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雲端之戰」,微軟做對了什麼?

中國市場“雲端之戰”,微軟做對了什麼?

彈指一揮間,不知不覺,距離“第一朵”國際公有云入華商用,已悄然過去四年時間。四年前,選擇牽手世紀互聯的Microsoft Azure登陸中國,二者頗具本地特色的合作方式,而今已被視作外資雲入華的標準模板:在微軟身後,亞馬遜AWS,IBM雲和甲骨文雲等其他從海外飄來的雲朵,也都以類似方式搶灘登陸。

吸引國際雲巨頭們漂洋過海的,無疑是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潛在市場。從技術層面看,雲服務是數字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馬化騰曾直言:“未來所有企業基本的形態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過去把用電量作為衡量一個工業社會發展的指標,未來,用雲量也會成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從經濟層面看,根據IDC對亞太地區的一項調查,2021年,以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將貢獻中國GDP總量的65%,數字化轉型將為2021年中國GDP的年度增長貢獻1%的增量,價值約7160億美元——這是個無比誘人的市場。

當終點的旗幟如此明顯,賽道也就變得格外擁擠。過去幾年,從微軟和亞馬遜等國際巨頭,到BAT等本土強龍,再到其他冀望分一杯羹的中小玩家,有能力參戰的,基本都已落位,中國市場的“雲端之戰”短時間內就變成紅海一片。

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眼中,與AI和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邏輯相似,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收益遞增的科技趨勢也將在雲計算市場重現,未來能在全球範圍大規模投入雲基礎設施的企業,最終不會超過三家。如無意外,微軟勢必是其中一家。

四年前,當薩提亞·納德拉被任命為微軟歷史上第三位CEO時,微軟市值不到3000億美元;四年後,受益於雲計算等平臺級產品的驚人增長,微軟市值翻了一倍有餘。值得玩味的是,這四年,恰逢中國創新發展的機遇期,這四年,微軟雲也完成了在中國的進化,剖析這四年曆程,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時代腳註。

安全遷徙

就在最近,微軟曬出了一份成績單:自2014年3月正式商用以來,Microsoft Azure在華連續四年取得三位數業績增長。目前在中國運營的微軟智能雲Azure服務於超過11萬家企業用戶,擁有超過1400家專注於不同行業和不同領域的雲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在微軟最看重的人工智能領域,微軟智能雲的能力也頗受認可。根據官方透露,目前有近千家企業級用戶調用了微軟AI的核心服務(認知服務,HDInsight,CosmosDB),其中大中華區用戶的認知服務用量,位居除美國本土之外的全球第一。

而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日趨深化,中國雲計算的迅猛增長,已成一種確定性趨勢,微軟也不斷加碼在華的各項投入。去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Tech Summit大會上,薩提亞·納德拉親自宣佈中國雲計算規模將增加3倍,如今這項宏大工程也已完成,並在中國華北和華東同時新增兩個Azure區域,兩個數據中心,將於4月開啟公測,6月正式投入商用。

另外在具體功能上,針對不同需求場景,Azure也量體裁衣推出了SQL Premium RS公眾預覽,Azure分析服務,Service Fabric for Linux預覽,認知服務-Platform等創新功能,以及Azure Relay Hybrid Connections,Web Application Firewall等網絡和安全服務。與此同時,Azure還在中國推出了新一代內存優化的E系列虛擬機,擁有更高內存和計算能力的M系列虛擬機,和採用GPU的N系列虛擬機。

此外,針對不少領域企業希望同時兼顧公有云靈活性和私有云私密性的混合雲解決方案的需求,微軟在最近推出了將Azure雲服務帶到用戶本地數據中心的Azure Stack混合雲解決方案,並將於4月在中國正式商用。

事實上,微軟雲業務過去四年在中國的持續走俏,印證了中國企業數字轉型需求的急迫——尤其是在中國企業騰雲出海,深度參與全球商業秩序的路途中,對國際級企業標準的需求格外明顯。

譬如,中國出海企業早已達成共識,當你脫離溫潤的本土環境,雄心萬丈準備楊帆起航時,一定要將保護知識產權視作是最重要的資產投入,侵權行為很容易在國際商業法庭上遭到重創,且屬於自己企業的知識財產也需要得到保障。針對於此,去年9月,微軟宣佈“Azure知識產權保護計劃”進入中國,它能為用戶提供無上限賠償保障和10000多項微軟專利轉讓權利,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侵權風險,幫助中國企業更快適應陌生的異地環境。

