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是什麼酒,能讓梁山好漢動不動就喝一大桶?

用戶65240172519


看《水滸傳》裡,印象最深的美食就是宋江戴宗喝酒時要吃的新鮮魚辣湯,印象最深的酒就是武松景陽岡喝的酒。看那書中描寫:

“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因此喚作‘三碗不過岡’。若是過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問。”武松笑道:“原來恁地;我卻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作‘出門倒’:初入口時,醇濃好吃,少刻時便倒。”


當時看這個描寫,就覺得這酒得怎麼香啊,醇濃好喝,又是透瓶香,特別看到武松豪氣萬丈的喝了十八碗,十分羨慕。我看水滸還是在初中時候,小時候家裡不禁酒,那時候也經常喝一點,所以看到這段描寫感覺蠻饞的,印象深刻。

後來我才瞭解到,武松所在年代蒸餾酒遠沒有流行,這村子裡的酒就更不必說了,應該都是簡單的釀造酒,跟平日裡喝的白酒不是一回事。後來跑到南方那邊上學工作,喝過那甜酒釀,黃酒,想到武松喝的那“透瓶香”,應該是跟現在的黃酒差不多。因為這甜酒釀度數極低,也不耐儲藏,店家說它三碗就倒,可見還是有一定度數的,所以不會是甜酒釀。

像武松喝的這樣的酒,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做起來並不費事。首先選上好的糯米,放在屜布上蒸熟,放到乾淨的器皿裡,按照配方,拌上酒麴,加入涼白開。天熱的話大概用個一兩天就可以吃到香甜的甜酒釀了,如果控制條件加長時間,則可以釀出度數更高類似清酒那樣的酒來。記得有次同事帶來一大瓶新釀的酒,他說是他媽媽新作的甜酒,他自己還沒嘗過,這酒還特意過濾過,看起來無色透明,清澈可人。我倒了半杯一聞,香甜中還夾雜著白酒氣味,一喝度數要遠高於甜酒釀,有點清酒的味道,但是要比市場上買的那種清酒醇香的多,略剩的一點甜味絲絲入口,甚是好喝。同事還說這次他媽媽釀酒失手了,釀過頭了。但是我感覺這酒就頗有點水滸裡武松打虎前喝的透瓶香的味道。



這種酒充其量也就十多度,參考武松的身材武藝,喝個七八斤是不成問題的。而水滸裡出現以桶論酒,還是在智取生辰綱的時候。那白勝賣酒給楊志他們,那酒既然跳出來賣,又是解渴的飲品,那估計應該是度數更低的甜米酒。而且,開始時候楊志怕有詐,還是晁蓋等七人一起喝了一大桶安然無恙,再等楊志他們喝另一桶。你讓一人喝一大桶,就算是白開水,肚子也不答應啊。白勝這酒就好像小時候經常有人賣生啤的,有時候會拿暖瓶去接一壺回來,隔熱保涼,那個度數估計也跟生啤差不多,不求酒勁,喝的就是那個味。


一覽眾河小


這個問題恐怕是很多小夥伴們和糾結的問題,為什麼動不動武俠小說或者古人的詩句裡的人動不動就是喝上幾十碗酒呢?而現在人喝上幾杯酒就有點暈暈的感覺了,答案就隱藏在古代喝的究竟是什麼酒。

現代人喝酒當然種類很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法,但是無論你怎麼分,只要是酒就一定含有酒精,所以酒精濃度是釀酒技術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敲黑板知識點來了,中國在元代之前是釀不出高度酒的,隨著技術的進步才逐漸出現了高度白酒。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看到小說裡還是詩句裡,喝的都是低度酒,而且都是純糧食釀造的,所以英雄們動不動就會和很多。

就算是現代南方的黃酒和米酒度數也不是很高,高興的時候成年男子喝上是十幾碗是不成問題的,加上古代肯定都是純糧食釀造,所以沒有摻假,就算喝多了第二天也會很快就醒來了。

