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鄂伦春,大兴安岭最后的游猎民族

永远的鄂伦春,大兴安岭最后的游猎民族

皮帽、狍皮制作,是鄂伦春传特的手工艺之一。

一般都是用完整的狍子头制作而成,据说,将狍子头剥下并孰制,把眼圈的两个窟窿缝上黑色的皮子,把两只耳朵割掉,再做上两只假的缝上,狍子的角,原封不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狩猎的更好伪装。

听说,如果不做假耳朵,躲在远处的猎人会以为是真狍子出现,从而误伤同伴。

永远的鄂伦春,大兴安岭最后的游猎民族

子孙缠膝的幸福与满足,就是谈笑风生的欢聚,琐事忧心的哀怨。在这一刻,如同升腾地浓烟,一散而尽。

永远的鄂伦春,大兴安岭最后的游猎民族

相约欢聚享受狂喜,或饮酒作乐,品味生活,或独白,怀想,渴望;但,都是那样美好,幸福。

永远的鄂伦春,大兴安岭最后的游猎民族

凡是自然而真实的美丽,都让人产生崇尚与羡慕;我迷恋,那一缕升腾地烟火,我念想,那一口口烤熟的羊肉,及那个侧目凝望的孩子......

永远的鄂伦春,大兴安岭最后的游猎民族

从古木参天,柳丛茂密;姹紫嫣红的花地和鲜绿如茵的草坡散落间,将古老的鄂伦春民谣传来,那悠扬动听,飘绕不绝的歌声,流进他们的血液及生命的情感。

永远的鄂伦春,大兴安岭最后的游猎民族

这样的聚会,男女老少,载歌载舞,用他们独特的歌声与舞姿,将自己民族的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