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問!西安今年入伏以來,每天高溫天,動輒40℃的天氣正常嗎?

本文轉自:三秦都市報

昨天(7月21日),陝西省氣象臺繼續發佈高溫黃色預警:預計未來48小時內,西安、咸陽南部、渭南南部、安康部分地區最高溫達37℃及以上,西安城區、渭南南部、安康東部局地可達39℃以上。

關中高溫熱浪、陝北暴雨襲擊、西安藍天白雲,我省近期天氣比較複雜。今年入伏以來,西安每天都是高溫天,動輒40℃的天氣正常嗎?啥原因導致高燒不退?為啥不進行人工增雨?陝北暴雨又是啥原因?最近市民看到的藍天是假藍天?臭氧超標對人體有哪些危害……記者就廣大讀者和網友關心的九大問題,採訪了多位氣象專家。

No.1 為啥實際感覺比天氣預報中的更熱

網友“無米夏”說,家中溫度計顯示41℃,外面地表溫度接近60℃,一瓶水倒地上,一眨眼就蒸發幹了,感覺比天氣預報中的溫度還要高,是不是預報的溫度會“保守”一些?

來自省氣象臺的數據顯示,7月20日,關中、陝南大部50個區縣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21日,關中陝南多地仍是高溫。

西安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畢旭說,21日截至16時,西安有69站最高氣溫37℃以上,3站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最高溫出現在城區六村堡40.9℃。

“氣象臺說的溫度是自然的空氣溫度,觀測站設立在地勢開闊、有植被、通風的地方,而且是1.5米的高度。”省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田武文介紹,但是,

人們的體感溫度,還要受城市熱島效應等影響,比如水泥地面、汽車尾氣等,所以人們會感覺更熱一些。

體感溫度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人們感覺熱,除了高溫因素外,還有相對溼度因素。

人體能忍受多高的溫度?記者在中國天氣網的科普知識欄看到,30℃:人體感覺涼熱適中,33℃:汗腺開始啟動,35℃:皮膚微微出汗,36℃:身體開始報警,38℃:多個臟器參與降溫,39℃:汗腺頻臨衰竭,40℃:大腦顧此失彼,41℃:嚴重危及生命。

No.2 西安動輒出現40℃高溫反常嗎

九問!西安今年入伏以來,每天高溫天,動輒40℃的天氣正常嗎?

市民霍先生是老西安人,他回憶道,早些年,搖著一把蒲扇就能捱過夏天,如今不開空調、風扇,日子根本過不下去。印象中,西安以前發佈高溫紅色預警很罕見,最近已連續兩天發佈高溫紅色預警了,今年入伏以來,幾乎每天都是接近40℃或超過40℃,這是“烤熟人”的節奏,是不是太反常了?

記者瞭解到,高溫指的是35℃以上的天氣,可如今,氣溫在35℃以上已是“家常便飯”,動輒就“奔四”。如果連續三天最高溫都超過35℃時,可稱作“高溫熱浪”天氣。今年頭伏以來,西安天天都是高溫日。

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劉勇說,西安等地持續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與歷史同比相比屬於少見。但也不是沒有,比如去年的7月份,西安就出現過兩輪持續3天的40℃以上的高溫天氣。

No.3 啥原因導致持續高燒

九問!西安今年入伏以來,每天高溫天,動輒40℃的天氣正常嗎?

“溫度一下子就超過40℃,這到底是咋回事?”市民林女士問。

氣象專家說,目前,我國多地持續高溫。入伏以來,西安持續高溫天氣,沒有明顯降水,積溫高,熱能量大,累積到一個峰值,集中“爆發”。當然,近期“高燒”持續不退,主要是受副高——副熱帶高壓控制。

副壓,它的形成原理並不複雜,太陽輻射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是其背後主要的兩大推手。而我們說的副高,一般是指對我國影響較大的位於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高,它常年存在,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系統。在夏季,因為強度高,其範圍幾乎可佔整個北半球面積的1/5-1/4,在冬季,強度和範圍都會減小。

從氣象專業角度來說,副高的內部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強烈;此外,氣壓梯度小,所以風力微乎甚微。在這種狀態下,太陽輻射可以更多地到達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氣獲得更多的熱量,大氣溫度明顯攀升。因而在副高控制的地區,往往以晴朗少雲的高溫天氣為主,如果副高強盛,則該地區還會出現乾旱災害。

據中國天氣網消息,21世紀以來,副高在夏季的強度明顯增強,2001-2017年的平均強度比1981-2000年增加了近40%。由於副高的增強,中國出現極端降水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劉勇表示,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多,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持續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

No.4 西安為何是我省的高溫中心

九問!西安今年入伏以來,每天高溫天,動輒40℃的天氣正常嗎?