向武松魯智深那種人,本身就身強力壯,活動量大,有時候直接喝上一罈都不是問題,喝完酒之後發發酒瘋讓酒勁散一散也就沒啥事了,所以古人喝起酒來可是比我們兇猛太多,尤其是樑上好漢,為了顯示自己的好爽,拼酒跟拼命差不多,都是刀頭舔血的營生,自然要酒壯英雄膽,喝酒有時候也是要壯聲勢,讓人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

所以樑上英雄喝的酒,跟現在的酒差別很多,尤其是跟現在發酵的高度白酒有很大區別,茅臺的話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向武松那樣喝法的,不然那就是隻能喝一次就掛掉了。但就算是古代酒的度數低,也不能小看了梁山好漢,他們的身體素質肯定比現代人要強很多,我們還是要佩服一下樑上好漢的!


昭烈名臣


英雄俠義的水滸好漢,必少不得美酒助興。酒可以讓好漢更豪放,酒可以讓英雄愈雄壯,酒可以讓“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斷喝更加鏗鏘有力,酒可以讓“梁山泊好漢全夥在此”的豪言愈加響徹雲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於《水滸傳》中的好漢們,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酒。

【TOP10 十字坡渾色酒 】

母夜叉孫二孃家的渾色酒,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消受得起的,不論你酒量如何,若沒有武松的機靈勁,包準一喝就倒,而且一醉很可能就是一輩子。勇猛如魯智深,不俗如無名頭陀,都曾栽在了這渾色酒下,其餘無名無姓者不知有多少,十字坡渾色酒殺人奪命之威名絕非虛傳。只是不知道拋開蒙汗藥之力,渾色酒的真實滋味如何?武松曾騙孫二孃道:“好酒!還是這個酒衝得人動!”

(這女的才像書中描寫的母夜叉!新版裡面,總覺得她頭上那簪子扎死個人喲)

孫二孃聽了此話並不生疑,由此推斷該酒的本色還是不錯的。不過後來,孫二孃又說:“著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孃的洗腳水!”似乎這酒的質地也不算好,至少用來釀酒的水源就不是上乘,或許真的便是用孫二孃的洗腳水勾兌的!不過不管怎麼說,十字坡渾色酒絕對是以殺人奪命見長的黑道名酒,是殺人越貨的必備佳釀!

著名指數:6.0

【TOP9 孔家莊青花甕酒 】

“那漢引了眾人,便向武行者對席上頭坐了,那同來的三四人卻坐在肩下。店主人卻捧出一樽青花甕酒來,開了泥頭,傾在一個大白盆裡。武行者偷眼看時,卻是一甕灶下的好酒,風吹過一陣陣香味來。武行者不住聞得香味,喉嚨癢將起來,恨不得鑽過來搶吃。”

(叔叔,你的帽子好潮哦!)

看到酒精考驗的扶瓶戰士武松如此表現,便知此酒的美味,單是聞上一下便讓人神魂顛倒,更別說入口的綿長甘醇了。孔家莊比不得名川大郡,沒有那麼多的酒肆樓館,似乎也不產什麼好酒,但孔氏兄弟卻還是能淘得了如此好酒,想來費了千辛萬苦,只可惜未及入口,便被武行者搶去,替人作嫁白白便宜了打虎武松之口。

著名指數:6.5

【TOP8 快活林一等上色的好酒】

快活林是商賈雲集,貿易往來的熱鬧去處,此等人流密集的繁華要地自然少不了美酒作伴。作為快活林霸主的蔣門神,他們家酒店的招牌好酒——一等上色的好酒,自然不是尋常的粗酒,雖不敢說馳名天下,但也必是孟州一帶的地方名酒,就連前來尋釁滋事的武松也忍不住讚道:“這酒略有些意思。”足見此酒的不俗。只可惜,此等好酒未等闖出一個響亮名字,主人家便已一命嗚呼,快活林一等上色的好酒就此絕跡於江湖,不能不說是水滸眾多酒友的一大遺憾。

