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要定都南京而不是合肥?

瓜甜无缺


朱元璋是安徽人,出生于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当然在元朝和明朝并没有安徽省,安徽省在元朝的时候,皖南地区属于江浙行省,长江以北的地区则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在明朝的时候,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上海市同属于江南省,直到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安徽省、江苏省才正式建省。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朱元璋是安徽人,曾经想过在凤阳定都,后来还把凤阳营建为中都,但是却没有想过在今天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定都,难道合肥不比凤阳好吗?为什么,朱元璋在定都的时候,合肥没有被纳入选项呢?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在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合肥其实是作为南京的第一道防线而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定都南京的政权中,合肥往往是南京的卫城,合肥为什么会成为南京的卫城呢?

合肥市与南京市的距离是非常近的,今天坐高铁从南京到合肥,不到一个小时,合肥与南京之间,纬度差不多,基本上是处于平行的位置,中间横亘着一个自东南向西北流的长江,在中国古代,想要攻占南京,从南京的对面横渡长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里的江面非常宽广,一般而言,想要攻占南京,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从镇江的对面扬州横渡长江,第二个方向就是从合肥方向攻入和县,在和县渡江,因为和县有一个江心洲,军队可以在江心洲稍作休息,再一鼓作气攻到长江南岸,第三个方向,就是从长江的上游武汉顺江而下。

(清朝时期,合肥的地图。)

曹操想要攻打孙吴,先有赤壁之战,后有合肥之战,赤壁之战就是从长江的上游,顺江而下,一举拿下孙吴的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合肥之战,就是企图从合肥攻入今天的和县等地,从和县渡江,一举攻破建业,为了再次攻打孙吴,曹操营建了合肥城。

很遗憾,这两场战役,曹操都失败了,所以合肥之战结束以后,曹操非常的郁闷,孙吴在合肥构建了严密的防御体系,意味着曹操在有生之年,再也无法实现其统一江南的愿望了。

要想守住南京,必须守住合肥,东晋时期著名的淝水之战,就是发生在寿春,寿春与合肥也相当的近,“合肥”之名称的来源即与淝水相关,东晋如果没有守住寿春、合肥一线,估计苻坚的军队会长驱直入,攻入建康(今南京市)。

既然合肥是南京的一道防线,是南京的卫城,那么要在南京与合肥之间,选择一个城市定都的话,毫无疑问应该选择南京,因为有了合肥,南京就安全了,定都合肥,起不到两城互为犄角的作用。


腾飞说史


定都合肥的依据是什么?

朱元璋建国后,确实想过迁都,也认为南京不是最合适的都城,但是不管怎样,合肥都没有作为朱元璋都城选项之一。

合肥古称庐州,也是一个文化古城,三国时期是曹魏和东吴的主战场,现在合肥的淮河路步行街还有曹操点将台,在逍遥津公园还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雕塑,整个合肥有一股浓郁的三国味。

后来南北朝时期,合肥因地处淮河、长江之间,屡次成为战场。隋文帝时混一南北,在合肥地方设置庐州。后来这个名字一直被延续,直到1912年,因为清末多年战乱,庐州府破败,废弃,存合肥县,直属安徽省,省会安庆府。1949年后,皖南皖北合并成立安徽省,省会治合肥。

以上履历可以看到,合肥因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南北之间,成为南北势力的拉锯战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战,这也是庐州府几度兴废的原因之一。盛世天下,合肥兼顾南北。一旦风云突变,合肥首当其冲。

中国军事史上有个说法,叫做守江必守淮。唐朝以后,尤其是宋代之后,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对南方的汉民族政权造成了很大军事压力,从女真、蒙古、党项、满清等,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融合,已经褪去了原始部落的痕迹,成为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在东南沿海上的欧洲势力到来之前,一直是汉地防卫的重点地区。

第一个防线,在北方的燕山、太行山、祁连山一线,重要的关隘有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娘子关等,这一道防线以南,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利于游牧民族的骑兵机动。所以宋朝的士兵面临的军事任务非常繁重,在失去北方山脉的阻挡作用后,不得不在平原地带,广植树木,建立营寨,屯驻重兵来防卫中原。

一旦这个防线被攻破,华北平原基本无险可守,汉地的防卫会转到第二个防线。这个防线,经过历史上的多次战乱的反复验证,基本在秦岭、淮河一线。秦岭包括了汉中、商洛一带的山地,还有河南南部的群山、丘陵地带,这片山地以南,有一个足够大的后勤支持基地——四川盆地、汉江平原。历史上,南宋与金在这里对峙了100多年。在淮河以南,则有江淮平原和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用于提供军事物资和给养。因此秦岭、淮河一线才能够维持。

