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踩了提現難的坑,這次易到該如何彌補失去的信任?

又踩了提現難的坑,這次易到該如何彌補失去的信任?

文:劉志剛

自從韜蘊資本入主易到後便將“去樂視化”提上了日程,從最近的幾個月的效果來看在雙方的努力下易到也先後傳出獲得中信銀行投資、新CEO到任、再開免佣金城市等利好消息,從表面上看易到的處境似乎已經由雨轉晴,正在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但事實上,易到表面欣欣向榮、涅槃重生的背後卻仍然沒有擺脫樂視的陰影。近期有多名易到司機反應提現到賬慢,甚至無法提現。那麼易到本次事件是否會打斷其“去樂視化”的進程?易到究竟怎樣才能翻身呢?

討債之路漫漫其修遠:“上下求索”的易到卻又遇提現難題

5月20日,易到發消息稱“近期,樂視通過單方面訴訟,凍結易到賬戶,雖經多方溝通仍未達成妥協,因而將影響車主朋友,本週提現。為了減少對易到車主的影響,新的全面體系改造將於從今日起的3到4個工作日內完成。“與此同時,已經入主易到的韜蘊資本在近日稱其入主易到後發現易到整體負債由樂視承諾的20餘億飆升到近50億。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易到第一次出現提現危機了,在去年,易到還是樂視控股期間就曾遭遇資金鍊斷裂問題,易到司機提現難問題曾一度引發全社會的關注。

又踩了提現難的坑,這次易到該如何彌補失去的信任?

而隨著韜蘊的入駐,成為大股東,易到似乎也迎來了新生,與此同時,“去樂視化”也成了易到發展的主題之一,但如今看來,易到似乎很難擺脫樂視這位前股東的“陰影”,持續了許久的“去樂視化”如今看來似乎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今年一月,就有報道稱易到已經表示開始啟動向樂視追責的程序,在當時一位內部人士指出,此前易到獲取銀行貸款、轉而向樂視控股出借13億資金過程中,系實際控制人樂視控股一手操縱,但樂視方面卻予以否認,並稱該筆資金為以易到為主體取得聯合貸款,且已約定用途,雙方各執一詞的態度使得13億風波至今依然是懸而未決。

在筆者看來,雖然也想替易到鳴不平,但易到當前面臨的處境卻並不樂觀。現在的樂視作為國內“知名”企業,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債主。

據瞭解,樂視倒臺後在體育、汽車、手機、電視等多個領域一共欠下了數百億的鉅款,其被起訴案件也曾達到33起。即便後來償還了一部分,但依然留有巨大缺口。在今年年初樂視網關於其債務問題發佈的聲明稱樂視控股以及關聯方對上市公司需要承擔還款的金額預計在60億左右。

13億,這絕對不是個小數目,能夠做的事也太多太多,但對於目前的易到來說這13億到底能不能要的回來,什麼時候能要回來卻成了誰都無法確定的事。

站在韜蘊資本的角度上,能充當易到的“接盤俠”本身絕對是經過仔細考量的,是對易到債務問題以及易到本身價值有著綜合的考量。但如今按照易到方面的聲明來看,整體負債由樂視承諾的20餘億飆升到近50億,負債翻倍,如此大的債務差距難免會讓人猜測韜蘊對易到的戰略持有會不會有所猶豫,50億的債務是否是韜蘊資本能夠接受的呢?會不會也想尋找新的接盤俠呢?

前不久,中信銀行宣佈通過旗下子公司信銀投資有限公司完成對易到用車的股權投資,持股18.18%。但這位新股東剛來沒幾個月,就出現銀行賬戶凍結,負債五十億的消息傳出,這是否會對接下來繼續投資易到產生不好的影響呢?

當然了,這一切只是可能。但不得不說的是,易到很早就號稱已經完成了“去樂視化”,但如今卻又一次踩在了樂視埋給它的雷區上來,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只有真正擺脫樂視影響的易到才稱得上實現破而後立,但在分秒必爭的企業競爭當中,留給易到“去樂視化”的時間註定不會太多,易到真的需要抓緊時間了。

百廢待興不宜突遭變故:信任“赤字”或成企業最大難題

用戶永遠不缺選擇,市場永遠不缺錢,對於企業來說,信譽和信心不恢復,就如同水失去了源頭。易到再次遭遇提現難,最大的隱患可能不是來自投資人,更多的還是司機和用戶。

正如前面我們所說的那樣,百廢待興,積極向上,易到對外宣稱了多項戰略佈局,一副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態勢,這也讓不少司機和用戶對這個曾經被樂視搞得千瘡百孔的企業重拾信任源泉。

