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适量摄入海鲜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每周摄入1~2顿海鲜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突发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风险。

2018年5月17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有关海鲜类饮食中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文章,基于现有证据提出,每周摄入1~2顿海鲜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突发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风险,因此推荐将其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自从AHA于2002年发布“鱼类摄入、鱼油及ω-3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科学声明之后,来自观察性和实验性研究,以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不断涌现,进一步支持海鲜类饮食中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存在益处。在这项最新的科学咨询论文中,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Eric Rimm博士等对这些相关证据再次进行了总结。

高血压:大量试验结果显示补充鱼油与降低血压相关(这可能与其舒张血管作用相关),但专门评估海鲜对血压影响的研究很少。

心源性猝死:由于可以增强心肌细胞电稳定性、降低心率、降低非致命性和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及改善心率变异性,每周摄入1~2顿海鲜(炸鱼除外)可以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但更高的海鲜摄入量对于进一步降低风险并没有额外益处。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非所有研究均显示摄入海鲜可以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有些研究显示两者无关甚至存在负面影响。这可能与不同研究中的海鲜加工方法存在差异有关。

AHA:适量摄入海鲜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冠心病:每月摄入1~4顿海鲜总体而言可以降低冠心病风险。

卒中:摄入鱼类或许可以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但对于出血性卒中并无影响。

作者指出,当前的科学证据强烈支持将适量摄入海鲜视为心脏健康饮食模式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摄入海鲜类食物过多,也会随之出现一些问题。例如,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的增加可能会降低来自海鲜的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益处(尽管目前尚无重要证据支持这一影响)。

此外,在大型掠食性鱼类(例如金枪鱼)中可能会发现汞等重金属超标,尽管现有证据同样并不支持这会对CVD终点存在显著不良影响。作者认为,即使鱼类中的汞超标可能会对CVD风险存在不良影响,但现有证据提示每周摄入1~2顿海鲜的益处仍超过其风险,尤其是在摄入多种类型海鲜的情况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