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筆談145:寇準靠宦官實現最後復出,是貪戀權位還是敢於擔當

本號(紀巖松)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今天是原創第145篇。


趙恆的皇帝生涯很有意思,被明顯地分為三階段:澶淵之盟前,他是生活在別人陰影下;寇準罷相後,他是自我麻醉;火災、蝗災、旱災之後,他開始病重、開始神經衰弱,有些莫名變化

朝廷的政爭愈加激烈,最終形成了丁謂這個宋史有名的奸臣。為了除掉他,牛人寇準首先登場。

帽妖傳說

1018,看似趙恆在位的一個普通年份,並無太多大事和人事變動值得記憶,但民間和朝廷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

先說民間的事。

五月的某一天,西京洛陽突然出現傳聞。說有一種像帽蓋一樣的東西漂浮半空自由飛翔,晚上還飛入百姓家中,甚至能變成大狼傷人。說得有鼻子有眼,導致西京百姓人人驚慌失措、家家關門閉戶。為了除妖降魔,一些膽大的人開始組織除妖隊,手持兵器到處巡邏。

當時的西京留守是王嗣宗。

他一向不信這些牛鬼蛇神,所以他採取的措施是——毫不理會,希望謠言止於智者

直到五月底,河陽三城節度使張旻將情況上報,趙恆才知道西京已經妖言惑眾。他不敢怠慢,迅速派出調查組,還在西京舉行了祭祀活動。

但事情失去控制,反而持續擴散。不久,謠言傳入京城,說帽妖開始入戶吃人,嚇得京中百姓不敢睡覺,整族人通宵圍坐,嚴陣以待。最令人擔憂的是,軍中也受影響,士兵們徹夜鼓譟,人心惶惶。

宋史筆談145:寇準靠宦官實現最後復出,是貪戀權位還是敢於擔當

眼見要出大亂子,趙恆下詔懸賞,要揪出妖言惑眾、形跡可疑者。很快,抓獲了一些和尚道士。

趙恆令呂夷簡(呂蒙正侄子)、周懷政嚴加審訊,結果發現這些和尚道士跟謠言都沒有關係。此時趙恆體現出罕見的雷厲風行,他不管有沒有關係,下令將這些人棄市的棄市、流放的流放,再公之於眾。

同時,王曾也幫了趙恆一個大忙。他從參知政事調往應天知府後,表現得異常強硬。他下令各家各戶打開大門,誰敢說帽妖來了就把誰抓捕。結果應天府竟然平安無事。

宋史筆談145:寇準靠宦官實現最後復出,是貪戀權位還是敢於擔當

慢慢地,帽妖的傳說無聲無息了。

一個不知起於何處的謠言,竟然演變成一個轟動朝野危及社稷的惡性事件。趙恆下令,罷黜西京留守王嗣宗,改由馮拯擔任

再說朝堂的事。參知政事張知白與宰相王欽若總是配合不了,最後迫於無奈以病辭職,被調往知天雄軍。

這樣,王欽若權勢更大了。

一個宦官的能量

但趙恆的心愈加不踏實了。他不是對王欽若不信任。

這兩年災害頻仍,今年又出現妖傳說,他身體日差,需要一種寄託。可王欽若發動的造神運動進行到這一步,已經再無新意了,而且朝中對王欽若、對造神運動的非議不少。

他需要扶持,需要重新搭建與神交流的通道,重振自己的信心。

宋史筆談145:寇準靠宦官實現最後復出,是貪戀權位還是敢於擔當

丁謂的表現不錯,他過完春節,就不斷上報祥瑞。但丁謂的分量仍是不夠。

這時,宦官周懷政的開始發揮能量了。他趁機進場,成為未來兩年政壇的重要力量。

周懷政,這個最先取下天書的人,在劉承珪死後,伊然成為趙恆最信任的宦官首領

。趙恆修玉清昭應宮,都監是他;舉行各種祭祀活動,隨行都有他;趙恆為兒子修建資善堂以供學習,都監也是他。

宋史筆談145:寇準靠宦官實現最後復出,是貪戀權位還是敢於擔當

見他勢大,一些人開始依附,其中就有朱能

朱能,戍邊大將田敏的家奴。為取得周懷政信任,不惜下血本,通過賄賂周懷政親信,得以結識。兩人都喜歡談論妖魔神怪之事,馬上一拍即合。

朱能由此進入政壇,擔任御藥使、領階州刺史,並派往永興軍巡檢,督建乾佑觀

1019年三月,不知是出於誰的主意還是誰的授意,史書上都說是他倆合謀,在乾佑山(今陝西商洛市柞水縣)偽造“天書”。

大家注意,十餘年前周懷政是第一個取天書的人,現在發現的天書卻被說成“偽造”,怎麼看都有事後算賬的嫌疑。

天書再現有無陰謀?