但值得注意的是,易到屬於典型的“雙邊市場”商業模式,一邊是司機,一邊是乘客,這就構成了實現網絡效應的基礎,其價值創造則來源於雙邊網絡效應的實現。

同一市場內的雙方具有強烈的相互依賴性,梅特卡夫定律表示,網絡效應其實是指以用戶數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長。即使用易到的乘客越多,司機被派單機會就越多,而使用易到的司機越多,乘客等待時間越短,用戶獲取量就越多,二者呈明顯的正向關係,因此,用戶毫無疑問是平臺最大的“金主”,但用戶價值的實現則取決於司機數量的多少。

除此之外,雙邊市場本身對兩邊的控制力都不強,即便是強如天貓、京東,也需要對商戶和用戶兩方面資源進行爭奪,而且易到不是滴滴,本身就不是行業壟斷的一方,因此對於司機和乘客雙邊的吸引力和控制力就更弱了,不佔有話語權優勢。尤其是在如今這個階段,必須通過多重手段去提高雙邊群體的體驗感,從而留住他們。

但遺憾的是,隨著再一次遭遇的提現難題,在韜蘊入駐以來建立的良好合作關係可能也將受到不小的影響。

廣大司機並不一定都是科技愛好者,大公司之間的利益瓜葛他們可能並不清楚,但與自身利益休慼相關的東西往往絕對不會忽視。

易到在去年樂視控股期間遭遇資金鍊斷節,司機提現難問題困擾了許久,直到“救世主”般的韜蘊資本前來接盤,司機的提現問題才得以解決。但正如那則寓言故事所說的,釘子釘進木樁裡,就算拔出來,釘痕也不會消失。經過那次事件,不少司機因此對易到產生信任危機,之後,雖然換了股東提現問題解決了,卻也流失了部分司機,即便留下來的,這些司機也不是企業文化薰陶出來的直系員工,對於之間發生的提現問題多少會有些心有餘悸。

如今,再次遭遇提現難題,那些本就徘徊猶豫的司機可能因此離開易到,而司機數量減少,用戶量勢必也將跟著減少,尤其是在如今互聯網金融企業大面積踩雷的當下,用戶對風險規避的警覺性上升到了非常高的層次。而易到的負面傳聞或許也有可能引起用戶產生“不安全感”,導致用戶紛紛提現,而這同樣也是易到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問題。

機遇與挑戰相伴:達成承諾或成重塑形象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當前對於易到來說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發展的良機。

近段時間網上流傳出這樣一則段子,有人打不到車於是網絡預約了一輛貨拉拉乘坐上班,這則故事在惹人一笑的同時其實也凸顯出了網約車大哥滴滴的尷尬。

事實上,近段時間“滴滴一下,無人應答”等也成為近段時間廣大網友集體調侃的熱門段子。已經成為人們生活重要工具的網約車如今實難稱得上給力,尤其是一線城市,私家車成本過高,網約車成為很多人出行都需要使用的工具,然而如今,人們不得不劍走偏鋒求助於比出租車、快車等低一級的貨車來滿足剛需出行。

正如之前所說的,網約車的雙邊市場,滴滴擁有絕對的領先地位,這也使得行業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英雄變惡龍”的,司機不滿意乘客也不滿意,本身供需不對等問題日益嚴重,這也使得方便快捷的網約車與用戶心理預期漸行漸遠,於是乎這才有了曹操專車、美團打車等新玩家的空襲。

與此同時,監管方面的不斷加強,使得滴滴方面的約束也越來越多,7月1日發佈的《北京市查處非法客運若干規定》顯示:在北京未經許可擅自從事或者組織從事巡遊出租汽車客運經營、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客運經營的,京車京人平臺證三證不全,都將被扣押車輛。因此,在司機選擇門檻方面大大提高,這也極大地削減了滴滴在北京的網約車供給量。

相對於滴滴很晚才拿到北京的相關運營牌照,易到拿到北京市網約車運營牌照的時間要早,在司機招募等方面佈局也較早,是北京市向民營網約車平臺、也是C2C平臺發放的首張網約車牌照,這也使得易到在很多方面的佈局都走在了滴滴的前面,如今關於滴滴的不滿聲越來越多,對於行業第二的易到來說這將會是個觸底反彈的機會。

如此看來,在這樣的好機會面前,易到卻再次發生司機提現難的問題,這運氣著實不太好,不過對於易到來說,雖說前面分析了這一事件可能引發的不良後果,但卻也並非沒有挽回之地。

易到方面公告解釋的已經很清楚,此次事件其實還是由樂視引發的,並且在20號下午承諾將在3到4個工作日完成全面的體現體系改造,如果真能按照承諾完成,在通過一系列公關手段讓此次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那麼這起小插曲對司機信任方面的影響也將變得微乎其微。與此同時,易到也有可能因禍得福,進一步證明了公司的資金實力和信譽度,重塑品牌形象,從而持續釋放“乘數效應”,在滴滴負面纏身之際,搶奪更多的蛋糕也不是不可能的。

當然了,這一切能否實現還是取決於下週易到究竟能否按照自己承諾,在規定時間內處理好提現問題,這也成為擺在易到面前的最大阻礙,讓我們靜候事件接下來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