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強龍難壓地頭蛇,這外來戶兄弟成功壓制本土豪強建立皇朝!

東昊政權的創立者孫策、孫權兄弟出身比曹操和劉備還不如,曹操雖然出身宦官集團,可至少參與過朝廷高層政治,劉備雖然早年窮困潦倒,可畢竟是中山靖王之後。只有孫氏兄弟真是出身寒微,他們的父親孫堅自稱是孫武之後,但是其實只是縣吏出身,因在鎮壓黃巾軍中表現出色,才當上長沙太守。可以說孫堅只是一個暴發戶的形象,其部將只有程普、黃蓋、韓當等少數幾名將領,沒有什麼勢力背景,不得不依靠有著“四世三公”家族背景的袁術。

誰說強龍難壓地頭蛇,這外來戶兄弟成功壓制本土豪強建立皇朝!

孫策非常聰明,早在孫堅在世之時就廣泛結交因為戰亂遷移到江淮一帶的北方士族。所以後來當他年僅21歲時,徵得袁術的同意,率領區區l000人馬挺進江東之時,圍繞他身邊的已經不僅僅是父親的舊部了,還有周瑜、張昭、張級等這些當時的名士。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堂伯父都做過漢太尉,父親當過洛陽令。張昭則是個學者,少年時就博覽群書,在當地很有名氣。這些都是北方的世家大族子弟,代表著當時為躲避北方戰亂的南遷世家大族。可以說,孫策就是依靠這些南遷世家大族的幫助,進入了江東。

不過當時江東的士族豪強們並不是很歡迎孫策這種沒有什麼背景的外來戶,有些人甚至與孫家還有舊仇。孫策面對的,是一個四境皆敵、危機四伏的江東,無數人慾致孫策於死地。彪悍生猛的孫策對不服從他號令的人,一概誅之而後快。殺逼凌遲遍及漢官名士,所有江表諸公非死即逃。

孫權的選擇

然而在專賴武力行事的過程中,孫策也漸漸看清了江東大族潛在勢力的深厚,並進而得出結論,要想在江東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就只有改變以前的一味用強政策,實現與江東大族的合作。於是他入吳後,就嚴格約束手下部隊,禁止擾民,以博得吳地百姓,當然也包括當地士族的好感。轉戰江東六郡時,他也開始蒐羅重用吳地士族。

誰說強龍難壓地頭蛇,這外來戶兄弟成功壓制本土豪強建立皇朝!

當孫策遇刺時,張昭等人按常理推測,孫策極可能會選擇和自己性格相近,同樣驍悍果烈的三弟孫詡為繼承人,卻不料孫策卻選中了孫權,因為這個弟弟能夠屈身忍辱,舉賢任能。年輕的孫權果然不負兄長的期望。他明白,周瑜、張昭這些北方士族畢竟屬於外來力量,黨羽不多,根基不牢,只依靠他們東吳就永遠是一個飄忽的政權,必須特別注意籠絡江東的地方豪族。於是在孫權的統治下,“吳中四姓”顧、張、朱、陸四大家族,“會稽四姓”賀、虞、魏、孔四大家族等都出仕東吳政權了。他們代表了江東的地方豪強。孫權對這些人一向優禮有加,靠著巧妙平衡各派力量並依託長江天險,才能平撫內亂以割據江東一隅。

比如啟用陸氏家族的青年才俊陸遜就是孫權非常成功的舉措。陸遜先是為孫吳政權討平了會稽和鄱陽的豪強大帥,又在吳、蜀爭奪荊州之戰中,火燒連營七百里,殺得蜀漢大傷元氣。

誰說強龍難壓地頭蛇,這外來戶兄弟成功壓制本土豪強建立皇朝!

孫氏兄弟建立的政權成功地由入侵者變成了江東的本土政權。諸葛亮入蜀之後始終不能將益州士族變成蜀漢政權立足的基礎,最終被益州士族所拋棄。而同是外來戶的孫權卻把江東士族和孫吳政權捆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孫吳政權的利益,就是江東士族的利益。即便為了保護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利益,江東士族也要捍衛孫吳政權。這正是孫昊在三國當中治理得最差、持續時間卻又最長的原因之一。

還是不放心江東士族

不過身為外來戶的孫權至死都難以真正信任江東士族,雖然讓他們佔據了軍、政重要職位,但在決策時卻更多地依靠北方士族。當江東士族與北方士族發生矛盾的時候,孫權對江東士族更是疑神疑鬼,動不動就殘酷打擊。

在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間的奪位之爭中,江東大族多支持太子孫和,北方士族則大都擁護魯王孫霸,孫權在這件事的處置上貌似公允,實則偏心,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他打擊江東大族勢力的決心。他先把江東大族的傑出代表、功勳卓著的陸遜逼死,又舉起屠刀將江東大族中的重要人物摧折殆盡。相形之下,對北方士族的處置卻是輕描淡寫的,只殺了四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其他重要人物如步鷺等反而獲得升遷。孫權臨終時指定的顧命大臣,一個大將軍諸葛恪,一個會稽太守滕胤。也都是“流亡北士”的後代。

誰說強龍難壓地頭蛇,這外來戶兄弟成功壓制本土豪強建立皇朝!

與諸葛亮在荊州士族的鼓動下堅持北伐一樣,孫吳政權中南遷而來的北方士族們也同樣因為在本地缺乏根基,希望重新恢復並拓展他們先前的基業,而熱衷於對魏、蜀發動戰爭。公元208年,面對咄咄逼人的曹魏大軍,主張抗曹最力者就是北方士族的周瑜和魯肅。赤壁之戰後,周瑜不僅立即進軍奪取曹魏的南郡,而且積極準備遠取益州,只是因為病死而未果。公元219年,親自率軍襲殺蜀將關羽奪取荊州的呂蒙,也是北方士族。

不過當周瑜他們先後老去之後,外來的北方士族畢竟後繼乏人,孫吳的軍政大權漸漸地落到了江東大族的新一代手中。儘管受到過一些打擊,此時的江東大族們仍願意為這個給與他們榮華富貴的政權共存下去。

誰說強龍難壓地頭蛇,這外來戶兄弟成功壓制本土豪強建立皇朝!

然而不久之後,暴君孫皓的上臺讓他們對這個政權徹底寒了心。這是一個暴虐成性的皇帝,經常讓文武官員前來參加宴會,令每個人均要喝個沉醉,然後命內侍在旁邊記錄,抬眼看一下的動作,醉後的酒話,均是記錄的重點,而且又規定,大家不能不說話。最後,依據記錄,情節重大的,立即誅殺;情節輕微的,就活剝臉皮或挖鑿眼珠,以此為樂。

江東大族的代表人物如陸抗、陸凱、賀邵等人不斷地遞上一份份措辭日趨激烈的上奏,陸凱更是抗顏直斥孫皓二十事。當一切努力均告白費,反遭來孫皓的猜疑,並且想法設法地試圖削弱士族們的勢力時,江東大族終於失望地和孫吳政權分道揚鐮。在西晉的整個滅吳戰爭,晉軍沒有遇到過一次堅決的抵抗,一路上兵不血刃,攻無堅城,最後長驅直入建業城。

誰說強龍難壓地頭蛇,這外來戶兄弟成功壓制本土豪強建立皇朝!

曹操、劉備、孫權都不是士族,可是卻都不得不借助士族的力量鞏固自己的政權。當他們死後,士族地主們又紛紛拋棄他們的子孫,跟從自己心目中的領袖司馬氏。魏蜀吳都是失敗者,只有士族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