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哪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最不利?

牛辰鵬


【世界上哪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最不利?】每個人都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而“大正”認為地理位置最不利的國家是南亞小國——不丹。

基本資料:

不丹屬於南亞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面積3.84萬平方公里,比瑞士略小,人口78萬,與我國和印度相鄰,是南亞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實原來最小國家不是不丹,而是錫金,在上個世紀70年代錫金被印度出兵佔領,而後正式吞併成為印度的錫金邦,錫金作為一個國家的形態就不存在了)。

歷史上的不丹屬於吐蕃的一個部落(公元8世紀),公元9世紀,不丹成為獨立部落。1772年,英國入侵不丹。1865年英國強迫不丹簽訂《辛楚拉條約》,讓其割讓第斯泰河以東約2000平方公里土地。1907年建立不丹王國,烏顏·旺楚克成為世襲國王。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係接受印度的“指導”,實際上淪為印度的附屬國,1971年,不丹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的一員。

之所以說不丹所處的地理位置最不利,因為他有一個惡鄰——南亞村霸印度。

不丹向北是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而向南全部被印度國土包圍。而不巧的是,印度自從獨立以來,一直以南亞霸主自居,宣稱自己是英屬印度殖民地的繼承者。不丹早就成了印度嘴邊一塊肉,印度也時刻盤算著什麼時機好吞併不丹。今天不丹的對外交流以及內政全部都被印度強力控制著,幾乎快成了印度的殖民地了,不丹辦任何事,都需要印度點頭。如果不丹沒有按照印度的意思辦,印度真敢不要臉的直接出兵干涉。

不過不丹唯一聰明的是在1971年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可以獲得國際社會的聲援,無論印度再怎麼想要吞併不丹,都要想一想吞併一個國際社會認可的主權國家的後果。不丹這一點就比錫金強多了,錫金被印度吞併時,國際上甚至都不知道有錫金這個國家,因為錫金既不是聯合國成員國,也沒有與國際社會打過交道,才被印度佔了大便宜。

但印度這個惡鄰卻一直是不丹的噩夢,不能獨立自主行事自己的國家意志,時刻受著印度人的欺壓,真是夠悲催的,所以“大正”認為由於印度的存在,不丹成為地理位置最不利的國家。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我看還沒有人提到過亞美尼亞呢。這個國家佔地僅30000平方公里,比美國的馬里蘭州還小那麼一點兒。整個國家約有300萬人口。

亞美尼亞這個國家的歷史動盪不安,比古老的亞美尼亞王朝衰落了很多。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極為不利,原因如下:

  • 它是一個內陸國家。

  • 與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兩國之間的邊境處於封閉狀態,貨物與人員都無法正常流通。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這點非常棘手。土耳其是一個經濟大國,近幾年來的經濟增長一直相當可觀。阿塞拜疆是該地區一個重要的石油天然氣輸出國。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兩國為爭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爆發了戰爭。此後,阿塞拜疆就切斷了對亞美尼亞的石油天然氣輸出。

  • 陸上交通必須通過伊朗或格魯吉亞。連接伊朗的道路路況很差,而且風大路遠。格魯吉亞這邊的情況也不樂觀,所有道路都途經高山地區,崎嶇不平。

  • 亞美尼亞的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氣都來自格魯吉亞,但後者會對這兩種商品徵收“交易稅”,從而造成亞美尼亞國內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放心不下。

  • 俄羅斯應該是亞美尼亞最重要的經濟夥伴。由於俄羅斯與格魯吉亞一向不和,所以兩國邊境仍未開放。而且我還可以肯定,兩國各口岸之間缺少便捷的交通。因此,亞美尼亞和俄羅斯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必須繞行其他國家。

  • 幾個世紀以來,亞美尼亞一直都處於俄羅斯、奧斯曼帝國或波斯王朝等強權的勢力範圍之內。很長一段時間,亞美尼亞的處境都十分艱難,經常成為各國之間爭鬥的犧牲品。

  • 幾個世紀以來,一大批亞美尼亞人一直居住在土耳其東部或亞美尼亞西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千上萬的亞美尼亞人不得不背井離鄉,把這片區域拱手讓給土耳其。當時的亞美尼亞正和阿塞拜疆為爭奪土地打得火熱,導致國庫空虛,根本沒有辦法妥善處理數量如此龐大的亞美尼亞難民。

