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多支強隊老將回歸,中國女排最該做的就是堅持做自己

最近幾天,各種新聞媒體都在報道各支世錦賽參賽隊伍中又有老將回歸,或者傷員歸隊的消息。似乎在用這樣的方式提醒中國女排,原本的強敵已變得更強,中國女排的前路有風險,一路要謹慎。

面對多支強隊老將回歸,中國女排最該做的就是堅持做自己

其實依筆者看來,不管別的隊伍人員如何發生變化,你是娜塔莉亞歸來,還是奧格耶諾維奇開練,又或者是長岡望悠復出,我們中國女排都不用過多在意,因為我們最主要應該做的是做好自己。可以在技術戰術上研究對方,但不能在心理上產生怵頭心理。更不能因為其他隊伍的人員變化,而打亂自己的備戰節奏。因為我們自己也有很多的優勢和特長,最重要的是能找準自己的節奏,打出自己的東西。

面對多支強隊老將回歸,中國女排最該做的就是堅持做自己

在很多時候,大家都說中國隊今年成績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隊伍更新換代。但是大家肯定也會記得,去年我們拿大冠軍盃,隊伍中的主要成員,也還是這些人。像李盈瑩、胡銘媛這樣的新人,佔據的位置並不多。我們在總決賽拿出的主力陣容,唯一變化了的,就是缺了張常寧。的確,張常寧在隊伍中十分重要,但是真的因為少了一個張常寧,隊伍的實力就要明顯下滑那麼多?到了世界諸強面前沒了還手之力嗎?其實如果從縱向上,拿去年的大冠軍盃和今年的世界女排聯賽做比較,我們就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也就是影響我們發揮的罪魁禍首,是我們中國隊把自己的特長給丟了,在擁有高度的同時,卻忽略了高度的作用。跟美國、巴西、意大利等以快見長的強隊搶速度,從一傳開始就要求接一傳隊員壓低弧度快速出手,然後二傳也是一直強調快速跳傳,這就造成中國女排一傳,二傳因為變節奏而屢屢出現失誤。我們高個子的隊員的確可以快,但是不是跟著巴西、意大利還有美國跑的那種快,而是與高結合的,經常有節奏變化的那種快。或者更確切地說,適合中國女排的快,其實是一種快慢結合,或者高快結合,讓對方也找不到我們的進攻時間點的快,等到他們真的找到時,我們又可以用自己的身高優勢來壓制對方,而不是單純的追求加速度的那種絕對的快。對於中國女排現有的這些高個子隊員,那樣純粹意義上的快,我們應該是怎麼練都很難達到。也無需去一味追逐那樣的快。

面對多支強隊老將回歸,中國女排最該做的就是堅持做自己

好在女排聯賽南京總決賽,與巴西爭奪季軍的比賽中,中國女排及時調整,重新做到以我為主,以郎平指導為首的教練們更加註意去調動隊員們打自己的東西,場上隊員心定了,我們依然打自己的高,也用快跟高結合,從一兩點上用快來配合高,用速度上的變化來衝擊對方,久違的中國女排也就此重新回來了。

面對多支強隊老將回歸,中國女排最該做的就是堅持做自己

我們有世界第一主攻朱婷,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自由人林莉,也有越來越進步和全面的張常寧、龔翔宇,顏妮和袁心玥調整好狀態,也依然是中國的移動長城。丁霞和刁琳宇、姚迪又實現了良性競爭,劉曉彤在學業上的進步,反過來促進了他在打球心態方面的成熟,李盈瑩和胡銘媛的出現,更豐富了隊伍的打法。曾春蕾的迴歸,也給隊伍平添了一分保險。我們不應該懷疑女排的實力和能力,更不能失掉自己原有的優勢和信心。中國女排,王者之師,對手們的確很強,但我們同樣不弱。世錦賽的賽場上,中國姑娘們一定還會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他們能繼續成為我們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