,但是大部分還都是原意回孃家的。

那麼,女性為什麼會出現不願意回孃家的情況呢?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重男輕女的傳統。以前,一家之中不會僅僅有一個孩子,往往有很多。有些家庭甚至不生出男孩,就一直要生。當父母有了這個意識,自然不會對女孩投入太多感情。很多女性在這樣家庭中度過,內心肯定會非常自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冷淡。


第二個是女性結婚之後生活重心就會發生改變。雖然現在女性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已經不再像以前必須要從屬於丈夫,但是生理方面的制約是無論如何都不可消弭的。比如,生育的事情必須要由女性來完成,女性因為天性的緣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照看孩子。

因為這樣的原因,女性會更加看重自己的小家,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自然沒有太多的精力或者時間回孃家(尤其是身處外地,回去的機會就會更小了)。

第三個,現代人越來越強的獨立意識。其實,何止是回孃家,很多男性也不願意回自己的父母家。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多(完全是因為現在社會變化太快),很多人已經與老人沒什麼太多可說的了,有時候因為理念不一樣,往往還會產生矛盾。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就減少回家的次數,減少矛盾的發生。


兮兮說事兒


今年的中秋,鄰居家秀英嬸過得並不開心,女兒本來答應著要帶著女婿回來和她過中秋,結果外孫突然生病,原來的計劃泡湯了,看著家家戶戶熱鬧過節,人月兩團圓的情景,秀英嬸這心裡真不是滋味。女兒前年出嫁到現在,每年回家的次數連五隻手指都數不到,自己一個人辛辛苦苦帶大的貼心“小棉襖”,怎麼說沒就沒了。我們只能安慰秀英嬸說,她只是剛好有事,有空了一定回來看你的。一說完這話,自己都覺得心虛,回想自己也都有半年沒有回家看父母了。

就我們自己的體驗來說,出嫁後的女兒,回孃家的頻率真的是逐漸遞減,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越來越不願意回去呢?

01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現在很多父母其實都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可是對於女兒來說,結婚前和結婚後,父母的態度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對此表妹深有體會,表妹結婚快一年,現在正懷著孩子。父母現在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她已經嫁出去了,是別人家的人了。雖然知道父母只是提醒她要好好經營家庭生活,總是這樣說外人外人的,表妹的心裡還是覺得不舒服,畢竟自己曾經也是被父母精心呵護的掌上明珠。

表妹對上還有一個哥哥,表哥結婚比較早,侄子都已經5歲了。舅舅舅媽對錶哥的事情特別上心,小侄子在三歲之前都是舅媽在帶,一直到上幼兒園之後,表哥夫妻倆把侄子放在市區的幼兒園,表嫂要自己帶。表妹媽媽好幾次說著要去帶侄子,但是嫂子不願意,表妹媽媽人後一直埋怨嫂子,人前又對錶嫂好得不得了,因為表嫂是生下家中第一個男孫的功臣。

而表妹和她老公,在她爸媽的眼裡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兩老只有在需要時候才記掛起表妹,平時有什麼小病小痛,都是表妹和她老公帶兩老上醫院。前幾天中秋,表妹婆婆讓她送點東西給爸媽,結果回去一看,發現自己婚前的房間竟然不見了,變成了一個電腦房的樣子,一問才知道,舅媽覺得房間空著也是浪費,就給表妹侄子改了一個電腦房,這樣他寒暑假就可以過來玩。表妹當時覺得很心寒,家裡不是沒有其他空房間,為什麼偏偏是她的房間。

相信舅媽舅舅是愛表妹的,但是女兒出嫁後,身份轉變了,很多事情也就不同了,哪怕你和父母再親,回到家裡的時候都感覺像一位客人,很多女兒出嫁後不知如何面對這份陌生拘謹的尷尬。

02

回家一次像搬家

女兒嫁人後,整個生活重心都會發生改變。很多人就像秀英嬸的女兒一樣,生了寶寶,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照顧寶寶上,一切以寶寶為重。回一次孃家,住得近還好,要是住得遠,免不了要住上一段時間,寶寶吃的用的玩的,通通都要收拾。在錄製《媽媽是超人》節目的時候,伊能靜為女兒小米粒收拾的各種生活用品,就足足裝滿了6個行李箱。雖然我們不會這麼誇張,可大包小包地收拾也不是那麼容易吃得消。加上節假日,路途遙遠,人流擁擠,寶寶在路上也會吃苦受累了,當媽媽怎麼捨得讓寶寶受這份罪呢?

