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都罵李鴻章賣國,有誰懂他經歷了怎樣的苦痛掙扎?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對晚清重臣的李鴻章十分熟悉,而對這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是譭譽參半、眾說紛紜,而相較其它位列重臣的曾國藩、左宗棠這些人卻比他要落個好名聲,這讓一些歷史迷們也是為他憤而不平,不能把那個時代的所有汙水都潑到這個已經行將老朽的糟老頭子的身上!事實上他身上也一度是有著光鮮的外表的,一開始他作為歷史人物登場而被人們所記住自然還是那場著名的洋務運動,作為這項運動的先驅和搖旗吶喊者,他一度衝到前面為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現代化海軍可謂是付出了自己的辛勤與智慧。

舉國都罵李鴻章賣國,有誰懂他經歷了怎樣的苦痛掙扎?

正如同我們往往不會去唸及一個人的好那樣,我們往往只會念及某個人曾經做過什麼樣對不起我們的事情。歷史在這方面對於他也是一樣的不公平,因為當時發生的大事件難以繞開他這個關鍵人物,以至他在為奄奄一息的大清王朝遮風擋雨建起海軍的光鮮亮麗背後,又迅速以一種簽訂不平等條約的罪人身份,成為了站在歷史風口浪尖的那個人。

舉國都罵李鴻章賣國,有誰懂他經歷了怎樣的苦痛掙扎?

回想當年,作為大清朝的股肱之臣,在實際上一國之主的慈禧太后的命令下,他只能做著食君祿忠君事的道義之舉,畢竟這在其位是必須謀其政的。儘管他也知道這一去,必然是一場弱國沒有任何話語權的外交,必然是簽訂諸多奇恥大辱的賣國條約,必然會連他都不起自己,必然是一條沒有迴路的絕路!

舉國都罵李鴻章賣國,有誰懂他經歷了怎樣的苦痛掙扎?

在八國聯軍的槍炮聲中,已經被嚇破了膽兒的慈禧挾著光緒倉皇西逃,很快沒有了主心骨的八旗子弟兵在洋槍洋炮面前敗的一塌糊塗,這更助長了外國人瓜分中國的野心,他們的手伸到了皇宮大院裡,撈走了數不清的奇珍異寶,對於帶不走的園明園竟然付之一炬。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面對戰戰兢兢的諸位大臣,面對不堪重用的滿朝遺老,連慈禧也是頭腦疼的發麻,沒有辦法,還是麻煩這位滿清重臣辛苦一趟,前去化解此事吧!整個大清的江山可是託付給你了!在送李中堂北上的途中,慈禧還是一路的西奔不止,直到西安才停下流亡的腳步。

舉國都罵李鴻章賣國,有誰懂他經歷了怎樣的苦痛掙扎?

這時的李中堂大人已經能夠預料到自己的命運,他也能夠隔著歷史的時空看到後輩人眼中的自己是多麼的不堪,這位已經七十七歲的老人,本應該是在家裡不是含飴弄孫就是頤養天年的時候,卻不得不流著淚水,又一次地抱著殘弱老邁之軀走向了歷史的風口。他也明白在滿朝文武都不能抵擋一路狂奔不止的時候,他卻要逆流而上獨自前往北京了,這一次的背鍋俠指定是他跑不掉了。於是就在公元一九零零的某天,他在接到聖旨之後,行色匆匆地坐著船途經天津前往北京。

舉國都罵李鴻章賣國,有誰懂他經歷了怎樣的苦痛掙扎?

一路上的到處狼藉和滿目蒼荑,更是讓他觸景生情感懷不已,不過這個時候他已經沒有了心情去悲傷痛哭,他需要收拾心情來應對接下來的艱難談判。事實上這完全是一方完全佔據優勢而另一方完全沒有商量餘地的談判,因為這已經不是城下之盟,這人家都已經坐到你家裡以一個主人的身份喝著茶聊著天的時候,你其實已經沒有太多說話的餘地了。

舉國都罵李鴻章賣國,有誰懂他經歷了怎樣的苦痛掙扎?

縱是如此他也是秉著自己的一顆糾糾報國之心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談判過程。事實上他也是當時整個大清王朝中唯一的一位能夠有膽有識、能夠與西方進行對話的官員。說句公道話,當時換作是其它同時期的任何一位國人也不見得誰能夠拿下比他更好的談判結果。

舉國都罵李鴻章賣國,有誰懂他經歷了怎樣的苦痛掙扎?

即使在早已知道結局的情況下他仍然不辭勞苦馬不停息地像走馬燈一樣的奔泊著、拜訪著各國的公使們,以致自己都累的口吐鮮血,試問天下有幾人能夠知道自己註定要揹負天下罵名還能夠如此的鞠躬盡瘁,還能夠這樣的為國效力?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清廷不效力也罷,但事實上對於當時的仁人志士來說,愛國就等於愛清廷,這已經是無法再去選擇的事情。

舉國都罵李鴻章賣國,有誰懂他經歷了怎樣的苦痛掙扎?

時間終於到了簽字的那個當口,最終戰敗的清廷要賠償西方四點五億兩白銀,後人在看到這個令人驚訝的數字的時候,已經全然忘記了他當初的種種努力,忘記了這一切本不是他能夠揹負的責任。簽約的時候他沒有籤自己的名字,而是以一個肅字來代替,此後沒有多久,這位老人就鬱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