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座战斗机另外一名飞行员的作用是什么?

小布尔乔亚19


双座战斗机现在一般都是指多用途战斗机,其实也就是以对地为主的战斗机,空战功能虽然比战斗轰炸机强得多,但是不如专门的制空战斗机。

双座战斗机的一名飞行员主要负责操纵战机,同时也操纵机炮和格斗空空导弹进行格斗空战,我在新加坡参观过新加坡空军的F-15SG座舱,其前舱飞行员操纵杆就是这种功能。

后舱乘坐的主要是武器操作员,复杂操控雷达、对地武器系统,专注于对地和对海作战,不负责操控战机。

格斗之所以由飞行员负责,是因为这时大部分都处于目视范围,要求的是手疾眼快,显然飞行员一个人去做要比两个人配合快得多。

双座战斗机也不光是重型战斗机,像美国出口阿联酋的F-16E、出口以色列的F-16I轻型战斗机也都是双座型。(S)


联合防务


现代战斗机为了适应不同任务要求而设计成单座或双座机型。轻型战机由于主要用于单一的空战任务,大都采用单座。而现代的重型战斗机(多功能战机)或攻击机一般都采用双座,这是因为重型战机同时肩负对空、对地的双重战斗任务,飞行员不仅要完成飞行控制,还要对空中目标和地面目标实施攻击。

现代双座型战机的前座为飞机驾驶员,后座为雷达和对地攻击武器控制员。

双座战机因为多一个人,就能负担更多任务,因此双座战斗机可以遂行一些单座战斗机无法执行及难以独自执行的任务,譬如空中指挥、电磁压制、制导武器投射等。

尽管有所分工,但早期的三代战机的后舱同样安装了操纵杆。

也就是说既可以有单人驾驶、也可以由双人联合操纵。但实际使用中,操控飞机仍以前舱为主。这样可以让前舱驾驶员集中精力做好飞行控制和对空任务,后座则专职负责对地打击,从而提高武器装备的效能,增强战机的打击和生存能力。

随着作战需求的变化,很多战机后舱不再操控飞行。

随着现代战机功能的广泛拓展,各种操控日趋复杂,双座型战机前后座舱的分工更加精细明确,很多战机的后舱已经取消了操纵杆、油门等,也就是说后舱无法再开飞机。比如,F/A-18"大黄蜂"的部分型号,F-14“雄猫”、日本F-2等。而且,随着现代战争作战环境更加复杂、作战样式更加多样,这种前后座舱的分工区别会越来越大,这也是未来战机的发展趋势。

双座型战机又分为串列和并列双座,串列双座较为常见,但并列双座只有美国A6、俄罗斯苏34等。

其中,苏34战斗轰炸机的飞行员在驾驶舱左侧,武器系统操作员(WSO)在右侧,但两人都能控制飞机飞行。A6攻击机座舱内两名乘员则是交错并列,飞行员比领航员/投弹手靠前数英寸,只有飞行员一人能够控制飞行。在并列座舱中,飞行员和武器系统操作员在高负荷工作中无需交谈就能更好地互相理解,因为他们能通过身体语言充分沟通,反应时间也更快。

对教练机而言,前座乘坐的是学员、后座的是教练员。

教练机普遍都是串列双座型,还有部分由单座基础型战斗机发展而来的双座战斗机,都是前座学员、后座教练的模式。


军备解码


我们这里说的双座战斗机并不是指单座战斗机的同型双座教练机,而是指前后座具有明确作战分工的双座位战斗机。双座战斗机的后座一般被称为“雷达拦截官”(RIO)或者“武器系统官”(WSO),从中可以初步看出后座飞行员的任务:不是摆弄雷达就是投放武器。

当然,双座战斗机后座飞行员的任务不可能这么简单。以格鲁曼F-14“雄猫”战斗机为例,该机前座的飞行员负责操纵飞机和发射武器,后座的雷达拦截官负责雷达和电子战,也兼管格斗时对后半球的辅助观察。这种分工协作有助于降低机组的工作负荷,提高态势感知,增强作战效率。

即便在战斗机航电高速发展的今天,双座战斗机在执行复杂任务也比单座战斗机具有优势,如防空火力压制、远程对地精确打击,攻击对时间敏感的目标等。飞行员可专心于驾驶飞机,优化航线,武器系统官可专心于目标搜索与瞄准。即使后座无所事事,驾驶舱中多出一双眼睛总是好的。在远程打击和战斗空中巡逻这样的长航时任务中,双座战斗机的优势尤为突出,有些具有复式操纵系统的双座战斗机能由前后座轮流驾驶飞机,降低了机组的疲劳度。