相比要讓孩子受罪,很多媽媽寧願割捨自己的團聚之願,將回孃家的計劃一次又一次推遲擱置。

03

要生活也要生存

回家,與父老慈母團團圍坐在飯桌邊,吃一口園子裡的菜,啜一口老酒,說一句外鄉的見聞,報平安,讓父母心安,少一些牽掛,是多少在風塵苦旅中游蕩兒女心中最樸實的願望。但是生活並不會因節日就會停下固有的步伐,只是節奏稍微有些不同。假放或不妨,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要堅守在工作的崗位。

工作這麼忙,社會經濟壓力這麼大,房貸車貸孩子家庭,逼迫著多少媽媽在謀生存謀生活的路上疲於奔命。自然而然的,工作忙沒時間就成了不回孃家的一個最普遍的藉口。


專注孩子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和家庭親子關係處理,關注頭條號【愛飛親子】,百萬家庭的共同選擇。


愛物志


我結婚後也不願意回孃家,我不回去其實是真的替父母著想,不想父母因此不開心或者跟弟弟弟媳婦發生衝突。

本來結婚後,因為老公長期在部隊,夫妻很少見面,哥哥們也是希望我住家裡照顧下年邁的父母,我呢人也大條沒有想太多就住回去了,每天在家操持家務或者幫媽媽打理下生意,日子也過的恬淡悠然,直到有一天我的弟弟突然讓我走,我整個人都懵了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也知道了,因為老公家境不好,我弟弟跟弟妹擔心我媽媽顧了我,而家裡這個房子又即將面臨拆遷,他們小夫妻生怕媽媽會分一份給我,因為我的哥哥經濟相對好點就已經放棄了這個房子的所有,因此對他們而言我是唯一的競爭者,知道真相的時候我一直哭,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這個房子,現在反而這樣了,我默默的流著淚收拾了東西離開了這個家,我以前一直以為那裡也是我的家,即便結婚了也是我的孃家,但是被我弟弟一句女兒沒有繼承權徹底打散了,我的離開帶給了哥哥跟父母莫大的傷痛,於他們而言我是女兒也是妹妹,卻被至親的弟弟給趕出去了,然後哥哥跟父母都跟弟弟大吵一架,我不想看到家裡人這麼傷心,依然安撫了父母,我說沒有關係,嫁出去的女兒總要離開孃家的。

至此,我再也沒有回過那個房子,即便後來我去學藝的時候,上班的地方距離我的孃家只有兩三分鐘的路程,我每天上班到凌晨兩點,凌晨五點起來,因為做小吃的特別累,我寧願在外住酒店吃飯,都沒有想回這個孃家,我也沒有告訴父母我在附近學手藝的事,我怕父母因此傷心然後又跟弟弟去吵架,我不怕弟弟不開心,我只是擔憂父母身體不好為此萬一氣出個好歹來。

所幸開始的想不清現在也試著放下,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錢會重於親情,想到我對他們小夫妻的付出那麼多的時候我會哭,其實這個世上最傷人的就是至親帶給你的傷害,我恐怕這輩子都不會釋懷了,自此我也斷絕了跟弟弟弟媳婦的一切來往。


小雛菊姑娘


為什麼有人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有書君認為這個問題也是因時代、因個人情況而異的。

