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返利:關於P2P,你最想了解的七個問題,全在這了

這篇文章旨在普及在P2P平臺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

悟空返利:關於P2P,你最想了解的七個問題,全在這了

以及在這種大環境下,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內容前提是,有真實業務的平臺。而不是那種詐騙平臺。

一、P2P平臺到底賺錢不賺錢?

從P2P業務本身,平臺是不怎麼賺錢的。

舉例說明:

拿一個10億待收的平臺來說,給到投資人的平均收益是10%。資產端提供資產的收益是15%。那麼利差為5%。

10億待收一年的利潤就是10億*5%=5000萬。10億待收的用戶量大概在1萬到2萬人左右。我們按最低的一個數字來計算獲取用戶的成本。200一個。這部分用戶的費用為200萬。

平臺的活動成本按極限的2%來計算,也就是2000萬。(一線平臺跟第三方合作的倒流成本,最低沒有底過這個數值的。這還不包括平臺本身的紅包、加息等等成本。)

10億平臺的員工大概需要80-100人左右,按平均一個人1萬的工資計算。一個月100萬。一年大概1200萬。

100人在深圳最少需要個1000平的辦公場地。按一平200來計算租金。一個月租金20萬。一年租金240萬。

平臺充值和提現的支付業務成本一般為千1.5到千2。10億待收,按平均投標週期6月計算。那麼一個月需要充值2億左右。一個月的費用為40萬。一年的費用為480萬。

銀行存管,10億規模的年服務費大概在80萬。

其他協會、等級保護、第三方會議等等,按一年100萬來算。

以上成本已經是一個10億平臺的極限值。大部分平臺在前提擴展的時候,廣告費用、運營成本等等,綜合可能遠遠超過5%。

那麼,總體成本為:

200+2000+1200+240+480+80+100=4060萬。

所以,一個最牛逼的10億待收平臺,一年大概能夠賺940萬。

大概佔總待收1%不到的利潤。比第三方引流的成本都要低。

這也不難發現,P2P平臺本身的盈利能力,還不如第三方倒流平臺。

這也不難說明,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媒體、公眾號、第三方倒流網站來給平臺倒流了。

因為,賺的比平臺還要多。所以,結論是,P2P平臺本身不賺f錢的。

二、平臺不賺錢,為什麼還有這麼多

人想來做這個業務?

悟空返利:關於P2P,你最想了解的七個問題,全在這了

核心是兩個詞:槓桿、風口

在我們的理論上,平臺的待收是可以做到無限大的。只要這個平臺一直持續擴大發展,10億的盈利是940萬。那麼1000億的盈利不就是9.4億了。10000億的盈利,不就是94億了。

這就是一種槓桿的力量。

拿投資人的人錢,出借給借款人,然後賺取利差。而本身除了運營成本,其他基本上都沒有太多支出。

這也是為什麼,早兩年,很多風投都看好這個行業分分投資的原因。

在風投的世界觀裡,這種可以撬動無限槓桿的業務,一定是有價值的。

這裡有一個第三方的數據:2017年全國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額再創新高,達到13.53萬億元,同比多增8782億元。

所以,在投資方的眼裡,這是一個十萬億的市場規模。

這遠遠比那些什麼單車啊、汽車啊什麼的市場,要廣多了。

所以在行業早期,很多資本市場都很看好這個行業,分分投資進來。

而那時候的估值,也比目前這個行情好太多。

一般來說,在14-16年,P2P平臺的估值是按待收的1.5-2倍來算的。

也就是一個10億待收的平臺,在當時,是按20億來估值的。

如果風投入股10%股份,這就得2億。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平臺業務不賺錢。但通過稀釋股份,可以拿到錢。

而這筆錢,很多企業,都會拿去做廣告,做推廣,做更大的規模。再拿更多的風投。

很多人在從事這個行業創業的時候,大多都沒有金融基因,大多都是草根創業互聯網基因居多。所以創業的行為也是,先吸引用戶,吸來錢,然後融資,繼續吸引用戶,吸來錢,再繼續獲得風投。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獲得幾輪風投的企業,可能在居間費用這塊的利差,可能只有1%-2%,或者乾脆沒有。

他們是一直靠著燒風投的錢來繼續擴大規模的。

畢竟,當年這也是個風口行業。

三、平臺除了利差,還有哪裡可以賺錢?

