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不执着在声响上,哪个不是闻性昭昭啊!只是你眼光不瞥地

 这僧又问:我为什么听不到无情说法呢?

国师说:“汝自不闻,不可妨他闻者也。”

这是你自己不闻,因为你颟顸佛性,着在有声可闻上了,不知道无闻才是真闻。

你只要不执着在声响上,哪个不是闻性昭昭啊!只是你眼光不瞥地


进一步看,闻无闻者是谁?!听到了没有声音的是谁呢?

你说你不闻,但它正在你耳根放光,你为什么不知道呢?你听到个无声,难道不是听到了吗?

闻个无声,不是正闻吗?

听到有声时,你就跟着声音起分别了,跟着声音跑了。

而这个无声、无分别时,正是你的闻性现前之时,所以是真闻。

你自己不闻,不能妨碍那个能闻的啊!这是骂他、喝斥他,也是指示他、提醒他。

在这无声可闻、闻性正闻之时,你却说不闻,是你自己不机灵、不明白,可闻性还是清清楚楚地在啊!  

这僧又继续追问:什么人能闻无情说法呢?

其实尽大地无一人不闻。哪个不闻?哪个没有闻性?!

你只要不执着在声响上,哪个不是闻性昭昭啊!只是你自己眼光不瞥地。

国师说:“诸圣得闻。”意思是:圣人可以听得到,你们这些凡夫则听不到。

国师的这句话是有漏洞的,因为人人本来都是佛,法身无相,凡圣不立,哪还有什么圣不圣呢?

国师也是被这僧追问得紧,暂用这句话遮遮他的眼睛。这僧进一步反问道:“和尚还闻否?”

你自己能听得到吗?

因为国师说“诸圣得闻”,那么正好给你一下。

这样一问,不就逼得国师有口难讲了么。如说有所闻,则是自个赞自己;如说无所闻,那你就不是圣、不是国师了。

国师说:“我不闻。”逼得国师只能招供认罪了。

这僧紧接着又问:“和尚既不闻,怎知无情会说法呢?”

这一句问得很好,很有力,用国师的枪反过来戳国师,使国师没有回避之处。

国师则回答:“赖我不闻。我若闻,则齐于诸圣,汝即不闻我说法也。”

幸好我听不到。假若我听得到,我就是圣人了,你也就听不到我给你说法了。

僧这一问话本来是很难回避的,但国师自有转身处,

你只要不执着在声响上,哪个不是闻性昭昭啊!只是你眼光不瞥地


“赖我不闻”这一着很巧妙!这种答法就是禅师家回声吐气的方法,就象我们打太极拳推手,能够方便转化掉对方的劲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