回孃家是親情使然。孃家是出嫁女人生活了幾十年的原生家庭,感情深厚程度是婆家不可比的,家裡有年邁的父母和兄弟,不願意回去,從情感上來說是講不通的,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回孃家的。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多兄弟姐妹比較多,嫁出去以後小家、婆家、孃家的情況各不相同,經濟條件、生活水平不同,待人接物的方式各異,也有不想回孃家的情況。

一是父母重男輕女的。

重男輕女的父母在農村是有不少,這種原生家庭的女兒是不受重視的,“嫁出去的女兒,撥出去的水。”。因為父母重男輕女,也會影響孃家兄弟、嫂子和弟媳對嫁出去的姐妹的感情和態度。

老家一發小,家裡兄弟姐妹四人,兩男兩女,發小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妹,父母心裡在乎的只有兒子,女兒在他們眼裡都是賠錢貨,倆兒子讀書不成器,連高中都沒考上,發小成績中等,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本想復讀,家裡不同意,她爹說:“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嗎,考上了還得家裡出錢,遲早要嫁人,不如早點嫁人。”

發小萬般不願,爭取過,怨恨過,可也沒辦法,後來家裡親戚做媒,早早就嫁了。看到我們這些因讀書改變命運的小夥伴,她心裡是五味雜陳,對父母一直有梗。孃家回得很少,主要精力都花在自己小家的建設上了,靠自己的勤勞把小日子過得蠻不錯。

她跟我們說:“我這麼拼命掙錢,就是想讓孩子能有機會讀書成材,不希望女兒像自己一樣。”聽村裡人說,近兩年她母親身體不好,倒是回家時間多些了。

二是成家後生活條件不好的。

我一表姨媽,婆家底子薄,老公是懦弱無能之輩,出嫁後日子過得比較艱難,她老孃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回到孃家,時不時地會接濟下她,絕不會讓她空手回去,給她帶回去的東西總比來時提的東西還多。

時間長了,孃家嫂子看不慣了,冷言冷語地對她,背地裡還跟鄰居說:“嫁出去的女兒還回來打秋風,還真沒把自己當外人。”

話傳到她耳朵裡,她怕自己老孃為難,也不想看嫂子臉色,後來就回得少了。

現在的80、90後不少是獨生子女,不願意回孃家的人肯定極少,從小在家裡就是小皇帝,父母寵著,成家後回孃家的時候還多些,在自己家自在,父母做的飯菜更合自己口味。

同事小劉,兩口子都在機關上班,婆婆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結婚後一直是自己父母幫忙帶小孩,帶了老大帶老二。

這代獨生子女大部分依靠雙方父母幫忙照看、接送小孩,離開了父母,他們不習慣呢。

至於有書君本人,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有書君出生在一個純女戶家庭,孃家一直就是姐妹們的牽掛,父母的事就是我們姐妹的事。我們喜歡回孃家,更喜歡姐妹們聚在一塊。這個家曾經窮過、苦過,我們成家後各自都生活得不錯,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父母過上了稱心如意的日子,現在父母身體健康,心情舒暢,我們也開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書君覺得,不管什麼情況,要趁父母健在多回家看看

父母在,家就在,兄弟姐妹還是兄弟姐妹,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都成了親戚,來往也有限了,願天下女兒都常回孃家看看。


