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爲什麼西安有個千陽郡王府?

明朝時,在西安有個千陽郡王府,具體地址在今西安市青年路止園,也稱楊虎城公館。為什麼千陽郡王府設在西安呢?

在封建王朝,皇帝把很多宗室成員和有功大臣封在地方做王,給予優厚待遇,頤養天年,以維護中央集權。一般情況下,皇帝的兒子除過太子外,凡上10歲的,均任親王,如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任秦王,四兒子李元吉任晉王。親王的大兒子叫世子,其他10歲以上的兒子均任郡王,封地多為縣級區域,稱郡國。

明朝時為什麼西安有個千陽郡王府?

從已有資料得知,千陽縣曾在兩個朝代被皇上封為大臣和宗室的封地。一個是在東漢,光武帝劉秀將武將耿況封為隃麋侯(當時千陽縣叫隃麋縣,面積比今千陽縣大),其後代有六人世襲隃麋侯,延續190年時間,基本涵蓋了東漢的始終。另一個是在明朝,當時千陽縣被確定為朱元璋的第二個兒子秦王朱樉(讀shǎng)後代的封地,千陽縣因此稱為千陽郡國,曾有三人擔任千陽(郡)國之王。

明朝建立後,大封諸王,郡國很多,僅陝西就有16個,分別是永興、保安、興平、渭南、富平、鎮安、安定、宜川、臨潼、合陽、崇信、隆德、紫陽、漢中、永壽,千陽郡國只是其中之一。

第一任千陽王:朱公鏳(音zhēng)(1436-1495) ,史書稱其為秦府千陽端懿王,明太祖朱元璋四世孫。正統十一年(1447年)五月二十五日,他只有11歲,被封為千陽王。弘治八年六月初八日(1495年6月29日)去世,享年60歲,任千陽王50年,諡曰端懿。他的墓在今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金滹沱村西約500米處,1999年8月被盜墓賊盜掘。

他的侄子朱誠泳是一個詩人,十分佩服其為人,先後為其寫《壽伯千陽王》、《壽千陽伯父》、《壽伯千陽王六十》、《心跡雙清為千陽王作》等詩。《壽伯千陽王六十》有這樣幾句“吾藩尊行惟吾伯,錫爵千陽綿世澤。忠孝賢聲徹帝聰,文章令譽光先德。”從而表明,千陽王朱公鏳品德高尚,善寫文章,皇帝讚賞。

第二任千陽王:朱誠洌(1457年—1502年),史稱秦府千陽安裕王,千陽王朱公鏳的兒子,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孫。弘治十年(1497年),40歲的朱誠洌繼承千陽王位。他以孝出名,侍奉父親和繼母非常恭謹。父親病了,他晝夜在側,不離左右,很少休息。父親去世後,他難過得吃不下飯。明孝宗朱佑樘聽說後,十分感動,特別嘉獎了朱誠洌。弘治十五年(1502年),朱誠洌去世,任千陽王五年。

第三任千陽王,朱秉榛(1490-1554年)史稱千陽莊靖王,千陽王朱誠洌的兒子,明太祖朱元璋的六世孫。正德三年(1508年),18歲的朱秉榛繼承千陽王位。他的文筆很好,寫了《重修正陽洞記》碑文,碑身最上部中央刻有篆文圖章“千陽王府圖書”,落款為“正德十年歲在乙亥中秋吉日,大明千陽王撰”。此碑現在咸陽市渭城區正陽街道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朱秉榛因病去世,享年66歲,任千陽王46年。因為他的兩個兒子還沒有起名就夭折了,從此千陽郡國被取消,也不再有千陽郡王。他的墓葬就在爺爺朱公鏳的墓葬旁邊。2003年9月,國家有關部門發掘了千陽王朱秉楱墓、朱秉楱妃嵇氏墓、爺爺朱公鏳妃(即朱秉楱的祖母)馬氏墓。他們的墓均為長斜坡墓道磚室墓,都有墓誌。特別是朱秉楱墓出土的彩繪棺木,更是我國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

朱元璋的這三位後世子孫任千陽王101年,剛好一個世紀,平均任期30多年,時間不算短暫。他們到底對千陽縣有多大的貢獻呢?

明代封爵的原則是:“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任事”,要求諸王非奉詔不得進京,不得交通外官朝士。因此,千陽郡王府並沒有設在千陽縣,而是設在西安,具體地址在今西安市青年路止園,也稱楊虎城公館。這三位千陽王很少來千陽,對千陽的影響也微乎也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