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游|上董寨和下董寨:品味古村古韻之美

位於平定縣娘子關鎮的上董寨村和下董寨村,因東漢名將董卓在此屯兵而得名。相傳,東漢年間,這裡是晉通往燕趙的咽喉要道。董卓任幷州牧時,發現這裡地形險要,便在此安營紮寨,防止燕趙入侵,獨特的佈局被稱為“董卓壘”。久而久之,人們將此地稱作“董寨”。明朝後這裡才分成上董寨和下董寨。如今的上下董寨留存著大量的古建築和碑刻,被評為“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每年農曆正月十六的“跑馬排”表演,更是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前來觀看。

鄉村遊|上董寨和下董寨:品味古村古韻之美

在平定娘子關流傳著一句詩,“巖崖古道董卓壘,文軌神韻漢山川。”描繪的就是上董寨村。上董寨村位於太行山腹地、溫河岸邊,平定縣城東北,距縣城約35公里。溫河從上董寨村和下董寨村穿過。兩個村的民居沿溫河峭壁邊緣而建,遠遠望去處在一個平面,構成了一幅壯美的畫卷。

上董寨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文鄉土氣息濃郁。村中遺留著10塊明朝碑刻、18塊清朝碑刻、2塊民國初期碑刻。上董寨村由三街、三巷、一寨上和附屬的山莊黃龍坪、窯凹、鋪龍、浮岔嵐等組成。三街為前街、后街和下街,三巷為石樑巷、五道廟巷和河巷。村落建築有序,基本處於一個平面,橫平豎直,便於排水。縱橫交錯的街巷,聚族而居的民居、幽靜的古剎,交相輝映,形成了獨特的古村落,凝聚著山村文化特色,深藏著古聖先賢的遺蹟。

進入上董寨村,走在光滑的石道上,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彷彿一下子回到了古代。位於村口的接龍橋為單孔石拱橋,呈南北走向。據橋上的石碑記載,此橋在清朝時重建。橋護欄的四端雕有石鼓,展現了當年的建築風格。上董寨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以三塊碩大青石為基礎的溫河北岸。上董寨村東西長5.6公里,南北最寬處為2.4公里,總面積10.39平方公里。青石砌築千米長的巖崖古石街貫穿東西,至今保存完好。

過了橋,沿著光滑的石道走,便是村裡保留年代最長的前街。街面由石頭鋪成,坑坑窪窪顯示出歲月的滄桑印痕。古街兩側是古老且韻味十足的街深巷裡,藏著上百戶風格各異的二進院、三合院、四合院、穿心院等明清院落。據介紹,明清時期這條街上有36家店鋪,從西邊的“萬盛得”碳店,中街的“魁勝得”商號,東邊的“義順店”商號舊址,依稀能感受到當年商業的興盛。村西一座清代建築“王氏莊園”選址別緻,佈局巧妙,設計獨特,美妙宜人,也是村裡的一大看點。

上董寨村古寺廟很多,坐落在村北臥龍崗下的是北宋時期重修的壽聖寺,是省級保護文物。寺廟中保存著明、清時期的二十多塊碑碣。穿行在上董寨村,車轍深深的古老街巷,飽經滄桑的傳統建築,神秘幽靜的古剎寺廟,就像一部部史書、一卷卷檔案記錄著古村的時代變遷。

依託明清時期的青石、街道、院落、房屋、門樓等,上董寨村形成了獨特的古建築群。全村現存的850座古建築中,55座建於明代以前,219座為清代建築,其餘的全部是民國時期建造的。2013年,上董寨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2014年被授予“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近年來,上董寨村先後修繕了古寺廟壽聖寺和古戲臺,在保留村子傳統村落風貌的基礎上,新建了別墅街和臥龍街,安裝了路燈,豎起花崗岩牌樓,栽種200畝油用牡丹,擦亮古村的名片。

從上董寨村出來,沿溫河南岸的道路向東步行幾分鐘,就來到了下董寨村。下董寨村建於溫河北岸,背依臥龍崗,面向鳳凰山。當地人用“青石懸崖立村寨,尚武跑馬古風存”的詩詞描述下董寨村。

“頭頂九龍群峰立,腳踏玄武萬丈崖,迎面鳳凰展翅飛,龜蛇二將鎮東西。”這首民謠描繪的就是下董寨村。下董寨村北面緊靠石崗巖壁,形成一道天然寨牆,唯有巖壁正中一條道路通往北山。村南被封閉於十餘丈高的懸崖邊,深淵下面是溫河流經的龍潭。村東西兩頭也是龍潭的首尾,分別由形如龜頭、蛇頭的巨型岩石踞守。

過去,下董寨村的房屋就建在一塊碩大的青石平臺上。隨著人口的增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村民們的房屋逐漸擴展到平臺外,形成了現在的村落。下董寨村內,一條大街貫通東西,分為東街、中街、西街三個部分。當年,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商賈貿易往來繁榮。大街兩頭有聳立的關閣城樓守圍。在這條大街上,村內每年農曆正月十六仍延續著跑馬這項民俗文化活動。如今,跑馬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迄今為止,下董寨村還有以明、清宅院為主的一組古建築群,穿村而過的巖崖古道更是給村落獨特的格局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古街風貌、神奇龍潭、靜幽廟宇等相對完整的、真實的歷史遺存,見證了明清時期位於山西東部太行山區村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鄉村遊|上董寨和下董寨:品味古村古韻之美

【在哪兒】

平定縣娘子關鎮上董寨村、下董寨村

【怎樣去】

自駕路線:從市區沿義白路到白泉十字路口,向東沿307複線至上董寨村。

公交車路線:市區乘坐遊2路,到董寨下車即可。

【看什麼】

穿行在青石古街上,欣賞古老建築,品味古村古韻。每年農曆正月十六,到下董寨村觀看跑馬民俗表演。

(陽泉日報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