24幀半


我孃家婆家都不想回。我和老公常年在上海,小孩也是我自己帶大的,坐月子婆婆沒照顧一天,我是剖宮產,第七天出院當天就開始自己給孩子衝奶粉,洗尿布,就連我坐月子要吃個豬肝,大概十塊錢一斤吧,婆婆都嫌貴不捨得買,而且當時是冬天。老公知道他媽那樣對我,給他媽打了很多電話,吵了很多次,結果一點用沒有,後來考慮天氣太冷,就又過了三個月,開了春老公才把我們接來了上海,在家的那幾個月我都得了抑鬱症,每天都想死。我把我的情況告訴我媽,我孃家離婆家騎電瓶車也就二十分鐘的路,但是我媽從來沒來過一次,我給她打電話,說婆婆這樣對我,我說我想回孃家,沒想到我媽說,我坐月子時回孃家會給家裡帶來晦氣,後來我終於滿月了,我提前一天打電話說第二天上午回去,第二天我坐了車帶了大包小包寶寶的東西回到孃家,沒想到我爸媽那天還不在家,打電話也沒一個接的,我帶著孩子在樓梯口坐了一兩個小時爸媽才回來,一看到他們我就馬上開始哭,我抱怨他們怎麼回來這麼晚,然後我爸安慰我說我媽沒給他說我今天來,我媽反而一副責罵我的語氣,說我矯情什麼,等一會又不會少塊肉。吃中飯的時候,我邊說邊哭,然後我媽就跟個沒事人一樣,一句話也沒有,連我的弟弟妹妹都聽不下去了,我弟弟妹妹比我小十歲,他們都替我抱不平,我爸也氣的不行,我媽就坐在那,吃完飯就回屋休息去了。我跟我媽吵了起來,我說當初是她給我介紹的對象,現在我婆家這樣對我,她連一點反應也沒有,最起碼為我說一句話都沒有,我到底是不是她親生的,然後我媽打了我一巴掌,我爸過來護著我,對我媽大聲說,孩子剛出月子,才來家半天,問她是想幹什麼,然後我爸媽就吵了起來,我媽還罵我沒用。說一下,我們家是我媽當家,我爸說什麼都沒用。當天下午我就帶著孩子走了,臨走前我說我再也不會回來這個家,我走的時候還是我爸我弟弟妹妹送我,回到婆家,我就那樣過了兩個月,忍氣吞聲。後來老公把我們接來了上海,我現在過的很開心,逢年過節我們會回老家,我也去了孃家,每次都是買很多東西給他們,算是我還他們對我的養育之恩,但是親情再也沒有什麼了,每次都是略坐坐就走了。唉,還有比我更可悲的人嗎。不是遠嫁,卻不如遠嫁。(在此我再多說幾句,我發現頭條裡的聖母婊真多,家家都有本經,不明白別人經歷了什麼就別在這說三道四,我們家的事我也不可能全部都寫出來,既然不知實情就別在這瞎叫喚,說不定輪到你身上,你還不如我。真是夠夠的。)


任時光匆匆流去我愛你


我就是不願意回家的小棉襖之一。我在家的時候十分受寵,比弟弟還要受寵,現在剛結婚半年我就不願意回家了,總結了幾點原因。



一、自己生活的不是太好,感覺回去沒面子。我家境一般,但是在家的時候逢年過節啥的肯定會添新衣,但是嫁人後,真的就得為柴米油鹽考慮,我自己不添新衣沒關係,可是我回去總得給爸媽給小侄子小侄女帶點兒禮品買點兒東西吧,可是真的沒錢!或許有人會說,怎麼可能連給爸媽買件衣服的錢都沒有,是的,有,可是現在懷孕了,重心真的移了。覺得愧對爸媽所以不敢回去。

二、嫁人後那已經不是自己的家了。沒出嫁之前家肯定是我的家,我可以理所當然的住,可是嫁人後呢?弟弟比我結婚早,所以早就有了弟妹,沒結婚前也是有說有笑的關係還好,結婚後就不一樣了,沒結婚之前我是家裡人她肯定得讓這點兒敬著點兒,可是結婚後呢,就是別人家的人了,我在他們家是客人,對客人能有多熱情?再想回到以前都不可能了。那個家有了除了媽媽以外的女主人,住的時候自然不自在,所以更加不願意回去了。

三、公婆比較老實,對我也很好,結婚後我自己也認為這才是我的家,所以住的很自在,對比一下,所以才不願意回去。

其實回去不回去都是自己心理在作祟,父母養大我們不容易,不能因為一點兒小委屈不如意就不願意回去,那樣他們會傷心的。

不管咋樣,有錢沒錢,該回去的小棉襖還是經常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吧!


