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情一生!泰安修表匠俞照洪40載堅守 最怕手藝失傳

“钟”情一生!泰安修表匠俞照洪40载坚守 最怕手艺失传

早期的亨得利鐘錶店

記者 邵蕊

手錶、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上個世紀的“三轉一響”是多數家庭的嚮往和追求,技藝高超的修表匠也曾風光無限。在東嶽大街與青年路路口的泰安“城市之鐘”腳下,百年老字號的亨得利鐘錶店裡,1959年生人的俞照洪正伏案修表。方寸櫃檯,一盞黃燈,嘀嗒嘀嗒的鐘表聲裡,一恍四十三年。“很小的時候,就趴這看人修表,這麼多年了還是在這兒。”

“钟”情一生!泰安修表匠俞照洪40载坚守 最怕手艺失传

亨得利鐘錶店現貌

“钟”情一生!泰安修表匠俞照洪40载坚守 最怕手艺失传

修表匠俞照洪

鐘錶行業,往大點說,是社會經濟的晴雨表,直接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變化。1976年的俞照洪剛剛十八歲,“那時候不像現在發達,心上只顧著溫飽,我家老爺子要我學門手藝,說手藝人啥時候都餓不著。”這也遂了俞照洪自小對修表的嚮往,於是來到亨得利奉茶磕頭,拜了當時泰安最有名的修表師傅王序泉為師。

“钟”情一生!泰安修表匠俞照洪40载坚守 最怕手艺失传

俞照洪修表時專心致志

學徒期間,俞照洪主要維修坐鐘掛鐘,修表複雜卻樂在其中,最讓人拍手叫絕的是,一些外面買不到的零件,俞照洪都能用手生生挫出來,讓一些已宣判“死刑”的手錶起死回生。不過鐘錶品種雖多,很多構造原理還是相同的,在案臺前動輒三四個小時極其耗費精力,“單純為學而學,一定會覺得乏味。”

經過三年磨練,深得師傅王序泉器重的俞照洪,在學成後真正成為了亨得利修表師中的一員。此後修過的表,除了國內的,也有來自瑞士、法國、日本、德國等世界各地的,它們不同的構造令俞照洪興奮不已,“表的多樣性給我們修表匠提供了進步的空間,幹一輩子學一輩子”。俞照洪曾作為鐘錶眼鏡技校裡最年輕的教師,向來自全國的鐘表愛好者授課,那個年代,俞照洪和他的修錶行業正炙手可熱。

“钟”情一生!泰安修表匠俞照洪40载坚守 最怕手艺失传

鐘錶問題聽聲響巧辨別

但好景不長,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電子錶、石英錶進入市場,傳統修表業受到巨大沖擊。後來,BB機、手機廣泛運用,手錶幾乎淡出人們的視野,修表業更是迅速凋敝。“當時有很多老店都倒閉了,領導帶著我們死扛下來,才保存住現在的店。”

第二次挫折是網購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為鐘錶拓出了全新的銷售渠道,也無疑令亨得利等鐘錶實體店狹窄的營業空間更加狹窄。不過,奢侈品手錶業的復甦卻令修表業有了絲絲緩和,“幾萬幾十萬價格買來的手錶,比起換一塊,大家還是修的多,網上可以買的到手錶,但買不到修表。”

從業期間俞照洪曾前往北京進修學習,本可以憑藉技藝在城市收入不菲的他,卻毅然選擇回到老店的長桌上——“沒辦法還是喜歡老地方,幹著舒坦,年紀上來了,總覺得讓開始的地方成為結束的地方,才算是個修表匠完整的一生。”

“钟”情一生!泰安修表匠俞照洪40载坚守 最怕手艺失传

俞照洪細緻更換手錶零件

採訪期間來店裡修表的人不少,一位男士拿著一塊四萬塊購入的名牌表放在俞照洪案頭,打開後表蓋,俞照洪笑了:買貴了。一檢查,原來是手錶零件不精,導致的齒輪咬合緩慢,需要進行全面的潤滑保養,“表的好壞師傅知道,外形上是看不出來的”。精準的動作,犀利的眼神,俞照洪修起表來專注、嚴謹,掌心厚厚的老繭正是他日復一日與鐘錶相處留下的痕跡。

一根頭髮的直徑約80微米,而製表精度要達到7微米,僅一塊表的製作就需要100多個零件1000多道工序。“不開心的時候,拿著小鑷子搗騰下這些傢伙什,就覺得特別知足,修表能給我帶來成就感。”

比起修表師,俞照洪更愛“修表匠”的稱呼,以提醒自己常懷匠人之心打磨,成就手中這永恆的時間。

“钟”情一生!泰安修表匠俞照洪40载坚守 最怕手艺失传

俞照洪擦拭店內的立鍾

今年59歲的俞照洪馬上面臨退休,他的最大希望就是找一個傳承人,“苦活計,需要坐得住。”雖然之前也曾有過學徒,但不是改行就是單幹了。“沒有人接班的話,我就再等等,還能幹。老一輩的手藝不能丟,只要有人想學,我肯定樂意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