有一部分平臺,在早期的互聯網野蠻生長後還存活下來,拿到投資後。開始考慮自建資產端,從而完成對資產來源的控制,來降低資產端的潛在風險。

還有一部分平臺,是前期本身就是做貸款業務的,發現了P2P這個無線槓桿的存在,開始開設現場平臺做P2P。

而部分資產端盈利能力是非常不錯的。

例如:14-17年的車貸、13-18年的信貸、16-17年的車貸、15-18年的消費分期等等。

這一部分資產端,綜合收益可能會達到36%或者更高的收益。

那麼在這個時候,資產端的盈利能力就起來了。

當平臺的資產端成本維持在一個數值的時候,資產端的盈利能力擴大後,平臺肯定會更賺錢。

這也是為嘛某某貸上市財報上寫的淨利潤那麼高的原因。

所以,大部分一線平臺,都是靠資產端賺錢的。

當然,也有一些玩野路子的。比如14年融資去炒股、15年融資去炒房、16年-17年融資去做現金貸、17年融資去炒幣,在資金鍊不斷的情況,可能收益比老老實實做資產端,要強個一百遍。

想當年盛融在線,就是因為在13-14-年去炒廣州的房產,沒有等到17年的大牛市來臨而掛掉的。如果他等到了,說不定他現在也是評級前20的平臺了。

不過也幸好如此,危險釋放的早一點。

四、P2P平臺,到底有沒有流動性風險?

我個人認為,P2P平臺,只要沒有期限錯配,本身是沒有流動性風險的。

因為每一筆出借就對應了一個借款人。

只要借款人按時或者提前還款,那麼出借人自然能收到本息。

但是,這裡就個問題出現了。

如果借款人逾期還款,或者不還款,那這筆錢是怎麼處理呢?

歷史以來,在這個行業,除了PPD的散標和極個別平臺的不兜底標以外。

大部分平臺,都是自己拿利潤墊付的。但墊付也存在一個問題,如果這個客戶逾期在30天以內,實際上平臺是沒有去回購這筆債權的,平臺給投資人墊付的也是利息而已。

當他逾期到90天以上,平臺實際上要墊付的是這三個月的利息,還有未來剩下很多個月的利息。又或者,平臺在知道逾期後,第一時間回購債權。所以在出借人這一端,是完全體會不到逾期這一時期的。

聰明的人就能夠看出來,裡面的問題出現在哪裡。

這部分逾期(或者叫展期)的用戶,實際上有可能就是壞賬用戶。但平臺是沒有去墊付的。當這類的債權到期後,平臺是需要拿真金白銀去付這筆錢的。當平臺有更多的投資人或者資金淨流入的時候。這筆費用,或者說這類費用,很容易就被整個待收給覆蓋掉。

而一旦平臺沒有資金淨流入的時候,這部分債權的墊付會越來越大。

就好像圖騰貸發佈的公告一樣,他們在短期內墊付了4000萬。

其實這4000萬,是他的資金流出的缺口。而債權違約的風險,是早就存在的。平臺只是用展期的方式去繼續這部分債權發標而已。

只是,這部分風險,沒有告知投資人而已。

所以,對於投資人來說,風險是嚴重滯後性的。

這也是為什麼,最近有些平臺一旦沒有資金金流入,很快就爆發出逾期或者清盤的風險。

是因為他本身的逾期和壞賬率就比較高,只是因為有投資人的資金持續流入,就覆蓋了而已。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借新還舊。

所以,除非平臺從開始建立就設定規則,所有的借款人的逾期數據和壞賬數據全部公開,選擇不剛兌。採取在一定時間週期後回購債權的方式處理借款人逾期的問題。這樣風險的爆發才能前置。平臺才沒有流動性風險。

否則,平臺一定會因為沒有資金進入,產生流動性風險。

區別就是,有些平臺手上的現金多,能墊得時間久一點。

有些平臺手上的現金少,很快就墊完了。

還有個問題,資產端的週期本身都是比較長的。因為只有還款週期越長,利潤越好。

而投資人的風險喜好決定了大部分都喜歡投短標。那麼這一定會存在期限錯配的問題。

部分平臺為了解決流動性和錯配的問題,設立了計劃類的產品。

也就是通過債權轉讓的方式,把長期債權先以短期標的方式呈現出來,投資人到期後債權轉讓給下一個投資人即可。

但在目前的這個大環境下,這種債權是很有可能轉不出去的。所以會有很多平臺一直退出不了的情況發生。

今天北京互聯網金融協會也公告表示:要求平臺不允許再做這種計劃類的產品。

那麼所有債權有可能全部被打散,可能你投的一月標,明天就變成三年標了。

五、除了流動性,P2P平臺還有什麼風險?