奮鬥阿玖


我是周怡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諮詢師想成為心理諮詢師,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華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出嫁之後,不願意回孃家,說明在居住條件上已經實現獨立,也就是說在物理層面上已經和原生家庭分開,這時,與原來的家庭、父母不再有日常生活的重疊,轉而與另外一個男人生活在一起,共享瑣碎生活的柴米油鹽。

我們生活中和誰在一起共享的經歷越多,往往和他的關係會越緊密。從現在開始,那個和你關係最緊密的人不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的丈夫。


你們一起買菜做飯,相伴入眠又共同醒來,一起買房購車規劃未來,甚至生育撫養,一票的事等著你們共同承擔。如果這個時候,夫妻的磨合沒有什麼問題,親密關係的建立也沒出現過不去的坎兒,恭喜你,婚姻生活正在逐漸展現他的魅力和吸引力。


試想一下,如果夫妻兩人不能在婚姻中磨合出一個能夠互相適應的生活習慣模式、交往相處模式,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引發雞飛狗跳的爭執,那麼這樣的家庭生活顯然會變的毫無吸引力,沒人願意在這樣的關係中停留,逃回孃家尋求安慰顯然會是不少人的選擇。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願意回孃家,也許是因為你正走在通往精神獨立的路上。孃家的生活象徵著年少時的你,那時你需要父母的經濟支持才能活下去,你需要依賴父母的照顧呵護。


成年之後,你工作了,經濟上固然已經獨立自主,但是和父母共同生活無法迴避的焦慮是:爸媽怎麼還想管我的事!對你的照顧已經在經年累月中變成他們的習慣和需要,但是你漸漸不再需要那樣的照顧,那些關心和保護慢慢被體驗為煩人的管束,你的成長需要空間。


新的婚姻關係幫助你擁有一個新的獨立的物理空間,正好給你一個理直氣壯的機會,擺脫那些擾人的關心和保護,從象徵意義上切斷與當年那個依賴他人的形象間的關聯,開始重新塑造一個精神上獨立的自我形象。

也許你還沒有完成這個獨立形象的塑造過程,所以偶爾和父母產生的一絲關聯,會擾動你的情緒,會讓你產生小小的恐慌,害怕父母會干預影響到你獨立進程的發展。所以你會抗拒回孃家,希望能夠保有來之不易的小小獨立空間。


你不是不愛你的父母,只是還需要一點屬於自己的成長空間。你不是背信棄義,只是還需要一點等待的時間。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出嫁後不願意回家的問題,應該從兩方面來考慮,第一,孃家距離婆家太遠,來回一趟舟車勞頓,所以不能常回孃家看看也是情有可原;第二,孃家距離婆家不遠,都在同一座城市,甚至就在隔壁村,但也不願意回孃家,這種情況往往有這樣幾點原因。

第一:嫁出去的女兒頻頻回孃家會給人一種她在婆家受委屈、過得不好、老公不體貼、婚姻不幸福的印象,

不僅僅是自己家長會有這種猜測,相鄰的人或者親朋好友也難免帶有這種偏見,一方面是自己不願意讓人有這樣的流言蜚語,使得家人也因為她而難為情,另一方面也是不讓孃家人會因此懷有這樣的猜忌,所以乾脆不回孃家,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都自己一個人默默扛著,別人也分擔不了。

第二: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總免不了被親人問長問短、問東問西,能說出口的不能說出口的、說了有用的說了也沒用的,林林總總一大堆,對生活的改進無濟於事,不過只是絮絮叨叨平添更多壓力。現代人對私人生活的問題,越來越敏感,不願意被人太多地涉入,即使是骨肉至親,大多數時候,正因為是骨肉至親,所以才羞於啟齒。

回孃家變成一件不那麼單純的事情,裡面糅雜著許多的心理和情感的負擔,所以有人出嫁後越來越不想回孃家了。


席越


身為女兒,出嫁後竟然不願意回孃家,真是不孝!

不用說別人,我自己都經常在心裡這樣鞭打自己。我知道這樣做不正常,但心裡對回孃家又確實莫名抗拒。

其實,有誰會抗拒一個和睦溫馨的家呢?

