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茅台的實力,在當地再建一百個酒廠也沒問題,爲什麼總說茅台酒是稀缺資源呢?

良食捕手


這個問題對於商人而言,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原因有三:

一、名酒屬於奢侈品,賣的不僅是質量,更是一種情懷。大家認同的茅臺酒必須是原廠的酒窖產的酒,你新建酒廠酒窖,消費者對新酒廠沒有情懷。這會造成品牌的貶值,就如同吉利收購沃爾沃後,吉利不允許原來的吉利汽車使用沃爾沃發動機和汽車開發平臺一樣。這是為了保護品牌和情懷。

二、這與茅臺酒廠對茅臺酒的消費定位有關。為了追逐利潤最大化,茅臺酒廠將茅臺酒的消費定位為奢侈品、精英貴族消費品,而非定位為大眾消費品。簡單來說,茅臺酒只需要賣給百分之一的消費者就夠了,他不需要賣給所有消費者。給個例子:曾經有深海打撈者發現一艘古代中國沉船,發現船上有幾千件保存完好的古瓷器。結果打撈者每種瓷器取一件,其餘瓷器全部打碎。為何?如果把所有瓷器打撈上來,由於相同瓷器件數很多,每件可能只能買1萬。但是現在只剩一見瓷器了,這一件就值幾個億。這一件就比打撈起所有瓷器創造的價值大多了。所以茅臺廠將茅臺酒定位為奢侈品和高級消費品比定位為大眾消費品獲得的利益更高。簡單來說,生產的少比生產的多反而獲得的利潤更大。

三、建分廠會帶來一系列人問題,從原料到生產到銷售到管理各個方面的問題,而市場與原料供給是基本穩定的,建立新廠既帶來風險,又不會增加利潤。因此目前不適宜盲目擴大規模,看看當年青島啤酒的盲目擴張差點把自己整死,最後到中南海去哭訴的故事就明白了。


罔顧直覺


實際上現在的茅臺酒廠已是過去的近四百個,如果再繼續建設已基本不可能。茅臺酒廠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三個燒房,即王茅.華茅.賴茅三家。解放後公私合營組建了貴州地方國營茅臺酒廠。隨著社會的變革現在已成為規模宏大的茅臺集團。年產量可想而知。由於茅臺酒被稱為國酒,其產量再多也是供不應求,且價位不停看漲也就不足為奇了。但茅臺酒廠是位於赤水河邊,背靠高山,出酒的地方和存放的地方都離不開河岸邊上,特別是烤酒更離不開那些岸邊的老新酒窖。因此沿河上下游也基本用完,再擴建是有點難。


少生nn


1,原材料之高粱。選擇茅臺鎮特有的有機品種,總共哪那麼多。2,茅臺鎮地理大小,出了茅臺鎮就產不出茅臺醬香酒。3,工藝,制曲一年,放四年甚至更久。總體來說醬香酒和其他酒在工藝上有本質區別。還有其他原因,懶得說,明眼人稍微瞭解下就知道,醬香酒的好處


aesty


酒廠可以建造,可是窖池卻不可以複製?這也決定白酒行業不像其他行業一樣可以複製。白酒的生產工藝複雜加上對窖池要求非常高,這直接決定了酒的靈魂!所以說酒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造的也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生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