就當時而言,作為皇帝親信的周懷政、朱能,在乾佑山發現天書,無疑是政治正確的。但整件事充溢著陰謀的味道——陰謀指向寇準。

寇準當時主政永興軍(治所在西安)。天書降至他的治下,讓他進退維谷,皇帝要逼他表態,一如當年的王旦

趙恆需要這份天書。歷經十年的天書封禪,朝堂內外已經疲憊,大家都明白這就是一場虛妄的表演。還有誰能夠壓制這些議論,讓皇帝持續這種甘之若飴的生活?歷史或者說趙恆選擇了寇準。

寇準歷來不信天書,現在天書降至其治下,如果再由他獻上,定能使天下信服。趙恆覺得這計策不錯。於是天書出場了,周懷政前往說服寇準。

寇準不願意幹這種老馬失蹄、晚節不保的事,沒有答應周懷政

宋史筆談145:寇準靠宦官實現最後復出,是貪戀權位還是敢於擔當

但是別忘了,政治人物也是人,也有家屬。

攻破不了本人,就從家屬入手,這是自古屢試不爽的經驗之談

周懷政很快找到熟人、同事王曙。此時趙恆唯一的兒子趙受益已經改名為趙禎,於去年被封為太子,周懷政兼管句左右春坊事(負責太子宮中事務),王曙是太子賓客。

王曙還另有一個身份,他是寇準的女婿,曾經受寇準拖累被貶官兩次。具體周懷政怎麼找王曙,王曙怎麼說服寇準的,史書上都沒有說。總之,到最後,寇準答應周懷政上報祥瑞,朱能得以奉迎天書

趙恆下詔寇準入朝。

寇準復出

按照寇準的性格,入京從事這樣複雜的任務,明眼人都知道,前途難測。

果然,他還沒動身出發,朝中已是議論紛紛。

太子右諭德魯宗道上書,說,施政以善不作惡,上天自有福報,何來天書?這只是奸臣肆意妄為,以惑聖聽!

孫奭照例上書。他旁徵博引,列舉漢武帝、宋太宗及唐明皇正反兩面的治亂例子,然後說,朱能,奸佞小人!驟登高位,全是因為妄言祥瑞!而今陛下居然相信天書,屈尊迎拜、專門供奉,上至朝廷下至閭巷,無不痛心疾首腹誹不已!天下皆知朱能所為,唯獨陛下一人矇在鼓裡,願陛下以史為鑑,斬朱能以謝天下!

言辭一如既往地激烈。趙恆也是一如既往地不聽,也不怪罪。

寇準就是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出發了。這是他四起四落後的再度出山。

宋史筆談145:寇準靠宦官實現最後復出,是貪戀權位還是敢於擔當

按照他的資歷、他的功勳,如果不出山,那也足夠名垂青史流芳百年;而按照他的個性、他的年紀和朝廷態勢,他經不起折騰了,如果再有起落,那恐怕將是人生的盡頭和谷底。

他的門人告誡他說,上策是你走到半路就假裝有病,上書堅決請求外調;中策是你進京見到皇帝立即揭發天書是假,即使得罪他也還能保住晚節;最下策就是再進中書為相。

但寇準沒聽。他已經開始理解王旦了。事情總得有人去做,與其讓別人借天書禍害朝政,還不如自己置身其中,然後再圖謀改變,挽救朝廷頹勢。要想做大事、承擔責任,必先佔據要位;能力越強、位置越高,責任越大。

不聽旁人勸阻,不管朝臣非議,不計歷史名聲,不顧個人安危,寇準頭也不回地入朝了。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名!

這是貪戀權位、不捨富貴嗎?不!這是使命感,這是責任感!

被寇準替換下場的便是王欽若

宋史筆談145:寇準靠宦官實現最後復出,是貪戀權位還是敢於擔當

或許是王欽若不願意在天書一事上被人分寵,或許是不滿這次天書出臺居然沒他的功勞,所以他與周懷政有較深的矛盾。隨後,王欽若被人舉報受賄,他上前辯解,並請求由御史臺調查原委。

趙恆不高興了,說,國家設置御史臺,不是為你核實情況的!

接下來,王欽若再被舉報與道士有來往,收藏禁書。理由足夠了。

趙恆問也不用問,下令:王欽若罷為太子太保,隨後調往杭州;寇準為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丁謂為吏部尚書、參知政事。

中書被重整了。寇準和丁謂的鬥爭即將開場。


多謝欣賞。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紀巖松),後續連載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