著名指數:7.0

【TOP7 琵琶亭酒館玉壺春】

江州是宋江精心挑選的發配之地,自然風景如畫,山水不俗。如此佳地,自然也是盛產名酒的好去處。“玉壺春”酒,便是江州有名的好酒。宋江初會戴宗、李逵,三人便來到江州赫赫有名的琵琶亭酒館,席間自然少不了江州佳釀——“玉壺春”。

“三個坐定,便叫酒保鋪下菜蔬果品海鮮按酒之類。酒保取過兩樽‘玉壺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成色好酒,開了泥頭。”宋江飲此好酒,興致大發,“忽然心裡想要魚辣湯”,由此引來“黑旋風展浪裡白條”。值得一提的是,當宋江、戴宗、李逵並不打不相識的張順四人復歸琵琶亭酒館時,“再叫酒保討兩樽‘玉壺春’上色酒來”。看來品嚐佳釀無數的宋江對此酒是情有獨鍾,足見此酒的獨特漿香。

著名指數:7.0

【TOP6 遼國葡萄酒】

遼國狼主拜降大宋後,宴請天使宿太尉並趙樞密於燕京龍廷之上。“是日遼國狼主,大張筵席,管待朝使。葡萄酒熟傾銀甕,黃羊肉美滿金盤;異果堆筵,奇花散彩,筵席將終,只見國主金盤捧出玩好之物,上獻宿太尉,趙樞密。直飲至更深方散。”(原諒小謝沒只找到杯子沒找到酒)

此時遼國新敗,正在極力討好大宋,對於天朝納降使臣宿太尉更是竭盡全力示好,恨不得盡全國珍奇之物以交好宿太尉,故宴請宿太尉的葡萄美酒必是遼國的極品佳釀。遼國的少數民族風格、極寒的北地氣候、迥異的釀造方法都決定了此葡萄酒不同於中原的獨特風味。遼國葡萄酒絕對是《水滸傳》中充滿異域風味的另類好酒。

著名指數:7.5

【TOP5 潯陽樓藍橋風月美酒】

有著“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之稱的江州潯陽樓因宋江醉後題反詩而變得更加聲名大振,成了真正名副其實的天下名樓。潯陽樓能自詡為“天下有名樓”,自然有其別於他家之處,不但內設豪華,菜餚美味,而且風景秀麗,墨寶不俗,而更令人叫絕的便是此樓的招牌美酒“世間無比酒”——藍橋風月。“酒保聽了,便下樓去。少時,一托盤託上樓來,一樽藍橋風月美酒,擺下菜蔬時新果品按酒;列幾盤肥羊,嫩釀鵝,精肉,盡使硃紅盤碟。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誇道:‘這般整齊餚饌,齊楚器皿,端的是好個江州!我雖是犯罪遠流到此,卻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裡雖有幾座名山名跡,卻無此等景緻。’獨自一個,一杯兩盞,倚欄暢飲,不覺沈醉;猛然驀上心來,思想道:‘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裡!我家鄉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不覺酒湧上來,潛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城府之深如宋江正是飲此佳釀而身心俱展,徹底放鬆,於性情流露之中將深匿心中已久的真情實意盡舒於外,足可見此酒的美味與甘醇,確能當得起“世間無比酒”之名。

著名指數:8.0

【TOP4 御酒】

皇上所賜的御酒非但品質卓越、質地上乘,更兼得御賜的金字招牌,絕非市井尋常名酒可以比擬,普通人根本無緣品嚐,御酒自然當之無愧地躋身水滸十大名酒之中。《水滸傳》中曾不止一次提到御酒,雖然這些酒都名為御酒,但姚看江湖覺得也應有高低之分。像第七十五回“活閻羅倒船偷御酒”中的御酒應屬御酒中品質較低的一種,因為這時朝廷對梁山的招安還是屬於居高臨下很勉強的態度,重視程度不夠,再加上奸臣的阻礙,所供御酒自然品質較低。但饒是如此,吃慣“村醪水白酒”的阮小七也是“吃得口滑”,讚不絕口。

