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蓋主被伊利掃地出門,41歲從零開始,創立蒙牛僅8年超越伊利

關注樂享財經故事,期待與你們一起,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中國乳業哪家強,伊利蒙牛稱霸王。實際上,伊利蒙牛作為中國乳業雙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它們都來自內蒙古,產品類型相似,在一段時間內營收相近,齊頭並進。

但是,從蒙牛1999年創立以來,這兩家乳品就一直競爭激烈,至今已”相殺“18年之久。而提到這18年恩仇錄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牛根生。

功高蓋主被伊利掃地出門,41歲從零開始,創立蒙牛僅8年超越伊利

牛根生,1958年出生於內蒙古,1983年進入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他長期任職伊利,在伊利副總裁的高位上坐了許多年。

由於他和伊利董事長鄭俊懷矛盾激化,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會免職,被迫出走。免職並沒有理由,功高蓋主成了唯一的解析。

牛根生伊利做了16年,那一段時間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就是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最極端的時候,連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

功高蓋主被伊利掃地出門,41歲從零開始,創立蒙牛僅8年超越伊利

牛根生找到總裁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從老大哥眼神讀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識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勢岌岌可危。

1999年,當時任職伊利副總裁,主管經營生產的牛根生,被伊利董事會免職被迫出走,當時盛傳他與當時的伊利董事長鄭俊懷矛盾激化,而外界則將其被免職的原因解讀為”功高蓋主“。

被老東家”趕走“的時候,牛根生41歲,是個尷尬的年紀,但他選擇了從零開始,從哪裡跌到就從哪裡爬起,原來跟隨牛根生的一幫兄弟紛紛被伊利免職,他們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新闖出一條新路。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後對他們說:"哀兵必勝!既然什麼都不讓我們幹,我們就再打造一個伊利!大家起個新名字吧。"結果,大家起了一個名字叫蒙牛。

功高蓋主被伊利掃地出門,41歲從零開始,創立蒙牛僅8年超越伊利

萬事開頭難,更何況蒙牛是從零開始,沒有奶源,沒有生產廠房,註冊基金100萬基本來自於牛根生與妻子賣掉伊利股票的錢。萬幸的是,聽到這個情況,牛根生原先的老下屬竟紛紛投資蒙牛,在這些人的帶動下,他們的親戚、朋友、所有業務關係也開始把錢投給牛根生。這些人之所以敢把錢交給牛根生,可見他們對牛根生能力的認可。

牛根生知道要依賴於常規的營銷手段,難以實現重大突圍,只能以奇招制勝。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廣告牌全是蒙牛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借勢而為。

功高蓋主被伊利掃地出門,41歲從零開始,創立蒙牛僅8年超越伊利

蒙牛的銷售額從1999年的僅4000萬元,火箭般的增長。牛根生用了8年時間,讓蒙牛的銷售額在2007年首次超過了伊利。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贊助商,也就變成了“中國航天員專用奶”,一直至今。2004 - 2005年,超級女聲成為中國電視界的現象級節目,一時間萬人空巷。而蒙牛抓住了超級女聲這個營銷機遇,極大的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蒙牛在2007—2010年連續四年蟬聯中國乳業冠軍。蒙牛這個黑馬創造了罕見的奇蹟,並且創造了國內乳業率先突破200億、300億的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