說到底,不願意回孃家是因為回去讓我心裡煩亂,失去秩序。父母一生矛盾不斷,這是困擾我這大半生的事實,也是我成年後不願意回去的原因。

每次看別人興高采烈的回孃家,跟母親熱熱呼呼的聊著家常,我都羨慕的不行。我們娘倆聊天不超過十句話,母親準把話題引向對父親的不滿。

要知道,母親的一個情緒出來又意味著一場家庭大戰,我好不容易從這樣的原生家庭中逃出去,怎麼還有勇氣回去面對?打怵!

心底裡,總有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在本能的排斥矛盾。

所以我相信,所有不願回孃家的女人,不是不孝,是心有忌憚。

當然,情形不一而足:父母感情不和、矛盾不斷原生家庭有填不完的坑不被父母認可、經常受到苛責父母重男輕女,過度索取……

小時候面對父母的矛盾只能含淚承受,因為沒有辦法。

於是發願,長大後堅決不能像母親這樣,要包容、多看另一半的優點、智慧處理家庭矛盾……

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於在新生家庭中獲得重生。令人沮喪的是,一旦回到孃家,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點,新的自己不見了,負能量上身,一切又打回原型。

好幾次,從孃家回來整個人都是木的,好像思維停滯一樣,無所適從。回去的次數就這樣慢慢漸少。

也許,不回孃家是一種自我保護吧!

好在近幾年參加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學會了與父母和解。意識到父母也有自身的侷限,也有她們想做好卻不得法的無奈。

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何嘗不是自己原生家庭的受傷小孩?孩子的傷不是父母故意留下的,原諒她們就是接納自己。

現在回家,我不再說教地告訴母親應該怎麼做。她說什麼我只管默默聽著,也許她並不想改變什麼,只是希望女兒能看見她的辛苦和挫折。

既然愛她,我為什麼不傾聽呢?


有書共讀


這個問題一言難盡。從遠古以來動物的基本屬性,父親生下兒女、母親養育和教會兒女基本生存技能後,兒女就要與父母訣別,獨闖天下,自尋領地。沒有感恩、常回家看看之說。這是自然法則,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在封建社會,家族是男丁體系的傳承,女人只是繁衍傳承的工具,她們沒有(與男人相比)平等的社會和家庭地位。一旦嫁出,就是潑出去的水,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甚至沒有自己的姓名,孃家也不再是她的家,她們可眷戀,但沒精力沒能力也沒權利常回去抱養育之恩,這是非常殘酷和不幸的。

人類發展到今天,創造了一大堆倫理道德理論,這是有別於其它低等動物的一個顯著特徵,血緣的親情,家庭概念的開放性延伸,女性獨立自主地位的確立,使成家的女人常回孃家照顧父母成為了可能,既有孝道倫理的規範,還有法律的保障。回孃家、探望照顧父母,洋溢出濃濃的不捨親情,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槓槓的現實國情。

現在有人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情況太複雜,例如;孩提時家長重男輕女的歧視產生的逆反心理;孩提時家庭和周邊環境的殘缺不幸對心靈的傷害不堪回首;出嫁時被淪為親生父母的搖錢樹謀受的恥辱;貪婪父母對女兒無休止的過份索取等等,都可能是原因。還有女兒經濟拘竭、回孃家可能愧對父母家人的心理因素作梗,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女兒不願意回孃家,女兒和父母雙方都有責任,舉一例,我的一個侄女,就極不願意回農村老家看父母,因為每次回去,父母就要顯擺,張羅邀請家鄉七大姑八大姨,經濟不堪重負;我與他父母溝通過,但他們不依不饒,說女兒在大城市不缺錢(估計),為何要吝嗇?白養了!……但從尊老愛幼角度,女兒要多反省,多與父母溝通!若是出於嫁人後見異思遷,自私忘本,與孃家作切割,這就毫無話說,典型的不孝,會遭天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