  • 亞美尼亞大部分地形都是山地,常年氣候乾旱。只有一小部分土地可用於耕種。因此,亞美尼亞需要從鄰國進口進口大量的糧食和食物,進一步加劇了亞美尼亞對鄰國的依賴性。



小鴿子看世界


世界上地理位置最不利的國家,如果非洲萊索托排第二的話,沒有哪個國家能排第一。

萊索托,全稱為萊索托王國。位於非洲南部的高原山區,國土被南非包圍,只有南非一個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中之國。

萊索托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北京市的面積。人口220萬,都為當地土著居民。

萊索托的國家格言,或者說國家夢想,是六個字:和平、降水、繁榮。如此簡單,也如此困難。

自然環境方面,萊索托位於南部非洲的高原山區地帶,地形起伏大,降水稀少,土地乾旱且水土流失嚴重。萊索托全國以農業為主,但生產完全不能自給自足。



社會條件上,萊索托位於南非腹地,無出海口,無其他鄰國。對外交往、生活等各方面得不得不經過南非,因此也不得不維護好與南非的關係。歷史上,萊索托因收留南非難民,曾數次被南非封鎖和制裁。換句話說,一旦南非封鎖萊索托,萊索托別無辦法。


現在的萊索托,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不過,萊索托與中國關係不錯。北京奧運會,萊索托派出5名運動員參加比賽。


蘇綻


應該是蒙古這個國家。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之間,被兩國包圍的一個內陸國家,蒙古雖然不與哈薩克斯坦邊境接壤,但其最西點到哈薩克斯坦的最東端只有38公里。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佔全國總人口的45%。



從經濟上來說,蒙古國經濟以畜牧業和採礦業為主,產業比較單一,曾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經濟對外援依賴較強,主要援助國和國際組織有日本、美國、俄羅斯、中國及亞行、世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

蒙古軍事力量

軍力:蒙古人民軍、蒙古空軍、蒙古海軍

雖然蒙古這個國家深處內陸,但是他也知道海軍的重要性,於是出現這一怪現象,一個內陸國家,在其軍事力量組成中有海軍序列。蒙古海軍的全部家當包括有三條船、兩門炮、一臺發動機,以及7名成員。

(蒙古海軍全部艦艇)

蒙古武裝力量由國防部和公安部兩個系統組成。蒙古的地面部隊擁有650多輛戰車、約100輛自行火炮、800多輛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450門可移動式防空武器、1000門以上的大炮和迫擊炮及其他軍事裝備。空中部隊有米格-21戰機、Mi-24武裝直升機等。

看似裝備挺多,但是不難發現都是上世紀的老裝備, 跟他周圍的兩個國家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那麼蒙古的軍隊人數有多少呢? 截至2008年,蒙古人民軍總兵力共有2萬人,除去後勤這些非戰鬥人員也就一萬左右,但是有一點需要知道蒙古的大部分兵力部署在與中接壤的邊境,而與俄接壤的邊境並未設防,可以說,戰爭一旦開始,蒙古撐不過一波攻擊。


霍冰闊落


今天說說我們的祖國中國,希望大家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國。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疆域南起曾母暗沙,北至漠河附近的黑龍江上;西從帕米爾高原,東到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匯流處。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實際衛星勘測約為102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遼闊的領土,使得中國素有“地大物博”的美稱。

中國同14個國家接壤,與8個國家海上相鄰:東北與朝鮮接壤,東北、西北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為鄰,正北方是蒙古國,西部毗鄰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相接,南面有緬甸、老撾和越南。 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海域分佈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臺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其次為海南島,第三是崇明島

但遼闊的疆域也給中國帶來了許多問題,其中就是地緣政治問題。新疆、蒙古都有一些不法分子想要搞獨立,存在著一些破壞民族團結,以傷害民眾來謀取利益甚至是為了虛無的“聖戰”而發動襲擊的恐怖分子,他們大都被外國勢力滲透,洗腦。

同時我們要知道中國與幾乎所有相領國家間都有淨土(領海)糾紛,中國作為大國拿出了大國該有的氣度但某些彈丸小國卻不知好歹,屢屢挑釁。

臺灣作為我們的天然“前哨”,如果迴歸祖國的懷抱,我們可以衝破第一島鏈直接進入太平洋。此外,在臺灣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幾乎可以將中國本土的威脅降到最低。

世界上具有大量軍隊的幾個國家:俄羅斯、朝鮮、印度、日本,都在中國的周邊。這對中國來說是個很大的制約。美國為什麼能過在兩百年的時間迅速發展起來,除了發戰爭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它的周圍沒有強大的鄰國。