如果这道防线也被突破了,此地往南,只有广东北部的韶关一带能够组织起来抵抗了,而在古代,两广地区的交通、道路、经济发展水平都有限,支撑不起长期作战,因此一旦秦岭、淮河防线被突破,长江流域也不可久存,失陷也是迟早的事。

合肥在第二道防线的战场内,在骑兵的一个冲击下,一天就可以从淮河流域的蚌埠杀到城下。因此作为首都,合肥周围没有洛阳一带的八山八水作为屏障,基本就等于无险可守,像大蜀山等,海拔太低;巢湖又离得太远。防守、物资转运都不方便,在古代不具备成为首都的条件。

南京的主城区在江南,江北有一个突出的桥头堡,南京的防守形势要比合肥优越的多,紫金山、钟山和长江使得南京只需要防守长江一线。而且在淮河一线作战的时候,南京能够作为物资、人员、指挥中枢,可以提供强大的后援支持。战事不利的时候,也可以凭险固守,等待南方的支援。形式稳定后,军队从南京渡江北上,扫荡江淮平原,也有充分稳定的后方,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不过这是中国按照传统的北方作为主要军事威胁作战理论,在近代以后,来自海洋的威胁逐渐成为主要威胁,南京靠近沿海地带的不利因素就显现出来了,英军溯流而上,逼迫清朝签订《南京条约》。日本在上海鏖战了3个多月,一路闯进南京,都表明了当威胁来自海上的时候,南京地利优势就不存在了。

朱元璋之所以分家单干后,首选南京作为根据地,也不是没有原因。从阜阳一带,转战到合肥、滁州一带,直接打下来南京,一直靠着九字方针,稳固经营,最后成功建国。

建朝后,朱元璋曾考虑过迁都开封、洛阳、西安,甚至老家凤阳也被考虑,其原因是南京历史上一直作为偏安的朝代的首都,政治中心(人口中心、经济中心、军事防卫要地)均在北方,而且开封作为北宋故都,朱元璋此前作为龙凤政权的省委书记逆袭成功的,一直有一个还都开封,以示正统的想法,一直以国家初建,不宜动摇根基为念,在南京一直待到他去世。

他的儿子朱棣靖难成功后,在1420年迁都北京,有多方考虑,南京作为陪都一直陪练了200多年。不过老朱家的后代子孙不肖,没有把祖先们设置陪都的初衷给实践,好好的一副优胜局,给打成了自杀局。

至于合肥,在近代之前,一直不适合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


而知而行


首先我要对题主的脑洞表示佩服,不知道是怎么想到合肥上面去的。因为无论是从历史上各朝各代都城和合肥的地理位置都表明合肥不适合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至少不适合一个大统一的国家的都城。不知道题主是不是想说的是凤阳。



合肥,地处华东平原,境内山脉低矮,无法作为易守难攻的要塞,也没有大江大河,有一个巢湖,但是距离太远,所以说合肥没有作为首都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理优势,而且就经济实力无论那朝那代都比不上临近的武昌,长沙,乃至苏杭等地。有什么理由选择合肥呢,如果题主说的是凤阳,那我倒是能够理解。



其实朱元璋曾经也想在凤阳建立都城,也就是建了六年的临濠,可是后来朱元璋觉得淮西势力太强大了,如果再把都城建立在淮西老家,估计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分分钟就被取代了。


夜月下鸣蝉


应该说,朱元璋对南京和合肥为都城的办法都不太满意,他曾经多次有过移都的想法,但都没有成功。

明初,朱元璋派兵攻取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许多人建言定都汴梁。随后,朱元璋正式下诏,以应天为南京,汴梁为北京,从而形成南北两京之制。

虽然确定了应天、汴梁的两京制度,但是朱元璋并没有修建汴梁的打算,他还在寻找更加合适的地方。洪武二年(1369)八月,平定陕西。在这种情况下,定都之议再起。九月,朱元璋召集大臣商议国都之地。大臣各抒己见,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应天、汴梁、北平等地,“或言关中险固,金城天府之国;或言洛阳天地之中,四方朝贡,道里适均,汴梁亦宋之旧都;又或言北平元之宫室完备,就之可省民力”。朱元璋在分析各地利弊之后,提出了以临濠为中都的想法。这样,明初就形成了南北两京、中都并存的情况。

