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爲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鑫旭在線據網絡整理:洛陽偃師,自帝嚳高辛氏都邑於洛陽偃師之先河,之後的華夏第一王都夏都斟鄩都於此,殷商都於此,盤庚遷都於此,西周洛邑及成周城和戰國洛陽都於此,秦相國呂不韋府邸於此,漢魏晉仍都於此。在洛陽市洛河沿岸東西18公里的範圍內,分佈著帝嚳都邑的偃師高莊,夏都二里頭,商都屍鄉溝,周洛邑及成周城,和“五朝都會”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另有春秋滑國故城和劉國故城諸侯國遺址。在朝代更迭上,洛陽偃師先後經歷了帝嚳、夏、商、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計十個朝代。在時間跨度上,從夏都斟鄩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算起,一脈相承綿延到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的公元534年止,計2500多年。在中國約4000多年的都城史中,偃師此首都、東都和陪都史等佔據60%以上的時間跨度。“方寸容納大世界”,其都城密度之高、規模之大、跨度之久,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極為罕見。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那麼,夏商周漢魏晉等代帝王為什麼垂青於洛陽偃師呢?垂青之謎又是什麼呢?讓我們試從建都要素中尋求答案。

一是區位優勢。嵩山居五嶽之中,中原為九州之中,洛陽偃師為天下之中,居天下之中而聚集四方、輻射四方。古人認為這是“居天下之中,融天地之所合,集四時之所交,聚風雨之所會,調陰陽之所和,河山拱戴,天成帝居”的鐘靈毓秀之所在。

二是城防優勢。洛陽偃師位於洛陽盆地的核心,周邊群山環饒,巍峨挺拔、溝壑縱橫、崇山峻嶺構成的龐大山系,構成了洛陽盆地的外沿,成為古都偃師的天然屏障。形成了古都偃師東銜嵩嶽轘轅為障,南依萬安山為屏,西扼函谷要塞,北臨滔滔黃河的四塞險固的京師防禦體系,是得天獨厚的建都寶地。

三是航運優勢。水是都城的命脈,“都邑”的“邑”,下面的“巴”是水的象形字,上面的“口”表示水上的高地,意為在臨河的高地建都邑。洛陽偃師北依黃河,南面伊洛,水系發達,在中華母親河的黃河流域是水系最好的地區,是上天賜予的天然良港。

四是戰略優勢。洛陽偃師位於洛陽盆地、伊洛平原的核心,東出黑石關、虎牢關,連接華北大平原;西出函谷關和潼關,連結八百里秦川,成為東西交通的咽喉要地。

五是環境優勢。洛陽偃師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是“牡丹花城”和“天成帝居”的休養生息地。

六是傳承優勢。“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鵲巢鳩佔”,在前朝都城的基礎上換個牌子即完成“改朝換代”,便達到“四兩撥千斤”之效。從以上幾個方面的綜合優勢來分析,夏商周漢魏晉諸帝王就垂青了洛陽偃師。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古代帝王為何特別喜歡在洛陽偃師建都?

另據《管子•乘馬•立國》載:“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夏都斟鄩(偃師二里頭遺址)、商都西亳(偃師屍鄉溝商城遺址)、周成周城和漢魏洛陽故城(偃師首陽山龍虎灘),以及諸侯國滑國故城(偃師府店)、劉國故城(偃師緱氏陶家村)的選址,均與古立國要求相符。洛陽偃師北有黃河天險,以邙山為屏,南有開闊的伊洛平原,以嵩嶽萬安山為嶂,其都城居於洛河北岸二層臺地。從堪輿學的角度講,洛陽偃師夏商周漢魏晉諸帝都所處之地可謂古今最佳風水寶地,實屬“因天才,就地利”的典範。因而洛陽偃師成為中國歷史上建都長達十朝,綿延兩千多年的建都時間最長久的中國帝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