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前后,怎样和孩子交流?

时值暑假,这篇文章似乎来的晚了些。这次期末考,我家娃没有考好。一定程度上,这样的结果在预料之中。

六年级时,孩子大量的时间被作业和测验占据。虽然最终孩子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但我知道,这样的方式侵袭着孩子的学习动机(相关内容我曾在《小升初引发的反思》中说过。

同时,我也知道,初一时,有很多孩子会经历“跌落现象”。

跌落现象,即从最高位置(在小学,学校里那些年龄最大、体格最强、最有权力的学生)掉到最低位置(在中学或初中,学校里那些年龄最小、体格最弱、最没权力的学生)的情况。研究者发现,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在从小学过渡到中学或初中时,初中或中学的第一年是最艰难的。

也许从成年人的角度看,从小学升入初中是正常过渡,但身在其中的孩子是有压力的,压力来源于改变:学校的变化以及自身的变化(《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校》)。

01

考试前一个月,孩子和我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

周末,我外出讲课,孩子独自在家完成作业。下午我回到家,孩子还有很多作业没有做完。我对孩子表达了我的不满。孩子说:没做完就没做完嘛,晚上做不就行了。明天不也可以做吗?

我:晚上和明天确实可以做。但时间只用来做作业,没有任何预习复习的时间,你也没有玩的时间,这实在是我不想看到的状态。(面质性我信息)

孩子:我这状态怎么了?

我:你认为自己的状态挺好的。(换档,积极倾听)

孩子:是(气鼓鼓的)。

我:你对自己的状态挺满意的。(积极倾听)

孩子:是(有些犹豫)。

我:要期末考了,是不是压力很大?(门把手)

期末考前后,怎样和孩子交流?

孩子:我觉得学习一点意思都没有。

我:你不喜欢这样学习。(积极倾听)

孩子:学习就是为了分数 ,排名,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我:学习不该只是为了分数和排名。(积极倾听)

孩子:这些作业、练习,我不知道和我未来想过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我:现在的学习和你的未来目标没有关系。(积极倾听)

孩子:就是,现在做这么多方程、几何,谁将来会用这些?

我:你觉得这些将来都用不上。(积极倾听)

孩子:是的。我觉得上江老师、耿老师的课,比整天做这些题有意思多了,还锻炼我的思维。

我:你更喜欢他们的课。(积极倾听)

孩子:也不是,我还是挺喜欢学校的,学校老师讲课也挺有意思的,去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也很开心。

我:就是做作业挺烦人的。(积极倾听)

孩子:我想上道禾那样的学校,但是我们家没这条件。我还想在家上学,学自己想学的。

我:你觉得你有自己的目标,也不是不愿学习,可是学校这样的学习,你实在是觉得没意思。(积极倾听)

孩子:是的,我想学我愿意学的。

我:妈妈支持你。如果你选择在家上学,我支持,你就在家上学,可以不去学校。可是,你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起全部责任吗?未来你有可能没有学历。(表白性我信息+门把手)

孩子:我不敢,风险太大了。

我:是啊。(积极倾听)

孩子:我上的学校其实已经够好了,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我也挺开心的。

我:是啊。(积极倾听)

孩子:可是作业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看见就不想做。

期末考前后,怎样和孩子交流?

我:作业没有意思,不想做的时候就想玩手机,玩手机更有意思。(积极倾听)

孩子:是啊。

我:玩手机更开心。(积极倾听)

孩子:其实也不是更开心,在学校考的好也挺开心的。

我:两件事都很开心。(积极倾听)

孩子:这么说来,学习好像也不讨厌。

我:嗯。想不想听听妈妈的看法?(门把手)

孩子:嗯。

我:......

(我运用P.E.T.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我们俩人从情绪高涨到逐渐降温,能够心平气和的对话,讨论的越来越深入。)

我时常接到一些妈妈的咨询,说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说学习没意思,没有价值,妈妈们急的不得了。在我看来,孩子这么说,反而是好事,这是孩子认知发展的表现,说明孩子在思考学习的意义。我真心觉得孩子能够展开这样的思考,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同时,这不正是一个和孩子深入探讨的契机吗?

