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中國領土被占139年 比4個香港還大 人民渴望歸附中國

有一片面積廣大的群島,其自西南向東北呈向外突出的弧狀佈列。古時人們隔著大海遠遠而望過去,只見其蟠旋蜿延,若虯浮水中,一直以為此地為臥龍之所。

琉球,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有“琉虯”“琉求”“流求”“瑠求”“琉球”等稱呼。據現存的文獻來看,最早出現琉球記載的當為《隋書·流求傳》與《隋書·陳稜傳》,此時琉球已歸屬於中華文明體系當中。

這片中國領土被佔139年 比4個香港還大 人民渴望歸附中國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命楊載詔諭琉球國,其中山王察度派他的弟弟泰期等跟隨楊載入朝,進貢方物,從此兩國為正式建立藩屬關係。明朝宣德皇帝還曾正式賜姓琉球國王為“尚”姓,每當琉球國王去世,下一任國王都會向中國報喪請封才能登基。

據《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記載,乾隆帝當時曾下達諭旨:“琉球國世守藩服,恭順有年,今世子尚穆承祧繼序,奏請襲封。

這片中國領土被佔139年 比4個香港還大 人民渴望歸附中國

從1404年(永樂二年)明朝派出正式冊封使開始至明朝滅亡,計為15次。若連同清朝派出的冊封使8次,共計23次。明清兩代琉球國派遣來華就學的官生共計26批88人。而1650年才成書的琉球國第一部國史《中山世鑑》,也正是用其官方語言漢語編撰的。

後來晚清時日本武力進犯琉球,一直以中國為祖國的琉球人憤死抵抗,當時在清國的琉球使節尚德宏向李鴻章呈上了一封求助信,表示日本要“滅數百年藩臣之祀”,琉球上下正是“主憂臣辱”,“生不願為日國屬人,死不願為日國厲鬼”,懇請清政府“惠於天下”,希望能“速賜拯援之策,立興師問罪之師”,救琉球國於水火。

這片中國領土被佔139年 比4個香港還大 人民渴望歸附中國

但當時清廷自顧無暇,更無法傾注全力拯救琉球。面對尚德宏的泣血哭訴,猶豫不決中便讓日本佔奪了優勢。1879年,琉球被強行併入日本,就是後來的沖繩。

但琉球人民一直心向中國,到了1947年二戰後,更是群情激憤。在琉球成立的“琉球青年同志會”,其宗旨是“鼓吹革命,解放琉球,歸屬中國,並啟發琉球之民族思想,擊破日本之侵略政策”。

這片中國領土被佔139年 比4個香港還大 人民渴望歸附中國

該會戰前被日本武力解散,戰後迅速恢復活動,1947年初更名為“琉球革命同志會”,成員發展至6800餘人,在琉球和臺灣兩地積極開展琉球獨立運動,籲請中國國民政府在討論對日和約時將琉球問題列入議題,並表示琉球同胞一致要求歸屬中國,並要求迅速將此強烈願望轉報中央政府。

這片中國領土被佔139年 比4個香港還大 人民渴望歸附中國

據2005年的調查,18歲以上的琉球人中,40.6%的人認為自己是琉球種族,而不是日本種族。而且,24.9%的琉球人表示支持琉球獨立運動。進入20世紀80年代,“自立”取代“獨立”成為沖繩知識界的一個潮流。

2013年5月15日,由日本當地知識分子、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和市民團體成員組成的向聯合國“脫離殖民化特別委員會”陳述沖繩獨立的意願。

這片中國領土被佔139年 比4個香港還大 人民渴望歸附中國

琉球群島南北長亙千餘里,總面積達4644.75平方公里比四個香港都大,是中國走向太平洋必經的一道障坎,它在歷史上曾是中國最重要的藩屬之一和東亞海上貿易的主要樞紐之一,它的血液中深深浸透著中華文化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