不可否認,中國這頭巨龍已經覺醒,正在不斷變強!但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希望各位同胞共勉!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PPT發燒友


對於現代國家而言,地理上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沒有自己掌控之下的海岸線和出海口。當年列寧建立蘇維埃政權之後,曾經歸還過各國被沙俄侵佔的殖民土地,但是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圖1)這樣一個沙俄從清政府奪取來的遠東地區天然的深水港,卻依舊被蘇聯“繼承”了下來,就是因為這個面向北太平洋的良港對於蘇聯實在太過重要,否則蘇俄的太平洋艦隊將始終面臨無枝可依、一半時間被凍在北極圈的尷尬局面。

時至今日,國際貿易和交流對海運的依賴有增無減,同時海洋豐富的資源也越來越重要,因此地理上沒有海岸線的劣勢將會繼續放大。很多發展受限制的內陸國家,比如蒙古、阿富汗、津巴布韋等等,都面臨著嚴峻的經濟發展挑戰。這樣的內陸國中,有三個很奇葩的“國中國”——也就是被單一鄰國包圍起來的內陸國,分別是非洲被南非包圍的萊索托,歐洲被意大利包圍的聖馬力諾和梵蒂岡(圖2~4)。後面兩個國家因為特殊的歷史宗教原因形成,加上本身處於比較發達、一體化進程較好的歐洲,基本上不受影響,而萊索托則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有一半人口生活水平低於國際貧困線。

而這個世界上目前還有兩個更“倒黴”的雙重內陸國——即不僅自己是內陸國,沒有海岸線,連所有接壤的鄰國也都是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

其中一個是位於歐洲核心地帶的列支敦士登(圖5),被瑞士和奧地利兩個內陸國包圍。但是也因為地處歐洲心臟,鄰國關係很好,發展水平依舊較高。

另一個位於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替6)就相對沒有那麼好過了。唯一瀕臨的鹹海是內海,不與大洋相連,而國土大部分面積都位於克孜勒庫姆沙漠之中,所以人均國民總收入只能排到全球209個國家的169位,主要依賴農業和資源出口。


司空見白


有很多國家由於地理位置差,極大的阻礙了其發展,而這是在很多歷史事件中得到了證實的。

俄羅斯

俄羅斯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缺乏出海口,尋找到一個合適的出海口,早在彼得大帝時期就是其夢想。這也是後來俄羅斯不斷追求的戰略目標之一。

但即使是在現在,俄羅斯的出海口依然很不理想。北方艦隊所在的北冰洋,只有摩爾曼斯克是不凍港,而要前往大西洋,只能跑遠路。而像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本身的限制也很大,波羅的海較小,易被封鎖,而且出海口距離大西洋依然有相當大的距離。而黑海艦隊更是受制於土耳其。俄羅斯雖然在太平洋有出海口,但是太平洋方向不是其主要戰略方向,價值較小。

德國

德國最為詬病的就是其地理位置,一直面臨著兩線作戰的問題。早在一戰中就因為兩線作戰耗費實力,最終戰敗。而在二戰中,雖然早早解決了法國,但是面對英國卻無能為力,最終依然要面臨兩線作戰的尷尬處境。此外,德國海軍也由於地理位置受制於人,一戰中德國海軍被英國海軍壓制封鎖,只能派遣潛艇等作戰。而在二戰中同樣如此,不過好在二戰中德國在法國有不少海軍基地,很好的支持了其作戰行動。

日本

日本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很難有較大的作為,首先本土資源稀少,極為依賴進口。而且周邊的大陸只有東北亞,而西伯利亞地區荒無人煙條件惡劣,毫無發展潛力。所以其戰略方向只能是東亞。早在豐臣秀吉時期就制訂了先佔據朝鮮,再佔據中國,進而向印度等國擴張。而中國不會坐視日本的擴張,因此早在萬曆朝鮮戰爭中就給日軍造成了巨大打擊。而到了現代,日本的戰略依然是這個思路,但是依然最終失敗。

地理位置相當程度上制約了一個國家的發展,而中國最大的制約就是島鏈,而這也是我國發展陸上戰略的重要原因。


僱傭兵


第一,海洋上我國大陸架無法完全延伸,海域被多個國家環繞。

環顧我國周邊海域,無論東海還是南海,都被多個國家環繞,形成了半封閉海形態,這完全符合1982年公約70條所規定的“地理不利國”要件。另外,我國向外延伸的大陸架與他國大陸架會交叉重疊無法延伸到200海里區域,這導致了大陸架的封閉狀態。再者由於我國與朝鮮、韓國、日本,以及南海諸國之間,陸地相隔不超過400海里,致使我國的專屬經濟區無法延伸至200海里理論區域,我國實際可以主張管轄的海域與陸地面積之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以上的地理要素,無一不顯示我國是一個適格的地理不利國家。