从九月开始,朱元璋下令仿照南京规制在临濠营建中都。然而洪武八年(1375)四月,朱元璋在巡视中都修建情况后,突然下令停止修建。此时中都修建达6年之久,已经颇具规模。停建的理由是劳民伤财,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朱元璋与淮西功臣集团矛盾日益加剧。淮西功臣恃功自傲,多有违法乱纪之事,而且在朝廷中结党谋取私利,与朱元璋加强皇权背道而驰。他担心在淮西功臣集团的老家建都,会更加助长他们势力的膨胀。

洪武十一年(1378)正月,朱元璋下诏改南京为京师,定都问题才算告一段落。


倪说历史


‍南‍京‍‍(‍古‍称‍建‍业‍‍,‍金‍陵‍,‍)怎‍么‍说‍也‍是‍多‍‍朝‍首‍都‍有‍虎‍居‍龙‍盘‍之‍势‍,‍北‍有‍长‍江‍天‍险‍,‍南‍有‍钟‍山‍,‍紫‍金‍山‍之‍威‍,‍水‍陸‍二‍路‍有‍险‍可‍守‍,‍而‍合‍肥‍小‍城‍,‍‍怎‍能‍定‍都‍,

‍这‍‍里说‍一‍地‍点‍,‍也‍是‍肥‍西‍县‍‍‍政‍府‍(上‍派‍镇‍)‍向‍南‍行‍近‍十‍公‍左‍右‍有‍个‍地‍各‍叫‍花‍岗‍,‍‍但‍原‍叫‍花‍子‍岗‍,‍后‍改‍花‍岗‍。

‍朱‍元‍璋‍在‍南‍京‍做‍了‍皇‍帝‍,‍他‍那‍帮‍在‍淮‍北‍要‍飯‍的‍花‍子‍朋‍友‍结‍队‍向‍南‍京‍进‍军‍,‍几‍百‍个‍乞‍丐‍长‍龙‍‍滚‍滚‍,‍惊‍动‍老‍朱‍,‍他‍立‍派‍太‍监‍迎‍头‍赶‍去‍,‍在‍现‍花‍岗‍碰‍上‍,‍便‍旨‍命‍由‍皇‍上‍出‍钱‍,‍留‍‍下‍人‍群蓋‍房‍,‍给‍钱‍,‍给‍地‍,‍命‍乞‍丐‍大‍队‍,‍就‍地‍安‍家‍,‍不‍许‍进‍京‍,‍因‍而‍该‍地‍方‍成‍名‍叫‍花‍子‍岗‍。

‍如‍果‍朱‍老‍板‍选‍择‍,‍合‍肥‍,‍或‍淮‍北‍任‍何‍一‍处‍建‍都‍,‍天‍天‍他‍那‍批‍难‍兄‍难‍弟‍上‍朝‍找‍他‍,‍老‍朱‍头‍大‍不‍说‍,‍脸‍也‍丢‍不‍起‍呀‍,‍皇‍帝‍都‍是‍要‍面‍子‍的‍。


倔老头12510087


1,当年朱元璋打下当时叫“集庆府”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南京,听从他的幕僚朱升建议,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把集庆府改为“应天府”。

2,三国时诸葛亮曾称南京,当时叫建业,仍虎踞龙盘之地,仍帝王之都。

3,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改应天府为南京,南京这一名称才正式出现。明亡后,清朝改南京为“江宁府”。中华民国诞生后,恢复叫“南京”。


外比与贤1


你这问题就是给合肥招黑的吧?为何你吃的是米饭不是猪糠?你还是关闭话题吧!历史角度上那时候不存在合肥市,古合淝是战场,兵家必争之地,那么多回复风水不好的脑子有翔!李四光地震带预测就合肥没事你说风水差?那时候帝都讲究天险地势与交通,必须要聚拢人心效果。合淝那时庐州府,要塞之地,南北之界,做首都为何?正史上也没有合淝要怎样变成皇都的事,只有像出题人这么无聊瞎编的人!你能代表合肥说话还是代表朱元璋?你是安徽人吗?古江南省都不算吧?!让现合肥还有合肥人包括古合淝庐州府给你扛这锅?怼你活该!!!


宇宙扫黄队队长


老朱本想把都城定在老家凤阳(濠州的),但是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后来在南京(应天)定都,与此同时又把凤阳作为中都建设,在朱棣没迁都之前,凤阳都是中都。无论从哪方面考量,还是史料文献记载也没说过在合肥营建都城(庐州)。小编的这个话题不知道怎能么出来的。


不会说话的孩子2


朱棣靖难成功后,在1420年迁都北京,有多方考虑,南京作为陪都一直陪练了200多年。不过老朱家的后代子孙不肖,没有把祖先们设置陪都的初衷给实践,好好的一副优胜局,给打成了自杀局。

至于合肥,在近代之前,一直不适合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