“我感覺西安就是陝西最熱的地方。”市民秦先生說出心中的疑惑。

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方建剛,查閱上世紀50年代我省有氣象記錄以來的資料後,給記者進行了分析。

我省有兩個高溫分佈中心,一個在渭河河谷關中平原地帶,高值中心在西安、大荔一帶。另一個在漢江河谷地帶,高值中心在安康、白河、旬陽一帶。

熱不熱?要看高溫度數的高低和高溫持續的長短。從全省的極端高溫度數來看,榆林和延安北部極端最高溫38℃-41℃,延安南部和關中北部33℃-40℃,關中平原一般在40℃以上,陝南大部36℃-40℃,安康盆地一般在37℃-42℃。

我省各地多年的年平均高溫日數(天數):榆林、延安北部多年的年平均高溫日數大約在1-5天,延安南部和關中北部大約在1-7天,關中南部一般在7-25天,安康、漢江河谷地帶一般在9-21天。

西安為何是我省的高溫中心?方建剛分析道,西安處於渭河河谷關中平原地帶,地理位置使得其容易出現高溫,下沉氣流強,有助於增溫。與此同時,

受城市熱島效應影響,地面不斷硬化(如水泥路面和黃土路面的吸熱不同,放出的熱量也不同),高樓林立等,使得高溫升高。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明也認為與地形有關,關中盆地容易聚熱,散熱慢,在沒有雨水的夏季,就出現了持續的高溫。

No.5為啥不進行人工增雨

市民吳女士提出疑問:天氣這麼熱,為何不進行人工降雨?也好緩解一下高溫帶來的燥熱。

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專家解釋稱,人工增雨要有一定的天氣條件,不能憑空增雨。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氣是,作業區上空有水汽含量較豐富的積狀雲,且雲層較厚,雲頂高度在6100~12200米之間,地面有小於10公里/小時的微風。由於目前水汽條件不足,達不到條件,也就是說,人工增雨作業“英雄無用武之地”。

No.6何時有雨水來驅趕高溫

“啥時候是個盡頭?啥時候能有雨水來緩解炎熱呢?”網友“默默”問。

根據7月21日最新預報,最近5天都是高溫。22日:陝北陰天,延安北部和榆林有小到中雨,榆林北部部分地方有大雨,關中、陝南多雲間陰天,關中西部、陝南中西部有陣雨或雷陣雨,西安、渭南、安康部分地方有36-38℃的高溫天氣;23日:陝北、關中西部、陝南西部多雲,部分地方有陣雨,關中東部、陝南東部晴天間多雲,西安、渭南、安康部分地方有36-38℃的高溫天氣;24日:陝北多雲間陰天,榆林北部有陣雨,關中西部、陝南西部多雲,關中東部、陝南東部晴天間多雲,關中南部、陝南東部有35℃以上高溫天氣;25日:陝北多雲轉陰天,榆林西北部有陣雨,關中西部、陝南西部多雲,關中東部、陝南東部晴天間多雲,關中南部、陝南東部有35℃以上高溫天氣;26日: 全省晴天間陰天,大部分地方有陣雨或雷陣雨;27日:陝北、關中晴天間多雲,陝南陰天有陣雨。

西安22日白天:多雲間晴,26~40℃;23日:晴間多雲,26~39℃;24日:晴間多雲,25~39℃。

No.7為何陝北持續有暴雨

“我們這裡有雨,此時溫度21℃左右,適合避暑。”20日,陝北網友曬出天氣圖,不過,最擔心有暴雨。

根據省氣象臺日前發佈的暴雨消息:19日下午到25日,我省榆林地區和延安北部將有持續降水天氣,19日下午至20日白天、21日到22日、24日到25日榆林北部和西部有大到暴雨天氣。

劉勇說,陝北地區出現的暴雨,主要也是因為受副高外圍暖溼氣流和冷空氣共同影響。

同樣是副高,西安被副高中心控制,持續高溫。陝北則是受副高外圍的暖溼氣流影響。可謂“內外有別”!

夏季強降雨頻發,一般可以根據副高的北進南退來大致確定主雨帶的位置。

No.8竟是假藍天 冬有霾夏有臭氧

最近市民朋友們經常可以看到“藍天白雲”,市民吳先生喜歡研究環保,他查閱資料後說,難道遇到了假藍天?

冬天有霧霾,夏天有臭氧。記者在全國城市空氣質量發佈平臺上查詢到,今年7月17日入伏第一天,因為臭氧汙染超標西安當天輕度汙染,連續9個“藍天”戛然而止。據瞭解,2017年,陝西13市(區)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有113天,其中42天為汙染天,全年非優良天數中,臭氧汙染超標占比達到33.5%,僅次於PM2.5。近年來西安市臭氧汙染天數逐年增加,2014年8天、2015年21天、2016年37天、2017年61天。

西安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臭氧(O3)是二次汙染物,大多來源於汽車尾氣、工業生產排放出的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在光照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其對能見度的影響與PM2.5完全不同,有時候明明看見天氣晴朗,但其實臭氧已經超標了。

No.9臭氧超標對人體有啥危害

“這些年我認識了霾,可對臭氧還不瞭解,它對人體有啥危害?”市民鄒女士問。

專家介紹,臭氧分為高空臭氧和近地面臭氧。高空臭氧有益,吸收紫外線,是地球生物系統的“保護傘”;近地面臭氧濃度過高,則對人體有害。如果空氣中臭氧濃度過高,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病變,出現咳嗽、頭疼等症狀,甚至會對皮膚、眼睛、鼻黏膜產生刺激。

如何預防呢?夏季臭氧濃度最高的時段是14時至16時,從傍晚到第二天太陽昇起之前,濃度快速下降。而且根據測試結果,室內的臭氧濃度一般都比室外低50%。建議如下:

室外臭氧濃度高時,減少外出及室外活動;減少室內通風換氣次數,可開啟室內空氣淨化設備;外出時,可戴帽子、眼鏡及口罩等防護品;平時應增加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可適當減輕臭氧對上呼吸道的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