從海洋領土爭端便可以反映:

近年來中國周邊安全面臨眾多挑戰,其中南亞五國與中國的南海爭端、中日的臺灣釣魚島主權之爭最為突出。我們都知道,中國領土面積廣泛,經濟實力有目共睹。自清朝開始就有許多國家覬覦著中國這塊肥肉甚至發動戰爭以瓜分中國。自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有些周邊國家感到威脅且日漸不安,隨著南海海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的發現,它們的小動作也愈發猖狂。在南海方面:越、菲、馬等國以軍事手段佔領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在南沙群島附近海域進行大規模的資源開發活動,不但將本屬於中國的資源佔為己有,還對南海領域宣誓主權想佔據中國的領土,挑戰中國的權威!東海方面:日本多次驅逐釣魚島的島民,在島上派兵防守,故意忽視臺灣歷代以來都屬於中國的鐵證據,強行宣誓主權。加之美國對諸類事件都橫插一腳以表軍事方面的支持,我國的周邊安全環境可謂舉步維艱。深層次地說,它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重創中國,打擊中國的國際威望。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們怎會妥協。然而某些國家卻將中國的容忍當作是軟弱退讓,以為中國是任人揉捏的軟柿子,狂妄無知,一再挑釁,對此中國無需退讓!釣魚島主權之爭中毫不妥協;中菲南海爭端時不留情面地抨擊、拒絕菲律賓頒佈的法律,無不表明我國主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堅定立場,並在這場無謂之爭中贏得勝利。


第二,內陸上我國四周基本是四戰之地。

中國目前有14個陸上鄰國、8個海上鄰國,其中有核國家4個,不穩定的國家多,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國家也多。中日東海之爭、南海島嶼之爭、朝鮮半島局勢和阿富汗局勢等現象一直存在,中國仍然在處理周邊關係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陸地上與印度的西藏南部領土爭端尚未解決;中國西部多恐怖主義國家,滲透進來後果不堪設想;還靠近東南亞“金三角”和阿富汗“金新月”世界倆大毒品產區;緬甸內戰炮火燒到邊境雲南;越南也在咄咄逼人;北邊與俄羅斯其實也有大國暗自博弈的味道;朝鮮半島核危機風雲未解除;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是核國家,都為中國鄰國。。。。。。。

第三:美國“重返”亞太,加劇中國周邊局勢緊張

“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即美國要回歸亞太地區,並拉攏中國周邊國家,造成東亞的離心化,不過想要樹立新的準則來塑造排除中國在外的新的太平洋體系,遏阻中國的發展。美國的做法使得中美雙方矛盾激化,加劇了彼此的戰略懷疑。而美國的干涉激化了“東海、南海問題”,使中國外交關係持續惡化,中美關係也愈發緊張。但中國以民為本,矢志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而美國迴歸的主要目的是經濟,順帶遏制中國的發展速度,並沒有實際性的軍事行為,更何況中美雙方作為經濟上的戰略伙伴,對於日後雙方的發展有許多未知的變數,所以雙方的來往並沒有偏離軌道。

最後:

無論何時,我們只要以大國自信的心態看待和處理中國周邊鄰國的國際關係發展,一心一意謀發展,就一定能化解一切針對中國的危機。

不管中國周邊局勢如何的波詭雲譎,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大國,我們自當心靜如水,從容不迫。


富雲邦


當然是阿富汗。阿富汗地處中亞,在亞洲的心臟部分,向來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按理說,這裡是一塊富地,當年大月氏原本住在中國的甘肅,後被匈奴打的呆不住,只好往西邊走。


漢朝張騫尋找大月氏,想一起對付匈奴,一路走,最後就在阿富汗這裡碰到了大月氏。

那時候的阿富汗簡直就是世外桃源,大月氏人在這裡安居樂業,連世仇都不想報了。

此後的阿富汗還崛起了一個貴霜帝國。也是相當強大的。

那什麼時候阿富汗開始倒黴了呢?可以說,也是啟於張騫,張騫通西域後,東西方文明交流,這時成為一個交匯點,阿富汗也因此迅速發展,最後成長為帝國,但繁榮的頂點就是下滑的開始。因為各種文明進入,阿富汗的情況變得複雜,更為重要的是,世界史開始了,人類的爭霸史開始從區域過渡到世界領域的爭霸。

