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2018年中国丹江口摩托艇俱乐部大奖赛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水都网讯(田昊)7月20日下午,2018年中国丹江口摩托艇俱乐部大奖赛新闻发布会在武汉新华社湖北分社新华沙龙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峰,市政府党组成员申庆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参加发布会。发布会期间,我市就2018年中国丹江口摩托艇俱乐部大奖赛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答记者问,以下是答问实录:

问:主持人好,我是新华社记者,我想请问姚峰部长,水对于丹江口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丹江口更是被称为中国水都,据了解,很多城市在打“水文化牌”,请问丹江口是如何打出属于自己的城市品牌的呢?

答:丹江口市的城市特色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宜居宜业宜旅的现代化生态滨江城市”。丹江口境内不仅有“仙山”,与其相互辉映的还有“圣水”。丹江口水库作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号称“亚洲天池”,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和核心水源区。水库库容大,达290.5亿m3,水域广,水质达到国家I类地面水标准,“一江清水送北方,滋养京津冀豫人”,丹江口因此也被誉为“中国水都”。这就是我们的城市品牌。

为进一步打响“中国水都”这一品牌,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形成舆论共识,我市于2015年12月12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一周年之际,举办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都论坛”。在论坛上,中国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

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德仁教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徐德龙,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环保部华南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刘晓文等,数十位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剖析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积极探索水源区保护、治理、开发的新路径,努力寻求对应的政策、路径和措施,为丹江口库区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那次举办的“水都论坛”为我们丹江口市加快建设全国闻名、世界知名的水生态文明发达、水生态产业集聚、水安全教育先进、水利科技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活跃的“中国水都”,提供了从理论上到实践的多重指导。

目前,丹江口正全力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先行区、山水文旅示范区、特色产业引领区,努力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勇挑重担,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丹江口市所寄予的期望和重托。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打响丹江口“中国水都”城市品牌,并借势彰显丹江口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丰富的特色特产、国内少有的移民大市等元素,提升丹江口在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问:主持人好,我是中新社记者,我想请问市政府党组成员申庆华同志,丹江口是一个优秀的旅游成市,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摩托艇赛事对丹江口旅游和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答:我们认为,摩托艇赛事活动在我市的连续举办,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丹江口市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的平台。丹江口市在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通过“旅游+体育”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宣传城市人文,打造城市品牌的目的,这是我们全市人民的共识。

一是扩大了宣传半径。借助摩托艇赛事,丹江口市美誉度不断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丹江口、了解了丹江口,实现了扩大城市宣传,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的目的。

二是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赛事连续举办,丹江口市旅游影响力的提升、产品的丰富、环境的完善,更多游客不再只是“路过”丹江口,而在我市停留时间越来越长,最受欢迎的行程包括武当山、丹江口大坝、静乐宫等地,近年来,丹江口游客数量都保持了25%左右的增长幅度,这其中摩托艇赛事功不可没。

三是丹江口以赛事为载体,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效果显著。每年的赛事期间,我市都组织招商小分队,赴京津深圳式汉等地开展招商引资,举办大型招商签约仪式等,吸引了一批批客商投资发展。

问:主持人好,我是人民日报记者,我想请问市政府党组成员申庆华同志,丹江口站作为摩托艇赛事的首选站,今年整个赛事活动人员规模有了大幅度增加,对于赛事举办城市来讲,接待工作难度也相应增加,请问今年赛事

的筹备工作准备如何?

答:如今摩托艇赛事已经成为丹江口的一张城市名片,这张名片是结合我们丹江口“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一丹江口”“中国水都、亚洲天池一丹江口”旅游城市品牌来打造的。自2013年丹江口首次举办摩托艇赛事,今年已经是第六年迎来这场立足于城市定位、满足广大人民体育需求的摩托艇大赛了。

就今年的赛事来说,为了让参赛者和游客拥有更好的观赛体验。围绕“更精彩、更圆满”的要求,确保把各项筹备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首先按照赛事要求我们将对安保、医疗保障、宣传、供给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梳理排查,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完善,进一步做细安保工作,既要维持好赛事秩序,也要及时处置各类突发情况,确保赛事安全保卫各项举措落实到位;进一步细化各项服务措施,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整改,确保赛事有序进行;进一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提升所有景点、酒店等公共场所的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赛事的医疗保障,加强应急处置,确保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位。

