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用绿色描画乡村美景

乡村,先民们最初劳作和栖息之地,扎下了根,留下了魂,以致我们芸芸后来者的血脉和情感,都与乡村有着丝丝缕缕缠绕一起、难以割舍的情缘。

面对乡村振兴,这是在回望和找寻来时的路径;这是在重新擘画安身立命的家园;这是再度舒展河里游泳、溪里捉鱼、池塘洗菜的田园画卷;这是从共和国的最基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熔炉,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德令哈,蒙语“金色的世界”,正踏着新时代的激昂节拍奋笔疾书,书写出改变乡村亘古历史的“考卷”。

绿色,乡村就应与之为伴

海西沙多,海西风大;海西干旱少雨,海西缺草少树。德令哈市就处在这茫茫戈壁无遮无拦的怀抱里。这座从古驿化身的城市,一路在大漠跋涉而来的脚窝里,长久回荡着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以植树种草与“沙害”不懈的抗争之音。

追求绿色的坚韧与笃行,在点点滴滴绿色的汇聚中,这座城市手牵散处周边戈壁上的乡村,从大漠的苍茫寂寥,走向鲜活与灵动。

选择从空中或是外围的廊道打量德令哈,这里呈现的自然风貌与我省东部区域有别,东部的山峦或河谷都被一汪汪的绿色浸润着。而再一脚踏进柴达木,裸露的沙尘和戈壁呈现的单一,让人近乎萌生睡意。随着一排排的林地、一片片绿色包裹着农家屋舍,绿色在西行中渐行渐浓,浮出一座城市的面容,这便提醒人,已置身于德令哈市的身旁。

徜徉在德令哈的城市,尤其是乡村,耐旱的林草为这里的乡村塑造了别样的韵味。由村外向村内延伸的树行,似乎还留存着几分曾经的农垦遗迹。留下的是树,还有附着在树上的人文精神。外在的山水林田路房的改善,加之农垦文化留下的内蕴,都让德令哈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巨笔,在生动实践中饱吸浓墨。

城市的绿茵,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树起风向标。一扫曾经的荒凉,今天的德令哈市绿地面积达799公顷,绿化覆盖率36.3%,人均公园绿化面积10.92平方米。以城区绿化为骨架,郊区乡村绿化为依托,展开了“新建增绿、整治扩绿、拆墙透绿、庭院补绿”的“四绿”工程。城市的绿色基点向乡村渲染延伸,为宁静的乡村铺陈了美好的生态底蕴,显化出盎然生机。

地处德令哈市河东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东山村,在城市扩容中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中村。虽然位于市区东部边缘地带,却因独特的生态之美,成为乡村振兴中的出彩之地。村民们搬进的楼群绿树掩映,林带含烟。

村党支部书记童学成说,以前村民们居住的都是散乱的民居,房前屋后堆满柴草,各家的旱厕散出的气味弥漫在村间,生活的污水常见直接流向村道。搬进楼房后,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活习惯,也因了近在咫尺的城市无声润物,发生着改变,向着城市文明靠近,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美好的生态不仅美化了人居环境,许多村民还借此开起了“农家乐”,田园风光和秀美乡村,成为村民“栽在家门口的摇钱树”。

良好生态,为乡村振兴在戈壁上破题开篇。

绿色,乡村振兴的肌理

乡村振兴凭借绿色引领,让曾经在人们印象中定格的“脏乱差”的乡村一改容颜,乡村美起来了、靓起来了,脚步沿阶而上,依然靠着绿色引领,在乡村振兴这颗大树上嫁接出葱葱郁郁的产业新枝。

距离德令哈市区十几公里的柯鲁柯镇金原村,一排排民居院落在规划中有序地排列在村中。跟随镇上的联村干部推开几户村民的家门,家里多是老人和孩子,回答说家里的男女劳力都到位于村子西北角的花卉大棚里打工去了。

驱车出村片刻,站在路边就可看到80多栋大棚的庞大阵容鹤立在眼前。村主任王玉云是一位干练而又善谈的年轻人,与之简短的交谈,便摸清了金原村的村民从种庄稼到侍弄花草的来龙去脉。