而阿富汗因為處於各大文明的中心點,就此像中國的河南一樣,成為四戰之地。比如唐朝時候,這裡是唐朝跟阿拉伯帝國的角鬥場。後面,波斯也進入這片地區,13世紀,花剌子模又來打過這裡,成吉思汗當然也沒放過他。

到了近代,因為技術的進步,戰爭越來越世界化,阿富汗就此成為帝國的墳場,世界的命運轉門。

英國人進入印度後,下一步就是進入阿富汗,想把阿富汗變成自己防止沙俄的前沿陣地,當然,英國人在這裡吃了大虧。

到了殖民主義玩不轉時,阿富汗終於獨立了,他也想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富強的國家,一開始還有些效果,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阿富汗可以說回到了一片樂土的狀態。

但是,他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再也無法回到大月氏的時代。

上面是蘇聯,下面是當時美國的小夥伴巴基斯坦,阿富汗再次成為大帝國角力的對象。一開始,阿富汗是全面倒向蘇聯的,但阿富汗是多山地形,這種地形帶來的是部落政治,阿富汗裡面部落林立,各種勢力都存在,最後,阿富汗發生政變,新政權跟蘇聯決裂,導致蘇聯無法接受失去對阿富汗的控制,最終悍然出兵,打了一場阿富汗戰爭,這一把,就把阿富汗打回瞭解放前。

而其後,阿富汗又成為恐怖主義活動的區域,蘇聯走了,美國的反恐部隊又來了。

有人說,因為這裡多山,所以反恐很難。但想一下,美國可能也希望這裡永遠都有恐怖份子存在,這樣,他就可以永遠在這裡保存軍事的存在。

其實,論中亞數國的資源,阿富汗是最好的,他有礦,也不像其它中亞國家一樣缺水,排除大國競爭的因素,完全是中亞的世外桃源,可就是因為位於亞洲中心,成為帝國角鬥場,使他永遠都無法靜靜。


腦洞歷史觀


荷蘭,又稱為尼德蘭王國,因其荷蘭省最為出名,故尼德蘭多被稱為荷蘭。位於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低的國家,因此被叫為“低窪之國”。

所謂的“低窪之國”佔地面積為41864平方千米。與德國、比利時接壤。歐盟成員國之一,也是北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在2014年荷蘭本土設下了12個省,省下面設443個市鎮。2013年人口數量達到16803700口,人口密度為407.5人/平方千米。荷蘭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國王居住辦公地、所有的政府機關與外國使館、最高法院和許多組織都在海牙。荷蘭以海堤、風車、鬱金香和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荷蘭對待毒品、性交易和墮胎的法律在全世界是最為自由化的。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低平是荷蘭地形最為突出的特點。全境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面,除南部和東部有一些丘陵外,絕大部分地勢都很低。南部由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的三角洲連接而成。“荷蘭”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因其國土有一半以上低於或幾乎水平於海平面而得名,部分地區甚至是由圍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萊沃蘭省的大部分地區。 荷蘭的最高點是位於南部林堡省東南角的瓦爾斯堡山,海拔321米。荷蘭地勢最低點在鹿特丹附近,為海平面以下6.7米。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最大城市,首都,市區人口約110萬。位於該國西部省份荷蘭省。其名稱源於Amstel dam,這表明了該城市的起源:與烏特勒支省和弗萊福蘭省相鄰。阿姆斯特爾河在市中心分流進許多小運河,最終流入了IJ灣(IJ Bay)。阿姆斯特丹平均海拔為2米。城市主要地形是平原,西南部是一片人造森林。北海運河將阿姆斯特丹與北海連接起來。阿姆斯特丹及周邊地區已經高度城市化。該市面積為219.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457人,房屋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275間。該城市林木覆蓋率達到12%。一個位於阿姆斯特爾河上的水壩,即今水壩廣場址。12世紀晚期一個小漁村建於此,而後由於貿易的發展,阿姆斯特丹在荷蘭的黃金時代一躍而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

阿姆斯特丹有很多旅遊景點,包括歷史悠久的運河網、荷蘭國家博物館、凡高博物館、安妮之家、紅燈區以及許多大麻咖啡館。每年有大約420萬遊客來此觀光。作為當前荷蘭第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歷經了從漁村到大都市的發展過程,經歷了輝煌與破壞,以及世界大戰的洗禮,從一定程度上講,她的歷史也是荷蘭歷史的一個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