而这么复杂和深入的问题,一次两次的交流,显然是不能解决的。

我和孩子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虽然孩子看上去想通了,之后在学习上也更加投入。但我知道,其实这次谈话只解决了孩子暂时的情绪问题,以及表层的认知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孩子学习动力的问题。

02

考试前放复习假。孩子自己安排了复习计划和时间。可是没有完全按计划完成。

她说:我觉得我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该想一想我未来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想做什么。

孩子爸:在想这些之前,你得先复习好现在的功课。(说教)

孩子:(白了她爸一眼)我觉得想清楚未来,比现在的作业和考试重要多了。

我:想清楚未来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积极倾听)

孩子:就是。

我:恐怕也不是短时间内想的明白的。(表白性我信息)

孩子:嗯,考完试好好想。

我:嗯。

孩子:我先做作业去吧。

期末考前后,怎样和孩子交流?

压力中的青春期孩子,由于其大脑发育特点,容易产生情绪,容易感知和体验压力。爸爸一不小心,就差点擦枪走火,引爆一个小炸药包。我及时倾听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的理解 ,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缓解负面情绪,从而想出有效的应对方式并开始行动。

青春期孩子的老父亲老母亲,可不容易当啊!

03

期末考分数出来了,孩子自己念叨着没考好,但没有主动说什么。孩子一天天长大,我知道她不需要父母总是耳提面命,她需要一个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思考自己的当下与未来。

家长会前,老师邀请孩子们写出自己想对家长说的话,孩子们写出了各种各样的话,老师将其分类,并做出了如下展示:

任人宰割型:

老师,你想说啥就说咐吧,反正我是充话费送的

老师,你自己看着办吧

完全同意老师说的(毫无反驳希望)

我弃权

跪求放过型:

老师,告诉我爸,这次虽然我没考好,但是我会努力提升自己,回家后请不要男女混合双打

母上大人,成绩说多了都是泪,看在X宝的份上,看在我是个好哥哥(好姐姐)的份上,原谅我吧(勿生气)

老师一定要为我美言几句,我的小命就在您手上啊

和他们谈人生,谈生活都可以,学习……安慰一下我妈吧,她被我气得去吃救心丹了……我也很无奈啊

珍爱和平,抵制家暴!

辩证说理型:

老师能不能少说几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人比人气死人!成绩如金钱,金钱如粪土!

各位皇上皇后,人人要淡定

成绩乃身外之物,犹如金钱,我知道学习不是唯一出路,但不学习是一点出路也没有。帅气的父亲,这次考不好可能并不代表什么,也可能代表着什么……我错了,别骂我(可以是可以,但别太重),也别打我!!!

实事求是,别夸大;好坏结合,要合理,不要过度就行……

对妈妈说:“险躁则不能治性”

自我剖析型:

真的太需要人际交流,成绩上的原因是招架不分享一,要多练习,三年后不后悔吧!

我想对家长说:“学习这个东西是只有自己认识到重要性才行,这次期中考给了我一个沉痛的教训,让我从懵逼的环境中走了出来,明白了小学和初中是不一样的,现在的我需要改变我的态度和方法,以一个崭新的我来面对接下来的初中生活。”

老师,你就把我出现的问题全说出来吧,我积极改就行,我倒不怕父母说我,提升一下就可以了。(尽量说狠点)

灵魂呐喊型:

想让口才古往今来无人能及的老师帮我们对家长说:减少周末时间的忙碌程度,把握好考前考后批评教育的严厉程度

我妈:补习班对我来说不是个好东西!!!五年级就开始的小升初、二年级开始的英语班、三岁开始的各种兴趣班……我只是单纯地想拥有一个周末!!!!!真的,尽量不要逼我做不想做的事!

