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鼎盛时期的领土是否包括西伯利亚?

卬朢1


当然包括,明朝的疆域一度囊括了全地球!



玩笑了。事实上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西伯利亚都从来没有被实际控制。

我们看看西伯利亚的价值在哪里呢?今天的西伯利亚意味着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关系我国北方边境安全的重要地缘。

但是在明清时期,这些地区的意义是什么呢?

答案是没有意义。


作为农业立国的政权,明朝和清朝都自觉地重农抑商,将农业摆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因此,能不能成为可耕地,成为王朝夺取新领土的重要考量。

西伯利亚纬度高,气候寒冷,温带和亚寒带气候广布,终年分布着冻土,灰色的土壤上生长着一望无际的针叶林,夏季短暂,冬季漫长。这样的土地,明朝和清朝真的会有兴趣吗?

当然不会!

实际情况是:明朝和清朝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蒙古,为了解决蒙古问题,明朝和蒙古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拉锯战;为了消除蒙古的威胁,清朝穷三代皇帝之力,耗时100多年才彻底征服了蒙古地区。

可以说,相比于西伯利亚,蒙古问题才是明朝和清朝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所以我们只需要看蒙古区域是否包含西伯利亚,就能知道明朝和清朝有没有包含西伯利亚。

作为游牧民族,蒙古的势力范围没有固定界限,根据学者郭沫若等人的考证,中国游牧民族的游牧北界大致在北纬58度左右。过了58度线,就是大面积的冻土区,根本不适合游牧民族生活。 所以,北纬58度线,大致就是蒙古的势力范围北界,这里在地图上的位置,大致在贝加尔湖以北。


作为和蒙古族缠斗多年的王朝,明朝始终没有彻底征服蒙古,所以势力范围不可能达到西伯利亚。而清朝虽然彻底搞定了蒙古,但是北方的沙俄不断南侵,导致蒙古的游牧区域变小,最终南退到贝加尔湖以南地区,也就退出了西伯利亚地区。

当清朝彻底解决蒙古问题时,只能根据既定事实和沙俄在1727年签订《恰克图条约》,规定了清朝和沙俄的边界,至此清朝势力彻底退出西伯利亚地区。

所以结论就是:鼎盛时期的明朝和清朝领土都没有囊括西伯利亚地区。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这个你看看地图就知道了,明朝领土面积最大的时候是永乐大帝的时候。

也就是这张图,看着不小,然而实际能被中央控制的地盘是不包括西藏、青海和外兴安岭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地区基本上除了辽宁,大明都管不太着了。为啥呢?领土面积在当时就是炫耀武力的。主要人口地区还是汉地十八省。那些地方太冷太偏不适合种地,人也就少,政府也就懒得管。慢慢的,大明就成了这样。



所以种明一代也没有说控制过西伯利亚。

大清也是,在乾隆时达到了领土面积最高峰。也就是大家经常见得这张图
。橙色的是附属国。也是没有控制西伯利亚。一个原因就是当时西伯利亚已经是沙俄的地盘了,而且西伯利亚南边比较温暖,所以有拓荒者定居点。另一个就是大清不让开发东北,所以那里的农业依旧很落后。人口就少,那农业就不会扩张。终归明清控制不了西伯利亚还是受农业的制约。而俄罗斯扩张到西伯利亚的原因很简单-皮毛商业,西伯利亚森林多,什么老虎棕熊狼猞猁狍子鹿野猪之类的动物多,慢慢的就把俄罗斯人吸引过来了。


火器工坊


这种无聊的话题只有国人会提出。领土界定是最早发现和有效管辖治理。如果西伯利亚曾经是中国的领土,那么南极一定是英国的领土,因为库克船长最早发现了南极大陆。有效管辖治理很关键,不能空说。西伯利亚寒冷无比,根本不是农耕民族的家园,或者说农耕民族过去从来没有重视过那片土地,所以没有有效管辖治理过那片土地,因为在那里无法生存,只有游牧民族才能生存。明朝更是没边的事,说清朝吧,清朝有个著名的边疆囚犯流放地,叫宁古塔,它位于黑龙江和吉林的交界地带,气候恶劣,自古就是无人区,这基本就是清朝有人活动的最北区域。《研堂见闻杂录》记载宁古塔“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这说明黑龙江和吉林交界地带的地方在清中前期都是无人居住的地方,还用说再早吗?沙俄在征服蒙古的西伯利亚汗国后,继续向东蚕食,逼近了黑龙江流域,大清和沙俄之间的土地之争,不能说清朝失去了什么,应该说在与沙俄争夺蒙古人传统领地时,让沙俄抢夺了更多的领土,换句话说,我们没抢过沙俄。


