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陷入11亿“广告门”,怎么所有人都自称是“受害者”?

近期,比亚迪“广告门”事件持续刷屏朋友圈。

6月13日,比亚迪子公司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有单位或个人伪造该公司印章、冒用该公司名义开展广告宣传类合作业务。

7月4日,比亚迪再发一则声明称,公司发现有不法单位或个人伪造比亚迪公司印章、冒用比亚迪公司名义开展广告宣传类合作业务,在公司报案后,犯罪嫌疑人李娟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7月12日,比亚迪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名义开展相关业务的声明》(简称“声明”)。声明中称,在发现李娟等人的违法行为后,比亚迪以李娟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及合同诈骗罪,向上海警方报案;随后警方在李娟处查获了多枚伪造的比亚迪印章。

7月12日,曾服务于比亚迪的上海竞智广告有限公司发布《人BY脸,天下无D》一文,称比亚迪声明中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的行为长达三年,其中至少涉及25家广告供应商,累计金额约11亿元。

该文章提供了多份证据称,比亚迪对于李娟所开展的市场推广活动并非不知情。其中,与阿森纳的合作比亚迪总部就有直接参与;据文章内容显示,“比亚迪总部品牌公关部部长李巍(Sherry)与阿森纳签署了战略协议。”

7月13日,英超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声明表示,根据比亚迪告知阿森纳的信息,比亚迪相信其本身已成为一桩涉及诸多广告协议诈骗行为的受害方。目前,比亚迪官方微博与阿森纳合作的相关内容已删除。

7月16日凌晨,上海雨鸿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关于比亚迪广告门事件的声明”。声明中称雨鸿公司从未授权李娟以本公司名义承揽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任何广告业务,李娟亦不是雨鸿公司的员工。雨鸿公司与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的合作系在2017年4月以后,在此之前李娟已经以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超过一年半之久;此后,李娟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亦以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名义与雨鸿公司开展业务,并签署合作合同。据李娟本人陈述,深圳比亚迪相关人员对此事均知情。由李娟以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名义发包给雨鸿公司的广告业务均属比亚迪旗下真实业务,事中有比亚迪广告部门及大区相关人员对接,事后有大量业务确认。

7月16日,比亚迪再发澄清公告称,李娟及网传的“陈振宇”非比亚迪在职或离职员工,且重申比亚迪也是受害者。

7月16早上7点钟,比亚迪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告知函。告知函面向“李娟案件”相关广告传媒公司,比亚迪表示,将“与相关公司共同商讨合理的解决方案”。

7月16日早间,比亚迪在证券市场发布澄清公告指出,该事件关键人物李娟及网传的“陈振宇”非比亚迪在职或离职员工,同时重申公司也是受害者,愿意配合警方调查。

比亚迪陷入11亿“广告门”,怎么所有人都自称是“受害者”?

比亚迪陷入11亿“广告门” 旋涡,所有人都自称是“受害者”

比亚迪7月16日澄清公告截图

比亚迪陷入11亿“广告门”,怎么所有人都自称是“受害者”?

比亚迪陷入11亿“广告门” 旋涡,所有人都自称是“受害者”

从目前已曝出的消息来看,李娟并非比亚迪员工;而按照李娟自己的说法,她只是台前负责操作的“傀儡”,背后隐藏的操刀人是陈振宇,而陈振宇则听命于比亚迪副总裁李柯。

作为当中的主要涉事人之一,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北美分公司总裁李柯也在微信朋友圈对此事进行回应,称“此事实在让我愤怒,远在美国矜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时,竟然莫名其妙的被骗子陷害了!警方一定要把什么陈振宇,宋博,李娟以及背后有猫腻的广告公司一并抓出来,狠狠严惩这样的欺骗行为!否则天理难容!”

比亚迪陷入11亿“广告门”,怎么所有人都自称是“受害者”?

比亚迪陷入11亿“广告门” 旋涡,所有人都自称是“受害者”

比亚迪副总裁李柯回应

据此前有媒体公开的从匿名人士处得到了一份李娟所写的《上海比亚迪情况说明》,陈振宇自称为比亚迪集团隐形股东,并向集团李柯汇报。7月16日,李柯向该媒体回应称自己“被骗子陷害了”,并希望警方将陈振宇、李娟等人及部分背后有猫腻的广告公司抓起来。李柯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现任妻子。

至此,“广告门”事件再次陷入罗生门。首先,3年来比亚迪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果真的由陈振宇与李娟一手策划,并能够在比亚迪、广告商之间巧妙周旋,那真的是神一般的手段,如何做到这些?享受了3年优惠价格甚至免费推广活动的比亚迪竟然毫无察觉?同时,之前曾作为瑞安房地产高管的陈振宇,冒着如此大风险的目的又是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好处?

因为此事,往昔的竞争对手此刻竟坐到了一起。上海速肯广告公司负责人吴彬、上海竞智广告有限公司CEO王大铭、上海雨鸿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汪晓婷以及上海某广告公司负责人Nick。过去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曾激烈争抢过本土汽车品牌比亚迪,但如今,他们又因为向比亚迪“讨个说法”而一起召开记者会。

多名供应商确认,目前和国金比亚迪有业务往来的广告商有30家左右,涉及金额达11亿元。但事实上,比亚迪广告事件涉及的广告商远不止于此。

在李娟操盘过程中,她曾鼓励一些有实力的广告商发展下线,将一些具体事务交由更多二级广告商落实。这些二级广告商的数量远超30家。“(二级广告商)有很多很多。”Nick说。此外,一些涉及此次事件的车展模特也没有收到工资。其经纪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广告公司还没有拿到比亚迪的回款,我们也无法给你们发工资。”

更严重的是,有些广告公司在过去一两年中为国金比亚迪进行了垫资。

当供应商们集体找到李娟的时候,她早已身陷囹圄。曾有供应商威胁李娟,李娟曾经去803经侦大会、110派出所两次报案,不过,由于证据不足,未能立案。后来以自己1200万元房子来源不明自首了。看来这是一种无奈强行将自己关进去的节奏啊!

尽管供应商们已经分享了各自“受骗”的经历,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尚未清晰。王大铭说。其中,最让人想不明白的是,“李娟到底图什么?”

王大铭认为,投放广告、线下活动的费用都是“实打实花出去的”,李娟并没有利益可图。采访现场,诸位供应商也否认和李娟有个人利益关系。

对于广告商,比亚迪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改变。7月16日比亚迪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告知函,称“比亚迪是案件受害者,已经报案,望有关公司尽快报案”,并明确表示“比亚迪愿意与相关公司沟通,并按照警方针对事实和金额的核查认定,与相关公司商讨合理解决方案。欢迎相关公司联系比亚迪,当面沟通,即日实行预约,并由比亚迪集团采购部总经理接待”,并留下预约电话。

广告商们正在商量对策,或组团前往深圳与比亚迪方面沟通解决方案。毕竟对于已经濒临绝境的小公司而言走法律程序是下下之策,能否熬过漫长的取证、审判、执行环节还是未知。

“冰山漂浮在海面上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它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可是在水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山体。”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但真相却越发的扑朔迷离。


比亚迪陷入11亿“广告门”,怎么所有人都自称是“受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