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2018年世界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但對於不懂足球的小編來說,我就默默地欣賞運動員的英姿就好啦!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於是一場比賽下來,小編的表情幾乎都是這樣的: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今年世界盃在俄羅斯舉行,對於不能遠赴俄羅斯現場觀看的fans來說,可是大大滴遺憾呀!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不過去不了俄羅斯也不要緊,偷偷的告訴你,中國的“足球之鄉”就在梅州!!!

梅州,自上世紀初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是中國足球一顆最耀眼的明星,被譽為“北有足球城(大連),南有足球鄉(梅州)”。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這麼厲害的梅州,你見過麼?

足球之鄉發展史

1873年,德國巴色會派畢安、延得志到五華縣長布元坑村傳教,並創辦元坑中書館,開設以體操、器械、單槓、平衡木等項目為主要內容的體育課,並向學生介紹近代足球技術。

傳教士對梅州足球的發展可是功不可沒呀!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1901年,西方的牧師又在該館教學生踢球,首開梅州足球運動的先河。

1907年,受孫中山先生的委派,旅日同盟會會員謝逸橋和溫靖侯回到故鄉梅州集結革命力量,培養辛亥革命軍事骨幹。

他們在嘉應州的鬆口溫仲和學堂內,設立體育學堂,在對學員進行體質訓練時,教員古植還指導學員踢足球。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踢足球是個非常鍛鍊體力的運動,看來教員選擇足球完全沒毛病。

1914年,巴色會派萬保全擔任梅縣樂育學校校長。校長萬保全對於梅州足球運動的發展壯大可是一枚關鍵的人物。

同年萬保全就將校門前的草地開闢為足球場,並親自指導學生踢足球。當地的青少年受到影響,就以柚子或棉紗繞成線團做球,也踢起足球來。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1917年,萬保全組織梅縣附近的四間中學進行足球比賽,足球運動會開始從學校走向社會,在梅州各縣,尤其是梅縣、興寧、五華等地逐漸發展,成為廣大城鄉人民喜愛的一項運動。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可以說梅州足球的發展是緊跟時代的步伐的,梅州足球的傳入時期與現代足球傳入中國的時間相近,屬於在國內較早開展和普及足球的地區。

1956年,國家體委會根據梅州悠久的足球運動歷史,授予梅州“足球之鄉”的稱號。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球王李惠堂

除了C羅、梅西,你是否知道還有個李惠堂呢?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這是上世紀30年代在上海灘流傳的佳話。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李惠堂是梅州五華錫坑人,是唯一與貝利一起當選過世界球王的中國人。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他的“柚子射狗洞”、“鐵腳震日寇”等傳奇故事曾經讓多少少年遐想不已。

梅州也因球王李惠堂而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

客家文化

為什麼足球這一海外體育文化,在梅州最先生根發芽?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客家文化是建立在遷徙的基礎上的,是一種移民文化,表現出很強的包容性與開放性。

和睦共處、互助互愛的客家人的團結精神與足球戰術中的團隊精神具有很強的一致性和契合性。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正是這種客家文化為現代足球運動在梅州生根發芽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雖然在九十年代開始,梅州的足球發展陷入了困境。但是為了重振“足球之鄉”,2012年底,梅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梅州足球發展的十年規劃。

讓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等待“足球之鄉”重現輝煌吧!

既然不能去俄羅斯看世界盃,那就去“足球之鄉”過過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