每个人都不是机器人,不要强迫他们做不喜欢的事,应该学习就好好学习,休息就放松休息

我永远在努力,请不要轻易说我不努力!我也希望自己更好,我会对自己提要求。请不要永远从你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我有时不说话,是不想解释。我长大了,想要有自己的空间……辛苦了,我永远爱您 !

我最爱最爱的妈妈:这次考进前100只是运气好,不用对我抱太大期望,每次考进前400我就心满意足了。(另:能早点给我买只宠物吗?)

不要好奇心太强,到处翻我的东西,我有我的秘密。

爸爸妈妈:你们天天拿那些自以为是的理论来教育我,也别总是和我煽情,又不了解我的事情,还以为是为我好……

什么“我们天天为你……为你……”“你现在这么说,等我们老了,你怕是……”我都要炸了!!

什么都别说了,我现在不想理任何人……

这些话,没有好坏对错,都是孩子们的心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提出了注意分配模型理论,其核心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在特定时间内会出现消耗一点就少一点的情况。心理学家康菲和阿克曼等人将其延展,提出了心理资源的概念,并指出了心理资源的有限性。

期末考前后,怎样和孩子交流?

如果孩子的心理资源要用来担心父母的批评、指责和打骂的时候,或者用来对付家长,对付老师,那么用来思考、学习和探索的心理资源不是反而变少了吗?

家长会结束后,我让孩子拿了伞来接我。

我:开完会我主动找老师聊了你的学习了。

孩子:嗯。

我:你没考好老师感到很可惜,说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都有,真是可惜了。

孩子:嗯。

我:妈妈也觉得挺可惜的。

孩子:嗯,我的好朋友也说我只是失误。

我:是啊,大家都相信你可以考好的。

孩子:我自己也相信。

我:是啊,自身有好材料可不能浪费了。

孩子:嗯。

我:妈妈知道你在想学习的意义,在想未来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妈妈觉得考分的高低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妈妈特别希望你能体验一种感觉。

孩子:什么感觉?

我:你记得我们一起看《无问西东》吗?沈光耀的妈妈跟沈光耀说,希望他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妈妈对你也是一样,希望你享受学习的乐趣。正如你有时候解题,沉入期中得到答案;或者穷尽所能而无解,却突然灵光乍现。

孩子:那是心流。

我:对,就是妈妈跟你说的心流,那种乐趣是巨大的,但妈妈无论如何跟你描述,你自己没有体验过,也无法知道那种感觉是多么美妙。

孩子:我有过一点点,没有你说的那么强烈。

我:嗯,心流的产生是需要条件。你需要全情投入,需要有目标,需要自己给自己反馈。这些都不难,难的是你如何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其中,难的是你要安排出心无旁骛的整块时间,而不是你现在这样碎片化的利用时间。

孩子:嗯。

我:妈妈观察,现在的学习,要想名列前茅并不难。真正比拼的是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而不是智商或能力。你的智商能力都能胜任。

孩子:嗯。

我:妈妈知道你在思考未来的目标,没法把学习和未来联系起来,有时候会动力不足。

孩子:是啊,就是会有这种感觉。

我:你记得你小时候讲过的绘本《花婆婆》吗?

孩子:不怎么记得了。

我:就是说花婆婆小的时候,希望长大了像爷爷一样,去很多地方,长大了要住在海边,还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

孩子:嗯,想起来了。

我:这个故事中有一句话,说的是花婆婆虽然答应了爷爷要做这三件事,但她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每天过着如常的生活,上学、放学、做功课。你现在不知道你的未来,开始思索非常好。但是,如果你花了大量的时间思考未来而忽视了当下,不是既有可能失去了未来,也失去了当下了吗?

孩子:嗯。

我看到出来,孩子在非常认真地听我说话。之后,我看到她在自己的打卡记录里写:这次考试,懂了很多。

我没有问孩子懂了些什么,我想,她懂得的和领悟的,比一次考试分数重要得多。学习的意义,人生的目标不是短时间内能思考清楚的,成长是个慢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