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捕野生甲魚

人工養甲魚,可用當地野生的甲魚做種源,怎樣在江河、湖泊捕捉甲魚,各地創造不少方法,供參考


巧捕野生甲魚

(一)用香餌鉤甲魚。餌餌料最好用麝香拌豬肝。麝香是甲魚喜歡的拌合物,用真麝香拌豬肝非常有效,如果沒有麝香,可用三乃、甘松、阿魏、香精拌豬肝代替,配製方法是:(1)生豬肝200克(分別切成長條小塊,每塊重約5~6克,放在陰涼處風乾)香精20克,茴香15克(有人造茴香和天然茴香兩種,應以天然茴香為好,並研成粉末)阿魏15克(阿魏藥較便宜,要用20克清水泡成乳白色溶液,此藥中藥店有售)。將上述幾種藥物用20克香油(芝麻油)調勻後,再合在豬肝裡拌勻便成。(2)鮮豬肝500克(切成若干小塊),幹三乃10克,甘松10克,香精5克,先把三乃、甘松香精研成粉末,用20克芝麻油調勻,再把豬肝放在一起拌勻便成。(3)在沒有上:述藥物和藥物不全的情況下,可以用豆蟲作餌料釣甲魚,方法是:把提來的豆蟲頭部去掉,外皮向裡,腹肉翻在外,穿在彎曲衣針或魚釣上鉤甲魚。在衣針上綁去皮的蛤蟆也可釣甲魚。
巧捕野生甲魚

(二)怎樣找甲魚。先找洞,之後設法用手捕捉。判斷甲魚洞內有多少隻,可以採用傳統的簡便方法,一是看洞找,二是扎洞找。看洞的方法是:在發現有甲魚的洞裡,先觀察洞內深度及彎曲度如何?若發現洞比較淺(有一~二尺深),比較直,可以直接用眼看,淺洞一般用手比較好捉、毎捉完一隻應繼續再看一遍洞(可以藉助手電光照看),扎洞的廣法是:在發現有甲魚的深洞裡,因看不清有多少隻,可以用鐵棍(或木棍)深扎洞內,當鐵棍在潤內發出沉悶聲手感比較軟時則說明洞內有甲魚,當鐵棍在洞內沒有發出沉悶聲,手感不柔軟時,則說明洞內沒有甲魚。經過眼看和鐵棍探察確認有甲魚時,可以採用手摸或者掛鉤帶。手摸時,可先將一隻手的五指併攏,向洞內緩緩推進,當手指觸摸到時,應迅速從洞內把甲魚捉出。特殊情況下,發現甲魚藏在較深而又彎曲的的洞裡應用1~1.5米,粗2~4毫米的鋼絲折彎成掛鉤,銼尖鉤頭,然後伸入洞內掛捕,還可用鐵鍬把較深且彎曲的甲魚洞挖淺後,用手捕捉。掏洞捉甲魚的方法比較複雜,要操作技巧過硬,必須要把好天時、地利、情的關口,如“夏捉邊”,“大灘捉梢”、“水灘捉腰”、“深水莫瞄”“春捉”、“冬捉深潭”、“在家半邊月”“出門月團圓”等來判斷是否有甲魚以及數量的多少河邊、河中石頭較多,一半有水、一半無水,裡面有泥沙,而且有後洞眼(即出氣眼或後逃眼),附近有甲魚的爪痕,一般都可以捉到。甲魚上午比下午好捉,它的特點是前爪離水,後爪浸水秋季捉甲魚,主要是在“洪流”中捉。寒露致降霜,1~3尺深的急水、回水灣的地方比較多。不管是夏季或秋季,每捉到一隻甲魚,一洞或一處還可捉到幾個至十個以上的甲魚。甲魚屬冷血動物,氣溫升高,則活動量大,氣溫降低,則活動量小,它一年四季的活動規律是“春天發水灘上走,夏日炎炎潛柳彎秋天涼了入石洞,冬李寒冷鑽深潭”,所以在掏洞捉甲魚時,應選擇氣溫升高,風和日麗的時節,特別是端午節以後的盛夏季節,可於上年觀察它居住的位置和爬動的爪印大小、多少,跟蹤追捕;如果漲水或天氣不好,可待水退水質清亮的好天氣捕捉,若長期天旱,小河水乾了,可到低窪、潮溼或有水的岸邊、水庫、池塘等處尋找。


巧捕野生甲魚

(三)捉鱉時用又易損壞鱉的軀體,破壞藥用價值,也不易大量捕捉。甲魚喜成群活動,一旦驚動,數日不出。若在水庫和河彎裡捉鱉(甲魚),應靜悄悄地宰掉一隻雞,讓雞的血慢慢地往下游流。下游的鱉見到血跡就會邊吃邊順流而上,成群結隊來到殺雞的地方,但捕者須隱避起來,耐心等待。當眾多鱉來到時,再一網打盡。這種方法在同一地方使用後,需隔一段時間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