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大浪淘沙後記:中國國情推進下的未來可期

【有中國國情特色的用戶、平臺和監管參與其中的互金行業,發展成為今天的龐然大物,也成為中國獨有的樣本。大,就一定帶來問題的複雜性,而金融市場的複雜性又是其中之最,牽涉甚廣,這考驗著三方的智慧。要做聰明理性的用戶,要做合規安全的平臺,要做智慧有方的監管。】

近一個多月的P2P爆雷潮從硝煙瀰漫到暫告段落,引發了媒體、投資人、行業專家和學界等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觀點和文章如雪片飛至。從百度指數來看,P2P的搜索指數在7月中旬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峰值,近乎是平均搜索指數的5倍。至今相關的評論和表態仍不斷見諸媒介。

說這次的震動是行業排毒自清、走向整體合規健康發展應無疑義。在稍微冷靜的當口,我們來看看現在整體的行業情況和監管走勢如何,而P2P的行業未來又將走向何處?

P2P大浪淘沙後記:中國國情推進下的未來可期

一個強信號:看好P2P未來

P2P從最初良莠不齊的6000多家到現在不到2000家,經歷了一個從野蠻到自我淨化的過程,類似現在這次比較密集的爆雷潮其實不是頭一次,2013年之前行業有過零星爆雷現象,2014年有過一次相對密集的情況發生,今年這次只不過數量和波及面稍大一些。

凡普金科創始合夥人&CEO董祺對此表示:“這次大多數‘爆雷’公司的業務模式都有非常明顯的不良特徵,如資金投放去向不明,或資金集中面向中小企業投放等。資金投放品種或類別比較單一的P2P公司,因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風險急速上升。”

可以預測的是,因為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關係,後續還將會有問題平臺或實力不足平臺爆出,這會是一個常態,而最終留下的將是合規平臺或實力過硬的平臺。正如董祺所言,短期的市場波動的確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堅持合規的業務模式、堅持在資產端小額分散的策略,就會帶領業務走長期可持續性發展道路。

很多金融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表示深切擔憂,呼籲監管部門應儘快拿出統一標準。儘管監管時有政策出臺或發聲,但對於最終的合規細則和標準始終沒有結論。人民銀行會同互金整治小組曾表示,“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這意味著行業將面臨很長一段時間的整改和煎熬。隨著問題平臺爆發事件的影響擴大,監管終於坐不住了,7月16日,銀保監會召開座談會,高調錶態並釋放了一個明確的政策信號,那就是全國性187條網貸備案驗收細則將於7-8月出臺,官方口徑終於有了一個說法,懸在P2P平臺和投資人心中的那塊石頭也能稍微落地了,市場信心隨之提振。

從讓子彈先飛一會的“再看看”態度,到現在最高監管銀保監會的表態,給整個慌亂的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不要慌,大家關心的細則馬上出臺。除了監管一方,來自媒體和學者、行業機構及研究專家的聲音也從分析原因轉變為討論行業趨勢,大致意思是,支持合規平臺,不要一棒子打死,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空間還很大。以上,都傳遞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那就是支持和看好P2P的未來發展,大家要有信心。

獨有的中國樣本

看好P2P的未來發展,這句話到底包含有多少民意和監管思考?結合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用戶、平臺和監管這重要的三方關係,我們不妨來窺探一下,這將有利於我們去理解為什麼看好以及有多大信心。

中國是一個大國,有自己的具體國情。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總人口超過10億的國家,近幾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讓中國迅速崛起,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互聯網金融或者說金融科技的主戰場。中國人多,民間財富積累龐大,愛儲蓄,風險意識強,年輕一代更注重消費和個人享受,雖對金錢儲蓄不如父母輩重視,但也更加重視通過理財等新手段來保障未來。長期以來中國人的錢都躺在銀行賬戶上,再不然就是買基金、股票之類的,投融資渠道有限。一旦創新的渠道被打開,可想而知民意洶湧。另外,中國數量龐大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頑疾難解。資金供需雙方的飢渴成為數千家互金平臺在初期就得以野蠻生長的重要原因。

說到平臺,互聯網金融順應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蓬勃發展而生,憑藉投融資人的旺盛需求而長。在互聯網思維和創新思維盛行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更懂得如何利用網絡和新媒體平臺吸引用戶和投資人,一開始就顯示出與傳統金融機構不一樣的魅力。短短數年,萬億的市場,數千家平臺,蔚為壯觀。行業評論,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世界範圍內恐怕都找不到先例。

再來看監管。中國的監管一直採取包容式的監管方式,相對開放、容錯的態度,寬鬆的監管環境,給予平臺和行業很大的自由和空間。結合世界範圍內的金融理論研究來看,一類是市場主導的英美模式,去中介化(脫媒)比較徹底,另一類是德日模式,具有較重的中介化色彩。在中國,傳統的金融中介還是起主導作用,但又給予其他創新渠道前所未有的發揮空間,既不同於英美模式也不同於德日模式,這就是中國特色的金融格局。沒有包容式監管,中國金融就不會有今天跨越式發展的格局。

以上,“中國式”用戶、平臺和監管參與其中的互金行業,發展成為今天的龐然大物,也成為中國獨有的樣本。大,就一定帶來問題的複雜性,而金融市場的複雜性又是其中之最,牽涉甚廣,這考驗著三方的智慧。要做聰明理性的用戶,要做合規安全的平臺,要做智慧有方的監管。每一個決策牽動的是以億計的投資人和萬億的市場,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國民信心、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對金融體系改革進程的影響,等等,重要性可想而知。監管放開或收縮的一點點空間,都將促發行業的巨大波動。說到這,應該可以理解,上面提到的在諸多情急之下即將出臺的187備案細則,已經意味著對行業信心的極大提振和對行業前景的極大肯定。這一決策及其後續影響將成就一段歷史。

未來興於生態

互聯網金融或者P2P的未來在哪裡?可能就在金融體制改革的趨勢裡,在金融多元的生態裡。

市場化、國際化和科技化,是中國金融改革的基本方向。著名金融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金融最主要的作用是把一系列工具創造出來,以滿足市場投資和融資需求,以分散風險,這是現代金融的核心要義。”他認為現代金融體系有一些基本的元素,包括工具的多樣性,結構的多元性和市場透明度等。

無論是互聯網金融或是金融科技,他們都被定義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和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在彌補金融多元生態、服務沒有被傳統金融機構覆蓋的廣泛人群需求之路上已經走出了一大步。他們順應了市場經濟發展趨勢,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和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也將同生態共榮。

吳曉求稱,金融創新不能永遠處在野蠻生長的狀態,野蠻生長一段時期後,一定要讓金融創新納入監管之中,把灌木叢裡的幾棵樹培養成參天大樹。縱觀行業,除了螞蟻金服、騰訊金服、京東金融等民營巨頭和樂信、51信用卡等上市派,目前網貸行業排行前十的陸金服、宜信、愛錢進等頭部平臺是最有可能成長為大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