正是由于双座型战斗机具有以上优点,所以美国海军在F-14“雄猫”战斗机退役之后,大批量装备了F/A-18F双座“超级大黄蜂”。据统计,美国海军目前拥有30个“超级大黄蜂”一线中队,有中19个装备单座F/A-18E,10个装备双座F/A-18F,还有一个中队混合装备这两种战斗机。在已交付美国海军的570架“超级大黄蜂”中,有273架是F/A-18F,大部分装备了作战部队,少量在训练中队作为教练机使用。

我国的歼-16也是这样一种所用途双座打击战斗机,通过先进航电和武器以及双座设计,该机在一次任务中能同时执行对空和对地作战,随时转变角色,也就是目前国际上流行发的一个术语:“可变角色战斗机”。恐怕导致了歼-11D夭折的部分原因,正是歼-16的双座优势。


航空爱好者AMR


随着现代战斗机遂行作战任务日趋多样化,制空对地,空中指挥,电磁压制等,单座飞行员分身乏术,很完成任务越来越力不从心,大量空战飞行表明,双座战斗机的优点明显。于是双座型应运而生。

一个负责飞行操纵,一个负责武器操控,分工明确,有利于完成作战任务,这是第一大优点。如是长途奔袭,可以轮换着休息一会,以利不影响战斗机;如果要执行的任务重大,也便于相互监督,至少不会跑偏了;不用教练机,双座天生就是教练机,有师傅带着,新手很快便能上手;至少不寂寞,常见电影中前后座开些玩笑,情绪自然稳定,也利于任务执行。

当然有一利便会有一弊。双座设计也有不好的地方,双人设计不只影响载弹量和油量,弹射座椅得增加一套,通信亦不能同时展开。飞行操纵需要配合,因只有一套操纵系统,弄得不好二人闹意见,出了事则会相互推诿扯皮。亦不便于优秀飞行员发挥长处。可见世上所有事不见得都全乎,但优点是主要的,战机稍纵即逝,生死也在一线之间,双操纵的优势甚为明显。

双座的另类。并排双座,一者苏-24,二者苏-34,好处是可以减少共用型设备,利于才者配合,或眨眨眼,或做个动作,只要默切,快速交流在一眼之间,身体语言有优势,但不好的地方也多,主要是飞行阻力增大。

大致就是这些,不知我说全了没?


魂舞大漠


其实双座战机中,出了飞行员之外,另一名“飞行员”其实是武器操作员。

现代战机的性能越来越强,而随之而来就是各种武器装备数量的增多。在进入三代机时代后,多用途战机又开始成为了各国战机发展的主流方向,而此时更多的作战任务,对于最初的单个飞行员而言,就显得过过于沉重了,而增加一名武器操作员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

拿美军的F15战机来说,F15最初是作为空优战机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多用途作战能力。但是实际战争的的需要导致其还是向多用途战机方向发展了。早期的F15A是单座制空型战机,而到了后期生产的F15E等型号,由于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所以改为了双座设计。在专心于飞行并留意敌机时,武器操作员则专心搜索地面目标并进行打击。

而苏联的苏27也是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苏27作为单座战机,主要是进行制空作战,但是由于现实需要,后来改进出了双座版的苏30战机,能够很好的完成对地攻击任务等。后来发展的苏34战斗轰炸机等,同样也是采用了双座设计,不过从纵列式布局改成了并列式布局。

而除了武器操作员,双座战机的另一名“飞行员”也有可能是教练员。飞行员在经过初步的训练后,一般会在同型战机的教练机上进行训练,熟悉战机性能。而教练员则一般是坐在后排座舱,进行指挥,紧急时刻可以停止学员的操作,亲自驾驶战机以策安全。


战争之王


基本上是重型战斗机,带有双发的才会设置2飞行员,2人的功能有重叠,可以临时行使对方的功能,又各有侧重。比如拉力赛的驾驶员与导航员,坦克的驾驶员与炮长和车长。双座可以设置更多的仪表盘与功能按钮,实现精细的功能开发,在中近距离上更有优势。其实专业的战斗直升机都是双座。


重重如水


一般来说,双座战斗机更多的是为了教学飞行,也多少有战斗时候前后座协同合作的考虑,一般平时训练演习的时候,后面的飞行员都是水平不是特别高,还在学习阶段的学员,跟随学习,战斗的时候,两位飞行员的水平可能相差不大,为了减轻一个飞行员的工作负担,让两位飞行员各司其职,把作战效能发挥到最大。


新闻离我有多远


感谢邀请,双座战斗力一般是重刑制空战机,承担综合性较高的空战任务,一般是一名负责飞行,也就是普通的驾驶员,另一名是控制电子,通信,指挥等技术操作的人员,特殊情况下两人都可以进行空战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