等到了梁山全夥受招安的時候,朝廷對梁山的態度已經發生很大改變,從皇上“御筆親書丹詔”就可以看出朝廷對此事的重視程度,“黃封御酒一百八瓶”自然也非前次招安可比,更兼此次的招安大臣乃是力促招安的宿太尉,品質絕對有保障,應是御酒中的上乘之品。在《水滸傳》臨近尾聲之時,道君皇帝受四大奸臣讒佞所惑,賜“御酒二樽”,以安宋江之心。雖然御酒裡面被高俅等投了毒藥,但作為專門賜於功臣宋江一人、目的是用於安撫拉攏的御酒,其品質年份自然要強於招安時的“黃封御酒一百八瓶”。

著名指數:8.5

【TOP3 景陽岡透瓶香】

武松辭別宋江,回鄉探兄,路經景陽岡下一酒店,連飲三碗,酒家卻不再斟酒,在武松再三追問下,這才引出了後來名震天下的極釀佳品——透瓶香。酒家道:“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因此喚作‘三碗不過岡’。若是過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問。”武松笑道:“原來恁地;我卻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作‘出門倒’:初入口時,醇濃好吃,少刻時便倒。”

武松飲此好酒,神威大振,赤手空拳打死吊睛白額猛虎,從此之後,武松、景陽岡以及那“三碗不過岡”的透瓶香一夜之間同時躥紅,據說現在還有一些酒廠生產以“三碗不過岡”為背景的酒,雖然此酒非彼酒,已不是當年的透瓶香,但也足以證明透瓶香在人們心中的魅力,儘管人們記住的只是“三碗不過岡”的別名。

著名指數:9.0

【TOP2 李師師家的珍奇佳釀】

此酒書中雖未表其名,但能以金盃盛之,便可知其名貴。姚看江湖敢大膽斷言李師師用來款待宋江的酒必是天下數一數二的絕頂佳釀。

(這個女的演完了四大名著,水滸李師師,靈吉菩薩憐憐,三國小喬,89電影紅樓秦可卿。)

試想,李師師家出入的不是王公貴族,便是天下名流,更兼有道君皇帝的時常臨幸,這些人的身份、檔次、口味,若非天下奇珍焉能入口?而且作為道君皇帝最寵愛的情人,李師師家的珍奇佳釀或許便是來自道君皇帝的饋贈。皇帝給心上人的酒,檔次之高,恐怕就是王公貴族見了也會瞠目結舌。退一萬步講,就算此酒只是泛泛的普通酒,甚至是滲水的假酒,但有天下第一名妓,東京房事狀元——花魁娘子李師師在旁相伴,一笑一顰之間,酒不醉人人自醉,便是飲上一口涼水也是天下第一等的好酒。

著名指數:9.5

【TOP1 九天玄女所賜仙酒】

人間的好酒再是美味,也不及天上的仙酒。而有幸得飲仙酒者,《水滸傳》中自然就只是天魁星宋江一人。卻說宋江上得梁山後不聽晁蓋之言,執意單身回家探父,結果被官軍追得走投無路,幸得九天玄女顯聖,避入仙境之中,這才逃得性命。宋江隨童子步入仙境之中,只見“正中七寶九龍上坐著那個娘娘,身穿金縷絳綃之衣,手秉白玉圭璋之器,天然妙目,正大仙容,口中說道:‘請星主到此。’命童子獻酒。兩下青衣女童執著蓮花寶瓶,捧酒過來,斟入杯內。一個為首的女童執杯遞酒,來勸宋江。宋江起身,不敢推辭,接過杯,朝娘娘跪飲了一杯。宋江覺得這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頂,甘露滋心。又是一個青衣捧過一盤仙棗來勸宋江。宋江戰戰兢兢,怕失了體面,伸著指頭取了一枚,就而食之,懷核在手。青衣又斟過一杯酒來勸宋江,宋江又一飲而盡。娘娘法旨,教再勸一杯。青衣再斟一杯酒過來勸宋江,宋江又飲了。仙女託過仙棗,又食了兩枚。共飲過三杯仙酒,三枚仙棗,宋江便覺有些微醺;又怕酒醉失體面。”

