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個人,生前唯一的遺囑是一個信封,看完讓人淚目……

宁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个人,生前唯一的遗嘱是一个信封,看完让人泪目……

志願活動現場,再也見不到您忙碌的身影;

您留在“愛心屋”志願服務站門口的手機號碼,再也無人接聽;

社區東家長西家短的,再也沒有您親切的調解……

宁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个人,生前唯一的遗嘱是一个信封,看完让人泪目……

△施錦璋(三排右二)生前最後一張合影照片

6月29日凌晨5點,來不及交代任何一句遺言,來不及再看一眼他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第二故鄉”,77歲的寧波大榭開發區城管辦事處“愛心屋”志願服務站專職義工、黨員志願者施錦璋突發心梗搶救無效去世。噩耗傳來,認識施錦璋的人都痛心不已,其中有不少人都曾受過施錦璋生前的幫助。他們提到施老,都會豎起大拇指,並由衷稱讚:“他做了那麼多好事,真是了不起……”

宁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个人,生前唯一的遗嘱是一个信封,看完让人泪目……

△他正在去愛心屋志願者服務站的路上

生前最後一天

黨員公益日現場還有他忙碌的身影

6月28日是大榭開發區每個月的“黨員公益日”。清晨6點,施錦璋獨自將9頂紅色大帳篷送至三江超市門口的公益集市點。因為帳篷過大,支架過重,他找了人力車來來回回搬運了三趟,他的衣衫很快就被汗水打溼了。但他並沒有停下來休息,趕忙又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將一頂頂大帳篷支了起來。太陽漸漸升高,為了能讓前來參加活動的居民有一個遮陽處,施錦璋加快了搭帳篷的速度,擺桌子、排序、放置修理工具……忙前忙後近3個小時,他和其他工作人員終於趕在活動開始前佈置好了現場的一切。

宁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个人,生前唯一的遗嘱是一个信封,看完让人泪目……

△年輕時的施錦璋

9點活動開始了。施錦璋不顧炎熱,時不時地跑到帳篷外,引導居民找到服務點,併為志願者提供後勤服務。有位居民認出了施錦璋,還特地從家裡拿來了手錶請他幫忙修理,施錦璋二話不說,借來工具,當場認真地進行檢查,10分鐘後,手錶修好了,居民高興地把手錶戴到了手上回家去了。

11點活動結束後,志願者、工作人員和居民們陸續離開現場,但施錦璋仍守在紅色帳篷旁。“你們走你們的,這裡有我,我會把帳篷送回去。”施錦璋對現場工作人員、本次黨員公益日活動策劃者之一的張俊說道,這是張俊第一次與他打交道,沒想到也是最後一次。

宁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个人,生前唯一的遗嘱是一个信封,看完让人泪目……

△年輕時,施錦璋夫妻倆的合影

張俊回憶道:“我之所以對他印象深刻,是因為他的和藹、友善和熱心腸,還有他在活動現場表現出的那份自始至終的責任心和責任感。”後來,張俊還得知搬運帳篷的人力車費是施錦璋自己掏腰包墊付的,但他卻再也沒有機會親自把錢遞還給老人了。

施錦璋1942年出生在江蘇啟東,1961年入伍後來到大榭,想不到就與大榭結下了一輩子的緣分。2002年,施錦璋從部隊退休後留了下來,被原區社區管理局返聘,協助管理海灣菜場。“我的部隊在這裡,我的工作也在這裡,我要在這裡發揮我的餘熱。”施錦璋曾說過。

生前唯一“遺囑”

每年各種獎勵費存一部分做公益活動

7月11日,接替施錦璋工作的徐志鳳在收拾“愛心屋”志願服務站時,在一張廢舊報紙下發現了一個泛黃信封,信封裡面裝有100元現金、一張農業銀行借記卡和銀行存款票據。票據顯示這張農業銀行借記卡是施錦璋的,裡面餘額有4000餘元。信封的背面施錦璋用黑色水筆寫著:“每年各種獎勵費,以後存一部分用做公益活動。”

