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万亿美元市场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成商业化首选

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汽车的路测进程也稳步推进。各大企业纷纷将出租车视为自动驾驶商业化首要场景,据预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美元。

催生万亿美元市场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成商业化首选

催生万亿美元市场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成商业化首选

虽然“新能源”、“纯电动”依然是汽车领域的热词,但是很显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才是汽车产业当前最受关注的技术方向。鉴于自动驾驶汽车独特的优势与光明的前景,世界各国纷纷将其视为汽车产业未来变革的核心,不断深化战略布局,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以促进本国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

目前,坐拥谷歌、通用等一众巨头以及特斯拉、Uber等实力新贵的美国,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上依然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德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则奋起直追,凭借各自在汽车产业、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等不同领域的优势,试图打破美国统治地位,赢得各大话语权。

产业链合作成大势所趋

国家之间围绕自动驾驶展开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是相互合作也同样愈发深入。日前,中国领导人访德期间,中德两国就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合作问题上达成共识,签署了《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未来将在多方面全力推进相关合作事宜。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起先,自动驾驶企业之间的发展战略不同、研发路径不同、商业化选择不同,相互竞争也趋于白热化。不过,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研发成本的不断上升,商业化变现的难度提高,许多企业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规划,大包大揽的“风气”也逐步改变。

如谷歌等科技企业,放弃了自主造车;还有更多的传统车企,选择了和科技公司合作。甚至是零部件企业,也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中来。科技企业、传统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在合作趋势愈发凸显的情况下,自动驾驶产业链逐渐形成,不少企业也开始组建联盟,采取纵向合作、横向竞争的方式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研发与商用。另外,研究机构与高等院校也日趋成为自动驾驶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

2018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的产业链合作趋势再进一步,更多企业选择了寻找强援,一起做大蛋糕。据不完全统计,半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Waymo与捷豹路虎、采埃孚与佛吉亚、蔚来与博世、戴勒姆与清华大学、宝马与百度、奥迪与华为、长城华冠与四维图新等众多企业达成了合作。

出行服务开启商业化大门

从独行到携手同行、从竞争到寻求合作,自动驾驶企业的不同选择体现了这一领域的趋势转变,也体现了各大玩家对于加快推动商业化、尽早实现利益变现的根本诉求。无论对于哪一家企业而言,赚钱始终是最基本的目标。

近两年,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已经实现了从L2级辅助驾驶到L3级、L4级的跨越。虽然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还不成熟,但是能够迈进这一台阶,依然给不少企业带来了信心。

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宣布了自动驾驶汽车量产计划,量产时间主要分布于2018年至2023年之间。其中,百度已经联合金龙客车实现了自动驾驶巴士的量产,奥迪也宣称推出了L3级自动驾驶量产汽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动驾驶商业化也加速落地。借助共享出行生态带来的出行服务市场增长机遇,各大自动驾驶企业纷纷将出租车作为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首要场景。除了行业领头羊Waymo之外,戴勒姆、Uber、博世、Lyft、通用等企业都宣布将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或创造万亿美元市场

众所周知,随着网约汽车产业的发展,共享出行风靡全球,成为最受关注的新兴业态之一。未来,移动互联网在出行服务中的重要性还将持续上升,共享出行市场也将不断增长,这无疑是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的巨大机遇。

自动驾驶汽车的规模化普及,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顽疾,释放更多交通客运资源,为人们带来来更好的出行服务体验。届时,人们不用在纠结于停车、堵车等问题,而是能够享受作为一个乘客的悠闲时光,可以将通勤时间用来休息或者工作。业内专家分析,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费用甚至会比传统出租车更低。

对于上班族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消息;对于经济增长来说,人们拥有更多的可利用时间,也就意味着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据专业统计机构预测,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出行服务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万亿美元级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