因为此次活动在以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在今年的的筹备工作中,我们首先是增加俱乐部参赛队:本次大赛在多个职业赛队参赛之外,还吸纳了全国各地的俱乐部赛队参与,赛制上则根据不同级别来区分,在保障大赛的专业性和高本准的同时,扩大参赛范围,让更多社会组织、更多摩托艇运动爱好者参与进来。

目前已有广东、浙江、江苏、湖化、四川、辽宁大连、山东青岛、北京、上海、青岛、香港特别行政区等16支高水平摩托艇队报名、将有130多人50多艘艇参赛;今年赛事与往年的赛事项目相比,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增加了一项“水上摩托艇PK赛”,这个项目赛将按艇型和台量分类进行,之所以说是赛事中的一大亮点,是因为水上摩托艇PK赛项目极具观赏性,观众看得懂、看得刺激、看得过瘾。

二是今年的开赛日恰逢北京奥运十周年,同时也是全民健身日。十年前,北京奥运会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十年后,中国体育的各项发展也迎来了爆发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摩托艇运动今年首次成为了亚运会竞技项目。本次大赛期间,我们将向各方展示奥运十年以来的丹江口体育发展成果,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关注报道。

三是在我们的赛场将增添更多群体活动,赛场所在地沧浪洲生态湿地公园2号码头水域,座拥一库清水,风平浪静,是摩托艇赛事的天然绝佳场地。通过前几次的赛事举办,赛场硬件设施已经非常完善,本次大赛我们计划在赛事之余,在赛场进行夜场嘉年华、群众体验、体育成果展示等互动环节,让这片水域承载更多社会功能。

问:主持人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请问张艳艳局长,据了解,丹江口在每年举办摩托艇比赛的同时,也会举办相应的旅游活动,请问今年准备了哪些旅游活动?游客如何参加?

答:近年来,丹江口市交通环境日益改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武汉到丹江口也变得越来越方便,飞机、动车可直达丹江口市或经襄阳、十堰等周边城市,通过福银高速、麻安高速等高速公路进入丹江口市,“三小时旅游交通圈”基本形成。

今年,我们依托便捷的交通、整合资源、产品,向大家推出了以“春暖花开”、“夏日亲水”、“秋实硕果”、“冬归回味”为主题的“山水美如画·畅游丹江口”全域四季游系列活动和6条概念性精品线路:世界遗产精品游、道教文化养生游、古均州探秘游、水都文化品质游、美丽乡村休闲游、摄影创作采风游。

我们以中国摩托艇赛事为载体,精心策划了“山水美如画·畅游丹江口”全域四季游之“夏日亲水丹江口”这个版块,将推出“水都激情”群众体验赛。爱好摩托艇运动的群众参与体验赛。赛事期间,我们还将陆续推出以亲水体验旅游活动为主题的“1+X”旅游系列产品。如“水都之夜·水上运动”嘉年华、丹江口沧浪海灯光音乐嘉年华、千人荧光夜跑、水都游礼、创意无限·丹江口市首届旅游商品创意大赛等十余个旅游活动。欢迎大家到丹江口来旅游。

问:主持人好,我是中国体育报记者,我知道丹江口市有山有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想请问史海钧局长,当前,贵市的文体工作有什么特色和亮点?怎么样与山水资源结合?

答: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享有“中国水都·亚洲天池-丹江口”美誉。2013年8月,丹江口市与中国摩托艇赛事省次牵手后,在中国摩托艇运动协会、中国滑水协会及社会各届的关心支持下,丹江口市凭借独一无二的山水资源优势、全市人民的期盼支持和优秀的大赛举办能力,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中国摩托艇赛事为丹江口市“以水为媒、借水之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赛事,助推全市体育、旅游、文化、经济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丹江口的城市品牌和中国摩托艇赛事品牌完美结合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推动了丹江口市体育赛事与区域经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丹江口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汉水文化、武当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富集,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地域特色十分鲜明,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特别是武当文化、汉水文化、移民文化等博大精深。在举办前五届中国摩托艇赛事期间,我市就把武当武术、汉水文化、移民文化以及被誉为“汉民族民歌第一村”的吕家河民歌、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活化石”的伍家沟故事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共中,倍受观众青睐和好评,实现了地域文化与赛事的有机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