宁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个人,生前唯一的遗嘱是一个信封,看完让人泪目……

△他寫有唯一“遺囑”的信封

如今,這個信封留存在施錦璋的老伴那兒。沒有人能夠知道施錦璋是在何時何種心情之下寫的這句話,因為施錦璋走得匆忙,這幾乎成了他唯一的“遺囑”。

“愛心屋”志願服務站是施錦璋從事公益活動的一個縮影。去年2月,施錦璋向區城管局負責人建議整治海灣菜場周邊存在的亂停車、亂設攤等不文明行為,城管局接納了他的建議,並鄭重邀請他加入城管義工隊伍,幫助城管查找問題。至此,施錦璋又多了一重身份:大榭城管辦事處專職義工。“愛心屋”志願服務站從此成了他公益活動的“加油站”。

宁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个人,生前唯一的遗嘱是一个信封,看完让人泪目……

△他在公益活動現場

為了方便居民第一時間找到他,他在“愛心屋”志願服務站門口張貼了他的手機號碼。“施老不但主動請纓加入義工隊伍,還發動身邊的朋友、鄰居、老同事等10餘人加入服務隊,在他們的努力下,三江超市附近非機動車停放逐漸規範有序。”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施老辦事靠譜,效率高,不管大事小事,一呼就應。可惜,以後再也找不到他了。”

宁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个人,生前唯一的遗嘱是一个信封,看完让人泪目……

△他與家人的合影

在施錦璋等義工及城管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愛心屋”志願服務站曾榮獲過寧波市城市管理義務工作者協會優秀愛心驛站,他本人也曾被評為寧波市優秀城管義工,受到多次嘉獎。

做好事“上癮”的熱心人

有人為了感謝整整尋了他三年

宁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个人,生前唯一的遗嘱是一个信封,看完让人泪目……

△施錦璋生前參加公益活動

施錦璋的手機號碼成了“愛心熱線”。社區裡碰到難調解的事情,也會致電施錦璋出面。去年10月12日,鄰里中心一期有家商鋪業主,竟然在樓道口搭建了小鐵屋,安裝上空調,過起了“小日子”,但這存在著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社區物業上門溝通多次,該業主始終不予理會。於是社區請施錦璋出面調解。面對倔強的業主,他不嫌麻煩,多次上門做其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沒過幾天,該業主就搬出了小鐵屋,社區物業馬上對鐵屋進行了拆除。因為調解矛盾有一手,去年,施錦璋還被海灣社區聘為和諧促進會副會長。

宁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个人,生前唯一的遗嘱是一个信封,看完让人泪目……

△他正在義務修表中

海灣社區黨總支書記、和諧促進會會長李祖紅這樣評價:“施錦璋老人仁道又博愛,是一名做好事‘上癮’的熱心人,幫忙解決了社區很多煩心事,他用言行完美地詮釋了大愛無疆的真諦。”

平日裡,施錦璋以自己的一技之長,開了一家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鐘表維修店,經常為殘疾人、老年人免費修理鐘錶、小家電。16年來,施錦璋在鐘錶修理店內,幫助居民修理鐘錶、小家電20000餘次。此外,他還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便民服務活動,免費為居民修理各種小物件。幾十年來,認識他的居民無一不誇讚他。

宁波老施走了!一生救了20多个人,生前唯一的遗嘱是一个信封,看完让人泪目……

△施錦璋(左一)與老戰友的合影

“既然趕上了就不能不管,最起碼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是施錦璋的口頭禪,也是他行動的“指南針”。大學生跳江他趕上了,危急關頭,奮不顧身,阻止了一場悲劇;老奶奶突然被汽車撞倒,他趕上了,生死關頭,毫不猶豫,將病人送醫救治……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據施錦璋家人回憶,施錦璋一生救了20多個人,但他從來不留名。有人為了感謝他,整整尋了他三年。

“施錦璋,我的好前輩。1988年我在部隊勤務船中隊當指導員時,他以老領導老前輩的身份,生活上關心我們,工作上幫助我們。坦然做事,熱心做人,是他的一生品行。願他一路走好,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得知施錦璋去世後,部隊戰友韓世才痛心地說。

李天一是施錦璋的孫子,今年即將步入大學。李天一決心接過爺爺的公益接力棒,在業餘時間加入公益組織,沿著爺爺的愛心足跡繼續走下去,他說:“爺爺突然離世,令我們悲痛不已,爺爺無私奉獻的精神,又令我們感動不已。爺爺的愛會支撐著我們勇敢地走下去。”

(通訊員 徐桂鳳 張俊 王俊芳 記者 王健)

做一天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難!

老施一路走好,為他一生的無私奉獻點贊!

大家都愛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