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遺落的旧时光


作为华夏子孙,应该明白华夏二字的本义,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华”是表示什么?依据《中华字通》分析下华夏二字,供大家参考!汉字隐含无数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汉字有通过字形、字音进行“自定义”的功能,这种“自定义”是通过造字的原始表象定格下来的。因此汉字成了“活化石”,隐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许多文献资料中查不到的历史悬案,可从汉字中寻找他的脉络,华夏二字究竟是记录人物特征,还是记录时代特征,可以从二字的本义去得到答案。

华華崋(化huá huā huà)是花的本字,华是由華简化而来。繁体華是由草的省形“艹”和垂的省形变化为“”会意而成的字。草“艹”表示草木;垂“”表示草木花朵儿下垂,开花授粉,是花的意象写照。借“化”声表示花变化快,花样多,完善“華”的意义。1965年简化为“华”,是由“十”和“化”会意而成。“十”表示我们中华十全十美,或者说花样多,繁花似锦;“化”表示我们中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如美丽的花儿是草木的精华生化而成,化即标音又会意。崋是由“山”和垂的省形变化“”会意而成的字。“山”作为归类符号,表示山峰;垂“”表示华山陡峭险峻,垂直纵立的山峰。崋因山顶有“莲花池”而得名“華”,后崋和華二字合一,均有华美花美之意。

夏夓(下xià)为缫丝织绸的过程。“”为下的古文,既标音又会意,织绸过程是从经线的的尾端(下端)开始织到经线的始端(上端);“目”为经线和纬线织成方形绸布,古代织绸经线较短,绕在固定的方框上,织出绸缎不长,成一片一片的,不像现在成卷;“八”表示分开经线来穿纬线;夓中頁两侧的手“臼”表示双手穿梭引导纬线,“夂”表示缫丝过程(见夂字解),所以,夏(夓)为缫丝织布的过程(禹为蚕虫吐丝的过程。禹建立夏朝,大禹治水,沧海变桑田,夏朝是我们华夏民族养蚕织绸的大面积推广时期)。因缫丝织绸需要潮湿温暖的气候环境,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这个季节属于温暖潮湿季节,适合缫丝织绸,所以称“夏季”。纺织织工最明白,织布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不明白可以去纺织车间去体验下,就知道为什么夏和织布有关联了!

华夏一词中“华“”应该是用来修饰夏的。夏是人们会缫丝织绸,穿上了绫罗绸缎,人们从野蛮,穿兽皮、草遮体,到穿绸,追求美的时期。所以,从夏开始,人类文明有了较大的进步。经历了炎黄(用火--饮食从生食到熟食的进步);尧舜(窑洞--居住从游牧到定居);到华夏,禹为吐丝的蚕,夏为缫丝织绸,人们过上了追求美的文明阶段。

严师说字


华夏族是今天汉族的前身,汉人这个称呼是从汉朝时候开始有的,而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其实最开始,并没有华夏族这个说法,在远古时期,五六千年前的中原地区,黄土高原之上,生活着许多不同的部落,这些部落间经常因为土地,水源等资源而发生冲突。

像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以及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以及长江流域的三星堆遗址,良渚遗址等等。

都表明最开始的时候,中国境内的各部落间是一种互不隶属,且相互对立的关系。而在部落战争中由于利益关系,不同部落也会结为部落联盟,共同对抗敌人。

这就有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那些部落联盟集团,如黄帝部落联盟,炎帝部落联盟,蚩尤部落联盟。

黄帝部落联盟是一直生活在黄土高原一带的各部落组成的,蚩尤部落联盟是由长江中下游各部落组成的,而炎帝部落联盟则是分化自我国西部的古羌人,自西而来,一路东迁,最终到达中原一带。

于是,为了争夺土地,黄帝部落联盟和炎帝部落联盟发生了战争,后来两个部落集团联合再一起,并与蚩尤部落联盟展开战争,最终蚩尤战败。

赢得战争的黄帝被推举为新的部落联盟的首领,是为华夏部落联盟的开始,华夏族的开始。








蜀北一


从已有的历史记载看,华与夏最早是周人自称,也是西周旧地的指代(语言肯定先于文字存在。发祥于陕甘泾渭流域的炎黄与夏应该就自称华夏,因为周人是他们的直系后裔,所以周人也自称华夏)。合称华夏。而且,周人自认为继承的是夏,不是商。夏周同源。周人自称华,源于华山,周人生活在华山脚下。华山之华,源于仰韶文化陶器上的玫瑰花,所以有“华山玫瑰燕山龙”之说。那么夏的来源是什么?《史记》记载,吴季札聘于鲁,观周乐。他点评秦风说,“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什么是夏声?就是夏地人的方言乐歌!这里的夏就是周秦旧地,就是陕甘泾渭流域。史学大家范文澜在其《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有雅正大之义,宗周诗篇称雅诗,秦风诗经称夏声,夏声就是雅诗。齐鲁卫等东方大国诸侯本是从西方迁来,所以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古代文献与现代史学大家都指出,陕甘泾渭流域、关中平原就是夏!综上分析,华与夏,华夏最初指的是西北泾渭流域,即周人周地!随着周灭商,大批周人子孙被分封到全国各地建立诸侯国,周人成为天下的统治者,华夏一词也由最初的泾渭流域走向全国,成为中国人中华大地的名称!


至乐无如读书


上古时代由于年代久远,所以充满着神秘和传奇,当然也可不能有着文字记载这样确凿的证据。姑且称为传说吧!

说起华夏族,当然必须要对应“夏朝”,可是迄今为止偏偏就没有在考古发现中找到根据。换言之,能够确定表示“夏朝”的那个“夏”字,没有在对应时期的甲骨文中发现过。

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被有些考古专家认为是夏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不过也没有发现那个字。

其实所谓华夏族,就是上古时期居住在中原而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生活的一些民族、部落融合起来而成的共同体。

当时对于这些民族、部落并没有总的正式名称,现在一般称作华夏族。华夏族主要居住的地区是在黄河流域中、下游,有很多居住区,彼此之间相当分散。

西周、春秋时期,华夏贵族所建立的奴隶制国家,除周王室外,有分封于各地的许多诸侯国。

秦始皇后,有汉一朝建立,四百年的历史,也使得华夏族的生活产生区域基本完成界定。华夏族也因此改称“汉族”。


闲看秋风999


华夏民族的形成轨迹:河南贾湖遗址――山东大汶口文化+东北红山文化+江南崧泽文化――安徽凌家滩文化――杭州良渚文化――苏北蒋庄、花厅良渚文化遗址――山东日照两城遗址+济南城子崖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北石峁遗址――河南二里头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