所以不難發現,過去四年,在微軟雲的加持下,中外企業的互相遷徙,正在變得更為安全舒適。

揚帆出海

而談及微軟雲在中國的繁茂生長,另一個易被忽視的原因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更有強烈的意願,直接拿起最先進的技術工具。

要知道,許多時候,上一代基礎設施的強大,往往會阻礙新一代基礎設施的重構。舉個例子,過去幾年中國“互聯網+”的市場紅利,正是“得益於”傳統基礎產業的相對贏弱——譬如,中國電商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過去商業基礎設施的羸弱;而在人均4張以上信用卡的美國,移動支付的發展當然很慢。

數字轉型亦如此,中國可能(也可能沒有“可能”)是當前最積極主動擁抱數字轉型的國家。“中國好像少了一個e化階段,通常我們做製造業客戶的話是先做電子化,然後再做Information”,一次媒體見面會上,微軟中國雲計算與企業事業部總經理麥超俊如是說,“我們接觸中國客戶時,他們基本會說直跳過e化去做Information,做大數據,這幾年我們接觸的大部分客戶都是這樣,他們把所有Information累積起來,不管有沒有用先存起來,然後做一些機器學習或者AI。但其他國家我們接觸時都在e化階段,從e化轉到I化不是不行,但有很多規範和認證的問題,成本會比較高。中國企業反而沒有包袱,直接跳到最先進的技術。”

其中就包括微軟雲服務。

在中國,牽手世紀互聯的Microsoft Azure與全球Microsoft Azure採用一樣的平臺和技術架構,而為了讓中國企業出海更加順遂,微軟還推出了全球版Azure Web-Direct直購通道,實現了技術平臺和應用的無縫銜接,國內企業在中國版Azure開發的環境和應用都能快速部署到微軟在全球其它市場運營的Azure平臺;同時,海外企業也能將他們在全球部署的系統和應用,快速遷移到中國版Azure上——不難發現,受益於微軟在技術,運營,市場和法律等多個維度的優勢,Microsoft Azure正在成為一座推動海內外企業雙向互通的“雲端橋樑”。

尤其在中國“走出去”的宏大背景之下,Microsoft Azure這座橋樑顯得頗為堅實。過去四年,已有大批中國企業因此受益。隨便舉幾個例子:在Azure全球網絡和“知識產權保護計劃”的雙重護航下,摩拜單車已順利進入全球7個市場;發展迅猛的唯品會在海內外市場全是Azure用戶,Azure的全球部署和服務讓唯品會在兩個月內完成了海外網站的部署和上線;上汽集團在推向東南亞的過程中受益於Azure的雲平臺和服務,包括Redis Cache,Cosmos DB等PaaS級服務;而小米也與微軟有著親密合作,最近雙方還在探索如今進一步利用Azure在國際市場為小米提供用戶數據存儲,帶寬,計算及更多創新服務。

輕盈起舞

回眸2017年中國雲服務市場,從上半年的資本湧入(據媒體報道,上半年中國雲服務市場至少有11起大手筆投資),到下半年的寒意漸起,這一領域似乎正在揮別草莽階段,迅速迎來行業洗牌期,中小企業的日子或許將非常艱辛。

而倘若將視角切換至全球,收益遞增的趨勢就更為明顯。高盛分析師Heather Bellini在研報中表示,2017年亞馬遜AWS雲服務,微軟Azure服務,谷歌雲服務平臺以及阿里雲服務在全球雲服務市場的佔比進一步提升至65%,預計2019年,行業集中度會繼續提高,巨頭們將佔據89%的市場份額,中小企業將難覓蹤跡。

你很難將雲計算的前景充分量化,人們普遍預計,未來幾年,這一市場價值將再翻一番。在這其中,作為唯一能同時提供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雲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市場,Microsoft Azure無疑會爆發更大的增長空間——你或許有所不知,Microsoft Azure如今已在全球擁有52個區域,比亞馬遜雲,Google雲和阿里雲加起來還要多。

中國市場“雲端之戰”,微軟做對了什麼?

事實上,如果將數字化轉型視作一場生產力變革,那麼微軟自身就是變革的最大擁護者。過去四年,這家被普遍視作錯過移動風口的巨頭,經歷了從上到下的徹底轉型,它提供的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平臺級商品,正在讓微軟變得比任何時候都要開放。

而Microsoft Azure在華四年的成績單也充分證明:微軟這頭大象,正在你看不見的地方,輕盈起舞。

李北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