星光卧薪藏胆


明朝的时候肯定不包括西伯利亚,连蒙古都不属于明朝的疆域。清代鼎盛时期疆域一般表述为“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没有包括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西南包括拉达克,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清代鼎盛时期疆域面积总计应该是1296、45万平方公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300万平方公里。

元代的疆域最大,虽然不包括新疆,但北界一直到北冰洋,几乎包括整个贝加尔湖以北,勒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域的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


浩荡扬子江


清朝肯定没有,因为清代明后,还没有来得及在西伯利亚建立宗藩体系就和俄罗斯签尼布楚条约放弃西伯利亚了。而从古代王朝疆域的观点看,明朝至少有东西伯利亚。因为那里曾经是大明的藩属部落区。大明勘察过库页岛以北延及勘察加白令海,同时外兴安岭以北的地方部落同样是朝贡过大明的藩属部落。

清代明后,作为继承大明的新一个大一统中原王朝,至少有继承东西伯利亚的法理依据。如果西伯利亚还像以前一样是没有受到外部势力染指的蛮荒之地,那么大清很可能和大明一样将西伯利亚纳入宗藩体系范畴,但可惜,俄罗斯人来了。康熙雅克萨打俄罗斯后,谈判划界,当时大清是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就是以勒拿河为界,大清包括外兴安岭以北,勒拿河以东的整个东西伯利亚(这个基本继承了大明的东西伯利亚蕃属区)。中策则是边界大幅东移,放弃了整个勒拿河流域,但仍保有外兴安岭以北的直到白令海的太平洋沿岸土地。下策则是彻底放弃东西伯利亚,以外兴安岭为界,彻底放弃外兴安岭以北大片土地。

尼布楚条约的结果是下策,大清放弃外兴安岭以北,同时还以额尔古纳何为界,放弃了尼布楚,放弃了额尔古纳以西的大片土地,大清宗藩体系下的蒙古藩部也失去了贝尔加湖。所以,清时相比明时整个北方在南移收缩。清比明少了外兴安岭以北以及贝尔加湖。


若无其是


中国读者对世界的了解99%通过自己的历史古籍,其实欧洲人日本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绝对不输中国自己人,而且很少有双重表达方式。

我们这里不提汉人的传统疆域-长城,我们来说说阿尔泰语系的胡人三大族群,他们的历史疆域在哪里?元清这两朝的极北疆域在哪里?我敢说99%的读者没有去过西伯利亚,那里没有一丝一毫的东亚文明的痕迹。西伯利亚的南线在哪里?记住,萨彦岭,贝加尔湖,布里亚特岭,外兴安岭,突厥,蒙古,女真的极北从来没有越过这条线这一北纬50-55度的自然界限,不仅是人,动物中的虎豹黑熊野猪还有驴马也没有办法翻跃这条线,因为这条线以北很难发现大片高大的落叶阔叶林,都是针叶林的世界。

俄罗斯世界上第一个开化的民族进入西伯利亚的,亚洲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政权对西伯利亚进行过可靠有据的军事,行政和税收的有效管辖,清朝的尼布楚条约的拉丁文原版就有清朝皇室中不论蒙古满洲都对西伯利亚完全无知的描述。

所以说东亚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政权统治过西伯利亚,欧洲来的俄罗斯是唯一的一个。


落基龍永不落


很明显不包括。

无论地图怎样画,根本上说西伯利亚是不能算作明清两朝的领土的。领土,顾名思义是领有的土地,什么叫领有,在该地设置区划派驻官吏有居民和经济活动,西伯利亚显然在当时显然不存在以上种种行为。

翻看明清史籍对西伯利亚人的称呼,很多是某某使鹿部,极寒之地根本开展不了任何农耕及游牧活动。形同鸡肋,居民少的可怜,明朝连制服也先已经精疲力尽,清朝对蒙古都是羁靡统治,更遑论漠北更北了。

为何康熙毫不犹豫丢掉了尼布楚以北,因为在统治者眼中,那根本就是化外之地


广谏院


其实自秦始皇派蒙恬打败匈奴起,北方没有敌人,也就是说历朝历代打败匈奴直至蒙古后,西伯利亚方向是没有边界的,只所以各代都划界线是因为被打败方人活动范围,古代主要是流治土地上的人,人迹所至,不是单纯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