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權傾朝野,爲何鬥不過一個年僅17歲崇禎的皇帝?

明代出了不少厲害的宦官,這些人都有過權傾一時的階段,但無論權力再怎麼大,也並沒有對皇權造成什麼實質性的衝擊。比如說魏忠賢,他在後期勾結很多朝官,建立起了自己的閹黨勢力,可以說權傾朝野,百官都十分懼怕他,但為什麼卻偏偏栽在了17歲的崇禎帝手中呢?

魏忠賢權傾朝野,為何鬥不過一個年僅17歲崇禎的皇帝?

歷來太監掌握大權之後都不能直接以掌權者身份出現,這是封建社會體制的一個特徵。所以那些大太監們都會扶植小皇帝執政,而作為小皇帝最親近的人,也就是這些握有大權的太監,會在幕後操縱一切。

宦官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所以要依附於皇帝而存在,沒有皇帝,太監就不會有權力。所以魏忠賢選擇扶持崇禎皇帝,這也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魏忠賢權傾朝野,為何鬥不過一個年僅17歲崇禎的皇帝?

在魏忠賢看來,崇禎什麼都不懂,扶植他最合適不過了。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小皇帝並不傻,而且還特別精明。雖然在未登基之前表現得很低調,但成為皇帝之後,立馬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並且開始針對自己了,魏忠賢隱隱約約感到有一點異樣。

文官勢力開始試探朱由檢的立場,便彈劾一個叫做崔呈秀的兵部尚書,這人被查辦了。原來這人是魏忠賢的一個死黨,百官明白了朱由檢的心意,便開始對付魏忠賢。

魏忠賢權傾朝野,為何鬥不過一個年僅17歲崇禎的皇帝?

崇禎皇帝收到了來自文官代表的關羽魏忠賢十項罪名的上書,朱由檢便將魏忠賢叫了過來:這是怎麼回事啊?魏忠賢嚇得直哆嗦,不久後,朱由檢將魏忠賢調往鳳陽,結果魏忠賢居然還帶著一批死士,朱由檢知道後十分生氣。便派出錦衣衛去追捕,魏忠賢自知活不久了,便自殺了。

其實,魏忠賢的失敗是必然的,一方面他錯誤地低估了崇禎皇帝的手段,誤以為他只是一個傀儡。另一方面,魏忠賢作為一個宦官,是不可能有子嗣的,所以他並不能橫行太久。

魏忠賢權傾朝野,為何鬥不過一個年僅17歲崇禎的皇帝?

魏忠賢原本是一個無賴出身,沒有什麼遠見卓識,只知道眼前利益,後來人到中年,才淨身入宮。由於一些機遇,使他得到了一些小權力,最後慢慢地爬上了“九千歲”的地位,雖然看起來身份顯赫,但骨子裡依舊是一個愚笨貪得無厭的市儈,只是勾結了一批黨羽,內外照應,才有了他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