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做好這件事,能健康一整年!男女老少都務必了解下

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已經進入了三伏天,往後的氣溫將一日日走高,暑氣漸重,一年中最熱的時節終於來臨。

三伏天酷熱難耐,讓人倍感不適。但在中醫專家看來,此時卻也迎來了“冬病夏治”的絕佳時機。

春夏養陽,三伏最佳

冬病夏治,做好這件事,能健康一整年!男女老少都務必瞭解下

從中醫角度看,“冬病”,泛指一些易在寒冷季節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包括哮喘、支氣管炎、關節炎、頸椎病、虛寒性的脾胃疾病等,其共同特點是體內陽氣不足所致。

所謂“夏治”,是指在夏季陽氣最旺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方式,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祛除陰寒之邪,從而預防虛寒性疾病的發生或加重。所謂“既病之時治其標,未發之時治其本”。

冬病夏治,根植於中醫“春夏養陽”理論。

冬為陰,夏為陽。夏季五行屬火,自然界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隨之升發,尤其是三伏天,天氣最炎熱,陽氣也最盛,此時,人體皮膚汗孔開洩,經絡腧穴極為敏感。如能適時適當內服、外用一些辛溫方藥,便可最大限度地激發人體陽氣,扶正祛邪,繼而減少或減輕“冬病”的發作。

為何不選擇在冬天祛寒補陽呢?

有專家表示,寒冷天氣當然也可以祛寒補陽,不過與三伏天相比,冬季不僅自然界寒氣較重,‘冬病’患者體內的寒氣也很重,兩寒相加,祛寒補陽的效果自然沒那麼好。這就好比在雨天裡晾衣服,是很困難的。

冬病夏治,並非人人皆宜

近年來,冬病夏治蔚然成風,很多人滿懷憧憬前來天灸,卻被莊禮興教授婉言勸退。

天灸等冬病夏治法並非人人皆宜,譬如陰虛火旺的人,本身體內陽氣就過盛,如果再補陽,必使陽更盛、陰更虛,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冬病夏治最適合陽虛或氣虛體質者,這類人體內陽氣不足,寒從內生,常表現為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臉色蒼白等。

這三類疾病,最適宜

而目前,冬病夏治臨床應用最多的是以下三類疾病:

  • 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體虛容易感冒等;
  • 消化系統疾病:
    虛寒性的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證見胃痛、腹洩腹痛;
  • 痛症:風溼與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此外,畏寒肢冷、手足冰涼、小兒體虛、厭食、遺尿、汗症、增強體質等,亦可採用冬病夏治法。

三伏貼,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冬病夏治,做好這件事,能健康一整年!男女老少都務必瞭解下

三伏貼,即民間所謂的天灸,是民眾最為熟悉的冬病夏治法之一。

近年來迷之風行,全國各地,大醫院小診所,甚至美容院、療養館,都一派天灸樂陶陶的景象。但也有不少人試水後倍感困惑:貼這麼多回了,怎麼症狀絲毫不見好轉呢?

天灸其實有諸多講究,只有貼對了才能奏效。譬如:

地方選對了嗎?

如今,由於操作方便、成本低,不但大小醫院,越來越多並不具備資格的養生館、美容院,也陸續開展了天灸項目。甚至還有人網購三伏貼,直接在家就貼了起來。

但貼三伏貼最好還是去正規醫院,這是保證療效的首要前提,原因在於——

辨證更規範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三伏貼也不例外。貼藥之前,必須由專業中醫師“望聞問切”,確定病情後,再選擇合適的藥物和穴位。而不像一些非正規軍,亂貼一氣,療效自然就差強人意了。

配藥更得當

三伏貼常選取辛溫走竄類藥材,如白芥子、細辛、元胡等,這類藥多較易揮發,需現配現用;另外,藥材的配方比例、製作工藝等亦有嚴格要求。正規醫院會做得更規範更好些。

選穴更精準

不同疾病,選穴各不相同,每次還要貼敷6~8個穴位。定穴不準,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而準確定穴專業醫生才更靠譜。

時間選對了嗎?

三伏貼是中醫順時調養的典範,在時間方面尤為考究,尤其是以下三個時間,一定要保證。

●每年初、中、末伏各貼一次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具體日期可根據“干支法”來推算。通常選擇在每伏首日貼敷,為鞏固療效,可在初伏前(伏前灸)、中伏和末伏間(加強灸),各加貼一次。

每伏第一天為最佳貼敷時間。如錯過當天貼藥,第二天貼也有療效,但到第三、第四日再貼,則效果會差很多。因此,做三伏貼務必牢記時間表,踩準點貼才能奏效。

2018年三伏貼時間表:

冬病夏治,做好這件事,能健康一整年!男女老少都務必瞭解下

●每次貼敷4~6小時

成人一般每次貼敷4~6小時,小兒酌減。皮膚敏感者貼敷時間適當較短,皮膚耐受力較強者貼敷時間可適當延長。

●至少堅持3年

貼敷需長期堅持,一般認為,堅持貼敷3年方能見效,病程長的還應適當延長療程。由於每家醫院三伏貼的成分與配比並不相同,建議最好選擇固定的醫院進行貼敷。

細節注意了嗎?

要想讓三伏貼發揮最大效力,還需避開以下幾點:

✦陰虛火旺、孕婦、3歲以下幼兒、過敏體質、皮膚有破損,以及患嚴重心肺疾病,或正處於疾病發作期(如發燒、咳喘等)者,不宜進行貼敷。

✦貼敷時皮膚應保持乾燥,貼敷後不宜劇烈運動,以免出汗致藥膏脫落。

冬病夏治,做好這件事,能健康一整年!男女老少都務必瞭解下

✦貼敷當天不要貪涼,避免衝冷水澡、電扇直吹、室內空調溫度過低(26℃以下)。

✦貼敷當天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勿食海鮮、韭菜等發物,以及生冷、油膩、辛辣食物。

貼藥後如皮膚出現紅暈,或感覺有輕微的灼熱或刺痛,這屬於藥物正常反應。如果自覺難以忍受,可以取下藥物,並用清水沖洗局部。

對於“三伏貼發皰才有療效”的說法,莊教授則不敢苟同。過去中醫學確實主張三伏貼要貼到皮膚“發皰”,但現在這種觀點已經落伍了。

改良後的藥物配方,即使不‘發皰’,也能維持一個較長的作用時間,療效同樣不錯。並且,皮膚髮皰後如果不注意衛生,反而容易引起皮膚感染,留下疤痕。

其實,只要皮膚充血、潮紅即可達到治療效果,不必刻意追求發皰。偶有小水泡出現,反應注意避免搔抓,如果情況嚴重,更須及時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