我個人認為,P2P平臺還有經營性風險。

上面我們說過了,P2P平臺到一定規模後,資產端這塊相對會比較龐大。

那麼資產端以及平臺的運營成本都會增加。

而這部分成本,都是固定的。

當平臺有持續資金流入的時候,資產端的業務能夠得到滿足。

那麼利潤再持續增加,收入也在持續增加。平臺表面上的計提利潤也是增加的。

整個平臺會往健康的方向發展。

但是,當平臺沒有資金流入的時候,但資產端的成本還是固定的。

如果資產端都不放款,第一會流失的就是業務部門的工作人員。

因為業務人員的主要收入都是靠新貸款的提成。很多業務人員都沒有底薪的。

比如車貸業務一般業務人員都是按照放款額提成1-2%。

也就是一輛20萬的車,提成大概為2000-4000塊。

而且在貸款行業,大部分借款人都是掌握在業務人員手上的。他們會輔助平臺對借款人完成放款、回款、催收的工作。

一旦平臺沒有新資金放款,業務人員沒有收入,肯定會最早離職。

離職後,這些借款人的回款工作,就會比之前困難不少。

甚至有些業務人員可能會截流部分回款。

畢竟客戶熟悉的是人,而不是公司。

這樣,就導致了正常回款率的下降。

正常回款率下降後,也就意味著平臺逾期率的增加,那平臺墊付的壓力也會增加。

所以平臺如果長期不放款,貸款門店的很多人員都會因為無事可幹,收入減少而離職。如果連貸後都離職了。那意味著,放出去的錢,很多都收不回來了。

那麼門店的回款也會持續惡化。

這麼惡性循環下去,平臺就會出現經營性風險。

加上在發展過程中,為了擴展資產端規模,大部分平臺都會把利潤都投入到資產端的拓展和資金端的拓展上面去,絕對不會趴在賬面上不動。

所以平臺會留的流動資金,一般不會太多。

一旦流動資金墊付墊完了,平臺就只能夠選擇公佈逾期或者清盤。

按上面所說的,不管怎麼樣處理,整個平臺都會持續惡化。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極端性風險,比如人的突然變化,列如平臺實際控制人被抓捕了。又比如行業突然惡化了,列如車貸、現金貸在這兩年被政府打壓。再比如在今年,因為政府去槓桿,很多企業的還款能力下降,導致企業貸款的逾期等等。

這些風險有些是可以預判的,有些是不可預判的。

這就要看平臺本身的能力了。

如果這個行業持續惡化下去,很多真實業務的平臺都會出現我說的這種經營性風險。這是逼不得已的。

據我瞭解到,有一些平臺因為貸款端已經沒有資金放款,已經在大幅度裁員來降低成本,保持現金流,爭取度過這個難關。

六、如果平臺清盤,投資人應該怎麼處理?

我個人認為,第一時間要上報金融辦和經偵,先確定平臺不是因為自融或者詐騙玩套路。

然後成立投資人清算委員會,委員會里最好有律師、會計、催收、這三個職業。迅速去輔助或者接管平臺的這部分業務。

所有回款賬戶,由投資人清算委員會,平臺,已經如果有第三方催收公司三方共管,並且定期公示回款情況。

同時辭退大部分線上的運營人員,只留下資產端必要的催收相關人員。降低整體運營成本。

畢竟平臺真開始清盤了,每花的一分錢,都是投資人的。

儘可能的加大力度來催回本金。儘可能的爭取自己的利益。

除非老闆的實力非常雄厚,否則100%的清盤概率非常小,投資人一定要有這種思想準備。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七、目前的行業發展趨勢

我們應該怎麼面對?

首先一定要冷靜下來,要保持理性。

然後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要期望所有投資的平臺都能安全回款。

遇到平臺出現問題,也得分問題的情況。

如果是詐騙、跑路的,第一時間去平臺所在地報警。

報案人數要超過30人,或者超過100萬,警察才會予以立案。所以大家一定要團結,不要被分散了。

平臺如果有股東還在,可以找股東追討部分權益。

追討的權益主要是在平臺經營過程中出現的經營負債,公司是有限責任制行為的。

只要他沒有參與經營,只是做投資,其實只需要盡到作為投資機構的義務。

包括股本金的實繳、實際經營虧損的補回等。

怎麼去股東那鬧,都是沒有意義的。除非你能夠查詢到,平臺所募集的資金,最後是流向了股東或者他的關聯企業。

題外話一句,某平臺最近讓投資人債轉股,我覺得這種套路真心是噁心。

本身借款逾期的企業,就沒有還款能力。你還去做他的股東。

到時候真清盤了,你的出借款如果被認資還好。如果沒有被承認,可能入股還需要承擔一部分經營性虧損的風險。

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對這個行業不瞭解的情況,後臺留言給我,我會摘選出幾個有代表的留言做回答。儘可能的給大家還原這個行業的真實情況。

至於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我無法預測。對於任何平臺的情況,我也無法給大家解答。

我能做的,目前只有這麼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