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公正?

亓四明


出入世間幾十載,我們懂得了很多道理,缺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想試著解釋這個問題,或許是我們所學的東西過於表面化,從而導致那些道理對於生活的應用不夠貼切,從而僵化成為一種教條。

畢竟我們的生活是有源頭的,思想也是有來處的,通過不斷的瞭解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爭論的經過和結果,我們得到了一種全新的認知,或者說我們重新找回了某些本來就存在的東西。

《公正》通過回顧過去或者當下的思想史,對我們曾經、當下以及未來將會遇到的問題試著進行解讀與分析,試圖尋找出一條通往正義的道路,作者桑德爾是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很多年來一直在教授一門名叫《公正》的課程,直到嘔心瀝血將其編纂成書,這些經典的思想將影響更多的人。

本書總共分為十章,分別討論了功利主義、自由至上主義以及促進德性以及共同的善。每一種思想都曾深刻的影響著並將持續影響著人類社會,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我們總算能夠抓住人類生活的關鍵點,通過不斷的思想訓練,走出生活的迷宮。

以下三種觀念,是三種關於思考公正的進路,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我們可能都有涉及,只是不明來處,本書並不是一本思想史類的著作,而是一堂生動的辯論,道理是死的,本身也不存在任何價值,但是對於道理的分辨就進一步具有了指導美好生活的意義。

一、功利主義

功利主義來源於英國政治哲學家邊沁,他提出了這種以福利最大化為導向的哲學是人類歷史上濃重的一筆,如今政府的很多決策都是根據這一思想而做出,這一思想認為如果將奴隸丟進鬥獸場即使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可是樓臺上的看客獲得的快樂遠遠超越了他的個人痛苦,這樣做是值得的。然而,這也是這一思想在道德上收到批判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忽視個人權利,即使邊沁的下一輩哲學家密爾對於邊沁的功利主義進行了較為人性化的修正,試圖回應其在道德上的反駁,可是除了偏離功利主義的價值體系,別無他法。由此可見,做到公正必須將其與自由和道德相聯繫,否則就無法做到真正的公正。

二、自由至上主義

自由至上主義很好的批判了功利主義無視個人的權利的道德缺陷,“權利如果不依賴於功利主義,那麼什麼才是它的道德基礎呢?”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康德,他是一名基督徒,但是他的為權利所提供的道德基礎並非神學的,恰恰相反,康德認為“我們是理性的存在,值得擁有尊嚴和尊重。”康德的“理性”二字,分量十足。它將我們一下子與邊沁的功利主義劃開一條巨大的鴻溝,邊沁認為的我們喜歡快樂而討厭痛苦;然而他錯在堅持認為此二者是我們至高無上的主人。康德將我們都這種偏見中拯救出來,讓我們看到,是感性的同時,理性的光輝也在我們頭頂閃爍,某些時候,當理性掌管我們的意志時,我們就不受慾望的驅動去追求快樂,避免痛苦。但僅僅是擁有了理性的人的本身就能夠為公正代言嗎?康德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們審視,那就是社會契約——它試圖從一種假象的契約得出來推理公正,從而獲得一種實踐性和現實性。將近兩個世紀後的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並最終將我們導向一種目的論。亞里士多德再一次登上了現代政治的舞臺。

三、促進德性以及共同的善

亞里士多德認為關於公正的爭論不可避免的就是關於榮譽、德性以及良善生活本質的爭論。對他而言,政治的目的並不在建立一套中立於各種目的的權利框架,而是塑造好公民,培育好品質。作者也從肯尼迪總統的演講中驚喜的發現了這一點:“簡而言之,除了那些使生活富有意義的事物意外,它衡量一切。此外,它能告訴我們有關美國的一切,卻不能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因為自己是美國人而感到驕傲。”

四、桑德爾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更加直接的關注同胞們所帶入公共社會的各種道德和宗教信念——有時質疑並反對之,有時聆聽並學習之。”

參與政治生活是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作者很好的繼承了這一點,以期望一種認真對待道德和精神問題並將這些問題應用於廣發經濟與公民關懷的政治。

總而言之,為了形成一個公正的社會,我們不得不共同推理良善生活的意義,不得不創造一種公共文化以容納那些不可避免要產生的各種分歧。



576777299


公正要看對誰而言,對一件事情雙方都覺得有理,都站在各自的立場而論,第三者及使以公平對待之,都有一方不滿足,都會傷及一方的利益。因各人的利益不同,很難達到雙方都滿意,因此也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公正。


四夢2鄒褔祥


沒有絕對的公正,有的時候公正反而是不公正


社會偏向於支持弱勢群體,比如漢族和少主民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滿足大部分的稱,就是公正,再舉個例子:你有兩個親戚,關係一樣親,一個有錢一個沒有錢,他們吵架了打起來了,都傷的很重,你會偏向哪個?拋開和你的利益關係,如果你選擇站中間,其實你已經偏向富人了,因為他們之間的社會資源和財富資源不對等,所以真正的站中間應該是偏向窮的那個親戚多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