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宽的胡同里,住着皇帝的老师

乘坐宽敞的北京地铁四号线,西单站往北走,你将会清晰地听到广播里“灵境胡同”这个站名——这是北京地铁站名里少有的以胡同命名的地铁站。

北京最宽的胡同里,住着皇帝的老师

灵境胡同是北京最宽的胡同,最宽处已达到32.18米,全长664米,位于北京市西单地区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属于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自东向西分别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单大街三条南北向街道相交,其中东端和府右街相交为丁字路口,西端和同为东西向的辟才胡同相通,与西单大街相交叉。

北京最宽的胡同里,住着皇帝的老师

据《帝京景物略》去,明永乐十五年(1417),皇帝朱棣患病,夜间入睡,做梦,梦见两位道士前来授药,不日其病即愈。皇帝甚为感激,于是下令为其建宫祀,封其为玉阙真人、金阙真人,赐名为灵济宫。相传,这两位真人一叫徐知证,一叫徐知谔。既然是皇家勅建的寺庙,其占地之广,规模之大,可想而知。每逢初一、十五、立冬、夏至等节令,皇家总要派大臣前往烧香祷告,祭祀真人。有时,大臣患病,也要想办法到此祭祀,以求真人保佑,早日康复。明代凡有重大朝会,文武百官也要先到此聚集,习仪演练。许多明代文人,在此留下了歌颂灵济宫的诗文。有首诗写道:"晚来骑马过仙坛,宝芨灵文试一看。月度三花瑶殿静,风吹独鹤玉阶寒。"又有诗云:"地可招松鹤,仙源此处通。"灵济宫的道士经常还举办讲学活动,主持讲学的人,有时是大学士,有时是吏部尚书,有时是后倍侍郎,听讲的人自然也是一些高官。每次讲学参加者多达午人很有气势,而且听过几次讲课之后,多仍攀附高官显贵者。

北京最宽的胡同里,住着皇帝的老师

崇祯十五年(1642)有位大臣向皇帝写了一个奏章,说灵济宫供奉的两位真人是叛臣之子,不宜受朝臣拜跪,请示用帐幕将其塑像盖起来,停止祭祀活动。崇祯皇帝认可了这个奏本,从此灵济宫便衰落了。

明朝时,灵境胡同分东西两部分,东段因坐落有灵济宫,因此被称为灵济宫,西部南侧有宣城伯府,因此称宣城伯后墙街。

清朝时,以西皇城根南街为界,东段因原“灵济宫”逐渐变读为灵清宫、林清宫,因此被称为林清胡同,西段则称为细米胡同。

北京最宽的胡同里,住着皇帝的老师

民国后,灵济宫所在地,谐音为灵境胡同。以西黄城根为界,灵境胡同有东西两段,西段称灵境胡同,东段称黄城根。实际是一段东西走向的皇城旧址。明清皇城的设计是有两个西南角的。今府右街南口,是皇城的西南角,由此往北,至今灵境胡同东口,向西拐弯,直达今西黄城根南街南口,形成另一个西南角而向北拐弯,直奔西安门。就是说今灵境胡同东段往北的一片地带,早年都是皇城以内的范围。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曾居住在灵境胡同33号(旧址为北平灵境胡同7号院),建筑现已拆除。

1949年后,灵境胡同与黄城根合并,统称今名,1965年,又将八宝坑并入。

北京最宽的胡同里,住着皇帝的老师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灵境胡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胡同两侧盖起了许多居民楼,在昔日灵济宫的遗址上,一幅危改小区的蓝图已经勾就。这条往日几米宽的窄小胡同经过几次拓展已变成十几米的宽阔马路,还通了公共汽车。现在看来,灵境胡同若叫成灵境大街真是恰当不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