仙酒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有仙酒在此,其它人間極釀都須退避三舍,九天玄女所賜仙酒穩居《水滸傳》十大美酒第一位。

著名指數:10


祁門小謝


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酒量的確非常驚人。最有名的段子是,武松在上景陽崗前一口氣喝掉了18碗“烈酒”。

梁山好漢能喝也就罷了,《水滸傳》中最神奇的是,“白酒”可以解渴。“智取生辰綱”一章有這樣的描寫:

“眾軍看見了,便問那漢子道:‘你桶裡是什麼東西?’那漢子應道: ‘是白酒。’”

“眾軍商量道:‘我們又熱又渴,何不買些吃?也解暑氣。’”

“七個人立在桶邊,開了桶蓋,輪替換著舀那酒吃,把棗子過口。無一時,一桶酒都吃盡了。”

看見沒,宋朝人的酒量真可怕,不僅在夏天拿白酒“解渴”,而且喝酒是用桶來喝,七個人一會就可以喝一桶。

如果你喝過中國白酒的話,你應該會知道,拿白酒解渴是多麼一件不靠譜和違反常識的事情。炎炎夏日之下,如果幹幾碗白酒,最可能的結果是當場倒下,然後在烈日之下被曬死或者渴死。

那麼,唯一的解釋是,梁山好漢的酒量不比現代人更好,他們酒量好能用白酒解渴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們喝的和我們並不是一種酒,儘管他們自稱喝的是“白酒”。

我們現在喝的白酒是“蒸餾酒”。學術界傾向於認為,“蒸餾酒”最早起源於元代。而在水滸時代,喝的“白酒”和我們現在喝的這個白酒(蒸餾酒)沒啥關係,由於沒有出現“蒸餾術”,北宋梁山好漢們喝的很可能只是米酒和黃酒,在沒有蒸餾條件下的自然發酵酒,由於酵母菌在酒精濃度達到20%後,就很難繼續發酵,所以酒精度也就十幾度,總之不會超過20度。

沒有喝過現代白酒的梁山好漢們,如果來到這個時代和我們拼酒,最可能出現的景象是:在一口乾掉一大杯之後,要麼被辣的一口噴出來,要麼幾分鐘後就地躺下,老虎來了也喚不醒。

不過,我依然認為武松的酒量很好。你一口氣喝18碗米酒試試?我最多喝三碗吧,“三碗不過崗”。


張明揚不說話


《水滸傳》的故事背景是宋朝,那麼依當時的釀酒,註定大家喝的都是由糯米、黃米、小米釀成的度數不高的米酒,並且當時的酒配上蒙汗藥會更可口喔~

蒸餾酒的普及要追溯到元代了,但這並不代表元代之前就沒有蒸餾製法(你看海昏侯墓就很不和諧的出土了蒸餾器),而在民間,百姓們更認可的還是發酵酒,那麼水滸裡所出現的酒大致也是如此。論酒的質量,水滸裡就有“白”、“清”、“渾”、“濁”、“臘”、“村”、“老”、“水”等區分,而白酒應該就是所有酒中純度最高口感最好的,黃泥崗白勝所賣的能解暑氣的酒就是白酒。之後的清酒也是酒中極品,只是和白酒比還是有略微雜質。而渾酒、濁酒、清酒更多的就是百姓自己釀製的酒。最次的也就是度數最低最沒誠意的當屬水酒了,全書中也就王倫拿水酒招待過客人,活該被屠戮啊…