金原村分割到户的土地并不算少,但大多是盐碱土质,庄稼的收成到了村民的腰包里已是微乎其微。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带领村民增加收入,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既是对村级组织的能力考量,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要义。村委会主任王玉云和驻村第一书记尹春财等人,急于为金原村在乡村振兴中顺势而为,寻找出发展的突破口。

一个偶然的机缘,尹春财和王玉云了解到,德令哈市每年都有美化市区环境的3个多月的花堆展示期,盆花种植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村里有现成的土地资源,盆花种植也没有太高的技术需求。村委班子的心思定在了建大棚培育种植盆花上。

把全村的扶贫资金捆绑起来,把村民手里的土地流转到一起集中连片,动员村里的劳力投工投劳,近80栋的日光节能大棚,很快在金原村外以前薄收的盐碱地里“立”了起来。

改良大棚里的土质,从500多公里外的西宁市湟中县订购的首批20余万株牵牛花、万寿菊、孔雀草盆栽观赏花,也很快进了大棚;村里的20余名妇女成为金原村苗木花卉基地的聘用工人,每天百余元的工资,让她们开始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尹春财和王玉云把在湟中县生态园亲历学到的花卉培植和管理本事传授到了工人手里,一盆盆花卉由幼苗到姹紫嫣红,继而扮靓德令哈市区观赏点。在盆花的“迎来送往”中,靠栽植盆花挣来的钱交纳了全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费用,资助村里的贫困家庭。接下来,他们又思谋着成立苗木花卉产业合作社,形成8000多平方米的规模,发展成集鲜花、培育、销售、观光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景区。

绿色发展理念,让曾经成为沉重包袱的盐碱地里长出了“金元宝”。

绿色,前行的“定海神针”

一场深层次的变革,在乡村延续的历史上书写了新篇章,焕发出新气象。要把乡村振兴筑牢夯实,绿色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定海神针”。

距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不远的枸杞种植基地,七月时节,密密麻麻的果实已经泛出艳红,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已经悄然来临。

在这里负责枸杞种植田间管理的柴达木防沙治沙公司人员说,虽然因为市场原因,枸杞的价格一度有些下滑,但他们也有自己破解的办法和“招数”,那就是咬定绿色生态,坚定不移地打有机牌,以高品质的生态枸杞产品,筑起抵御市场风险的“防洪大坝”。

一望无际的枸杞种植基地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这得益于这里的科学种植。脚下是一块自然形成的严重缺水的土地,虽然水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因素,但同时又面对着防沙固沙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枸杞林需要水的滋养。

蹊径就在眼前。德令哈市引导各乡村的种植户,一改曾经惯用的大水漫灌,把滴灌技术引到了枸杞种植的田间地头。既让弥足珍贵的水资源在发展中得到合理利用,同时又绕开了“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的误区。

在一个数百平方米的院落里,这里堆积发酵的羊板粪和农家肥壮若山丘。种植基地人员介绍,这些都是为枸杞树备下的“口粮”,基地和周边乡村枸杞种植户围绕打造绿色有机枸杞品牌,给枸杞树施的都是绿色环保的农家肥,虽然费时费力,却避开了急功近利的“大肥大药”,利在长远。

正因德令哈市在引导着乡村把“该减的减下来、该退的退出来、该治理的治理到位”,乡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成为飘金落银的聚宝盆。

距离德令哈市20余公里的可鲁克湖、托素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封闭的保护中,湖面水色潋滟,岸边芦苇摇曳,这里是上百种珍禽和水生物的栖息家园。远处的乡村与之相伴,和谐共生。

走过数公里绿树拱起的长廊,漫步在仿旧如旧的柯鲁柯镇,人如穿越时光,品读这里长久积淀的农耕文明;夏日的柏树山苍山翠柏、蓊蓊郁郁,而在其怀抱一侧的古柏保护群落里,形象各异的古树名木,承载着这块土地的前世与今生,成为德令哈市推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稀有元素……

金色世界里的乡村,在以绿色描画乡村振兴中益发美丽起来,而且将由内而外地美丽下去。作者:刘法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