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2019年海西州农牧业发展综述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2019年海西州农牧业发展综述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2019年海西州农牧业发展综述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柴达木枸杞被国家九部委联合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中欧地标互认名单……”“海西州藜麦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全州形成以茶卡羊、天峻牦牛藏羊等为代表的‘三品一标’认证成果21个……”“茶卡羊、天峻牦牛、天峻藏系羊、格尔木蒙古羊等6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证书……”

2019年,海西州农牧业发展连传捷报、喜事连连,一项项荣誉的获得,擘画出全州干部群众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用蹄疾步稳、勇毅笃行的态度绘就出业兴州美新图景。

“保增长、稳增收、优结构、提品质”是海西州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农牧区变美”是对农牧业发展成效的最好印证,随着海西州乡村振兴战略的蓬勃发展,这幅愿景已如群众所愿!

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相辅相成

枸杞产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有机枸杞认证面积达到7853公顷,认证企业达到37家,其中3家企业获得国内有机认证证书。新华—柴达木枸杞价格指数发布机制的初步建成和有效发布,形成了青藏高原首个名特优农产品价格指数,柴达木枸杞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评价中荣获第38名,品牌价值达到87.67亿元。位于德令哈绿色生物产业园内的“中国柴达木枸杞交易中心”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

来到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万盛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枸杞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枸杞地延伸到远方,采摘工们正在忙碌地采摘枸杞,枸杞地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一筐筐刚采摘完的新鲜枸杞装车,运往公司烘干房内。枸杞烘干房里,负责人王洪磊正和工人们一起烘干枸杞,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王洪磊充满了希望。他说:“我们公司种植的枸杞地有三千多亩,全部都是有机枸杞,在青海只有种植有机枸杞才能更好发展枸杞市场。”

如今海西州又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微风一吹,成片的藜麦缓缓扭动纤腰,舞出了优美的田园风。夕阳下,在柴达木盆地内前景喜人、美丽妖娆的藜麦,将成为海西州又一个经济增长点。藜麦作为全州又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不仅需要稳步推广和规模化种植,还得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和深加工藜麦下游产品,让柴达木藜麦走出青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藜麦产品已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海西州联合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成立柴达木藜麦研发中心。积极开展塑身食品、母婴专用食品等新产品研发,走进青海华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酵车间,更换衣物、戴帽、穿上脚套、消毒……在进入洁净生产车间前,一整套的消毒环节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液态酵素发酵要经过原料检验、原料清洗、原料打浆或浸提、过滤、混合定容、灭菌、冷却接种等流程,再进入发酵,连续24小时,发酵八天左右。”生产管理部经理杨玉喜正在发酵车间讲解液态酵素生产工艺流程。

在设施果蔬产业和生态畜牧业方面,旧棚改造、露天蔬菜补助等项目顺利推进,实现“一棚一卡”规范化动态管理,建成8个规模化种植基地,年果蔬产量6.8万吨,综合自给率达到60%,产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建成6个有机生态牧场和8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以茶卡羊、天峻牦牛、藏系羊等为代表的“三品一标”认证成果21个,莫河特色养殖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2019年海西州农牧业发展综述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2019年海西州农牧业发展综述

环境整治和绿色发展缺一不可

如今走入各个村道小巷,道路整洁、庭院干净,如同走入市区的某个高档物业小区。海西州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有序推进,申报121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建成垃圾填埋场25座,配有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的村庄284个,已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70个。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全州下达厕所革命建设任务3743座,目前已实施3739座,完成投资3470万元。

坚持绿色发展先行,通过加大力度开展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推行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持续实施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标准园建设、健康养殖等项目工作,全力提升菜篮子产品品质。全州累计认证无公害产品87个、绿色食品47个、有机食品5个,认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0.45万公顷、有机牧场15.75万公顷,茶卡羊、天峻牦牛、天峻藏系羊、格尔木蒙古羊等6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证书,柴达木双峰驼、柴达木绒山羊正在公示中也即将获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有序展开,今年海西州在格尔木、德令哈、都兰、乌兰和5个国有农场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在全州人民群众心中根深蒂固,坚持环境整治和绿色发展并行,积极引领乡村振兴是海西州对自身的严要求。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2019年海西州农牧业发展综述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2019年海西州农牧业发展综述

品牌和营销激发双创活力

走进海西州全省首个消费扶贫体验馆,藜麦、枸杞、沙棘汁、盐雕、枸杞酒、蜂蜜、盐敷袋、巴隆清泉矿泉水等柴达木盆地特色产品映入眼帘。州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杨浩德告诉记者:“我们投入产业发展奖励补助资金500万元,筛选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明显的13家企业签约参与消费扶贫,支持企业通过电商渠道向当地消费市场的农产品同城配送和为国内各类电商平台提供货源供应、产品代发、贴牌加工、冷链物流等服务,不断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海西州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大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新经济,积极探索“农牧业+”新业态,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个体近400家。“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稳步实施,柴达木枸杞产业公共信息服务与质量追溯体系平台项目整体系统进入信息录入和调试阶段。

同时,以北上广深为中心,加快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广东等重点地区农产品市场开拓,以中高收入消费群体为目标,以优质农产品为主打产品,积极构建覆盖长三角地区、辐射珠三角地区市场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络,目前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共设立实体专营店76家,其中州内农牧业企业自营直销店54家,合作供货销售点22家。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2019年海西州农牧业发展综述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2019年海西州农牧业发展综述

惠农政策和乡村文明相得益彰

都兰县香日德镇下柴开村,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垃圾桶排列在街角。文化墙上,环境整治人人参与,乡村净美、家家受益的宣传语随处可见,散发出文明和谐的馨香。

下柴开村整治卫生死角、清理灌溉水渠、田间地头8大块,整治生活垃圾51处,建筑垃圾12处,治理空气污染2处,彻底消除了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 “大干100天村貌换新颜”,依靠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全民参与支持,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2019年,海西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性补贴资金3.7亿元,其中:农牧民补助奖励资金3.2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0.4万元,农机购置补贴0.1万元。争取中央、省级各类专项资金10.32亿元,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菜篮子工程、草原生态保护、休闲农牧业示范基地、农作物种子工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种畜场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

如今,一条条河流、一道道沟渠被清理干净,村庄、庭院、田园、交通干道沿线越来越美。

过去,海西各族人民群众肩并肩、手拉手共同面对过挑战、见证过荣耀,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拼搏,共同创造下一个美好时代……

图片由本报资料室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