當然,施公寫書還是很嚴謹的,早在魯智深在五臺山上時,施公就向我們介紹了當時的釀酒狀況:

破甕榨成黃米酒,柴門挑出布青帘。

而水滸裡的酒,除了兄弟相逢圖個痛快外,更多的作用還是解暑了,畢竟米酒裡水的成分還是佔大部分的,所以在烈日炎炎下說它能解暑或是說解渴也能夠理解了,而武松喝的“三碗不過岡”或許就是可度數稍高的米酒了,當理論上米酒的後勁很大,武松當時喝完也沒過多長時間啊,所以不不排除施公在此處故意用了誇張的手法,以體現武松的的神力以及即將打虎的氣魄了…


所以當年的酒仙喜歡的不是酒味,或許喜歡的是甜味~


邏輯文史游


吟詩一首:

啊。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此詩出自唐代第一酒蒙子李白的《客中行》,意思是,蘭陵的酒好呀,香的跟鬱金香似得,盛到玉碗裡發著琥珀顏色的光,酒香色好,牛逼。

啊。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

此詞出自宋代李清照《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杯深琥珀濃,這裡面的琥珀說得也是酒的顏色。

李白和李清照都把碗裡的酒,說成琥珀色,咱現在什麼種類的酒有琥珀色?黃酒、啤酒,但一定不是高度燒酒。高度燒酒裡,除了酒精就是水,沒有一點別餘的雜質,其顏色必然是透明,清亮的。因此在宋朝乃至宋朝以前,人們日常喝的酒都是有雜質的低度酒。水含量極高,度數也就相當於現代啤酒的度數。

水滸傳是宋朝的故事,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始於元代,非古法,味道濃烈,清澈如水。由此可見,這便是現代高度燒酒的雛形。即便唐代寫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但唐朝詩人動則上百杯數斗的豪飲(一斗有十升),也從側面證明,他們大多喝的是低度燒酒或米酒。世界上哪有人有事沒事一頓喝好幾升高度燒酒,還能出口成章的。偶爾或許可以,但次數多了,精神固然能受了,身體也受不了。(想想自己宿醉第二天那個悔不該當初的勁兒。)


水滸傳中,每位好漢都有吃酒的描寫。舉兩個代表性的場合:

1、智取生辰綱。

楊志一行人在樹林裡休息,烈日炎炎,押送的人們各個口乾舌燥。這時白勝挑著一擔酒故意唱著歌路過。眾人問他桶裡面是什麼?白勝說白酒。之後便把餘下的一桶酒盡數賣給押送的隊伍解渴。

2、三碗不過崗。

武松去景陽岡一處酒館吃飯,看到三碗不過崗的牌子和店小二一頓對自己烈酒的吹噓。大男子主義作祟,一口氣幹掉了小二篩得十八碗烈酒。

兩個場合,裡面有很重要的兩個關鍵字——渴、篩。

楊志他們喝酒是為了解渴,武松喝得烈酒不是直接倒,而是需要篩過才可以飲用。這是低度酒才有的特點,高度酒光小口喝下去就火燒火燎根本沒有解渴的作用,而且高度酒不含雜質也不需要篩。

所以,水滸傳中大塊吃肉、大口飲酒的戲碼,其中的酒必然是現代啤酒那類的低度酒。當然,武松的酒要比楊志喝得酒度數高點。


老四有顆後槽牙


古時候沒有酒精提純技術,所以他們喝的酒和農村的米酒差不多(都是濁酒),而且有些還加糖,所以和現在的10度左右的酒精飲料差不多,酒量大的人喝一桶也不是奇怪的事!當然還有西域傳過來的葡萄酒以及釀酒技術,也大多是10度左右的酒,雖然也是酒,但是沒有被普遍接受,所以需求量不大產量也不多,不過葡萄酒後勁大,所以也沒有幾個喝一桶的,所以大多是米酒之類的可以喝一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